打不过还挑衅,印度得有多不智

刚想起个问题,请教一下历史专家,这个班公湖和汉朝的班超有没有关系?2千年前不会能占领这样的不毛之地吧?
班超,也叫做定远侯。征服西域,到老了快死了才被朝廷放回来。他妹妹班昭,班大家,也给皇帝上书请求让他哥哥回来。其实,征服西域是个苦差事,因为班超干得好,所以皇帝一定压着他常驻西域,不让他回来。很可怜的一个老人。
 
最后编辑:
你知道杨志杀了牛二之后, 杨志的下场如何?
这样说吧。如果大陆今天声明放弃武统台湾,台湾明天就马上宣布独立。如果大陆今天表明态度绝不跟印度作战,印度马上就会蹬鼻子上脸,上房揭瓦。所以不放弃战斗,要战则战。怎么战,何时战,那是战术问题,归总参一部的事情。
 
这样说吧。如果大陆今天声明放弃武统台湾,台湾明天就马上宣布独立。如果大陆今天表明态度绝不跟印度作战,印度马上就会蹬鼻子上脸,上房揭瓦。所以不放弃战斗,要战则战。怎么战,何时战,那是战术问题,归总参一部的事情。


所以, 现在对台湾不放弃武力统一, 对中印边界摩擦控制规模,不要扩大化。
等待时机, 一旦美帝国内有变,或者国际上发生重大事件, 一举拿下台湾,顺手肢解印度。
或者发展太空武器, 掌握四位一体的核打击能力,然后出击。
 
一素质,二武器,三战术。这些印度都比不上。人都说骄兵必败,但是中国人一直很谦虚,只是实事求是地说话。
这是你想当然。估计你并不了解印度部队现状,我也不了解。如果我们是对印作战的指挥官,那中国很有可能会输。知己知彼才能打胜仗啊。
老共的嘴炮天下无敌。在中国呆久了,很容易受老共宣传蒙蔽,以为中国军队怎么厉害。事实上,它的部队对外战绩比较差,败多胜少。而且部队实战经验太少。中国的部队在非洲维和时,给当地的民兵包围,竟然躲在军营,不敢开枪。还是印度的维和部队开着装甲车,击退这群民兵解围。
 
所以, 现在对台湾不放弃武力统一, 对中印边界摩擦控制规模,不要扩大化。
等待时机, 一旦美帝国内有变,或者国际上发生重大事件, 一举拿下台湾,顺手肢解印度。
或者发展太空武器, 掌握四位一体的核打击能力,然后出击。
老向,你这是把一尊往习特勒上推啊。
 
老向,你这是把一尊往习特勒上推啊。


我说的都是明牌,没有出其不意的东西。
战争不靠侥幸。

一条大道就是经济上超过美国,军事跟美国没有代差,或者像俄罗斯那样,发展几千枚洲际核导弹,跟美帝硬顶。到那时候,台湾是囊中之物,随时可取。
 
所以, 现在对台湾不放弃武力统一, 对中印边界摩擦控制规模,不要扩大化。
等待时机, 一旦美帝国内有变,或者国际上发生重大事件, 一举拿下台湾,顺手肢解印度。
或者发展太空武器, 掌握四位一体的核打击能力,然后出击。
兵者诡道也。凡事做最坏打算没有错,要不到时候自己措手不及。做好作战准备吧!!!
 
印度吃硬不吃软 环时:再给他们一次沉重教训

image.png


中印两国外长今日在莫斯科就双方边境紧张局势进行会谈,印方也传出解放军部署大量部队与武器装备在两国边境地区。大陆鹰派媒体《环球时报》对此发表社论说,印度民族主义势力吃硬不吃软,很需要再有一次沉重的失败教训,要让印方无条件撤出,否则就来一场实力与意志的比拚
这篇以《外交谈判必须有强大备战支持》的社论指出,一段时间以来,新德里在外交层面保持一定灵活姿态,而军队则在边境地区强硬推进,这似乎成了印度外交和军事上交叉使用的两手。很显然,印方仍在严重误判中印之间的战略态势,认为中方面对美国的全线压力,不希望与印度衝突,所以印方可以用激进的蚕食策略逼中方让步。

社论说,印方不接受1959年11月7日的双方实控线,对在1962年战争中的失败耿耿于怀,该国民族主义势力处于前所未有的膨胀期,中方不能寄希望于单独的外交谈判,必须做好交涉失败后採取军事行动的充分准备,随时应对突发情况投入战斗。

文章表示,印度民族主义势力吃硬不吃软,他们很需要再有一次沉重的失败教训,才能够建立起必要的自知之明。向GDP五倍于印度、年度军费两三倍于印度的中国进行军事挑衅,这就是拿鸡蛋撞石头,必须让印度民族主义势力彻底搞清这一点。

中方这一次要让印度越线军队无条件撤出,它不接受,就寧肯让边境局势紧张下去。两军对峙地区的海拔很高,双方在那里维持大规模军队的驻扎和活动都很困难,那么就来一场两军的实力和意志比拼吧!

社论指出,如果不打,双方将在冬天到来时拼后勤。加勒万河谷衝突中印军死了20人,大部分是受伤后冻死的,暴露了印军后勤薄弱,根本没有能力在高海拔地区维持万人规模的军队过冬,而大陆军队的后勤能力是印军不可同日而语的。

如果印军挑起战争,那么这场对峙将进入速战速决模式。什么制高点、什么5架阵风战机,到时候都将归零,印军有多少部队投入战斗,必将有多少部队被就地歼灭。

社论最后说,中方过去太照顾印方的面子了,这一次要把一切都摆到桌面上。要和平,就堂堂正正地维护1959年11月7日的实控线;要战争,就陪印度做一次国力的消耗,看看两国谁能耗得过谁
 
这是你想当然。估计你并不了解印度部队现状,我也不了解。如果我们是对印作战的指挥官,那中国很有可能会输。知己知彼才能打胜仗啊。

你把不了解印度军队的你假设为对印作战指挥官,然后推定中国输,再加上一句“知己知彼才能打胜仗啊”。我看不懂这是啥逻辑。难道整日在西部边防巡逻的中国指挥官不了解印度部队现状?

老共的嘴炮天下无敌。在中国呆久了,很容易受老共宣传蒙蔽,以为中国军队怎么厉害。事实上,它的部队对外战绩比较差,败多胜少。

你的所谓事实根本就不是事实。先不说嘴泡是不是无敌,咱们就说说对外战绩,因为这个就摆在那儿。建国以来,中国军队不像美国那样几乎年年有战争,但也是打了几仗的。

1950-1953年抗美援朝战术上压倒性胜利,战略上达成目标
1969年珍宝岛准战争控制了珍宝岛,取得胜利
1962年对印战争,战术战略时都是压倒性胜利
1979年对越南自卫反击战,开始的时候战术有点问题,伤亡有点大,但后来不错,战略上是压倒性胜利

别说败多胜少,你给我举出一个失败的例子,算我说错。


而且部队实战经验太少。中国的部队在非洲维和时,给当地的民兵包围,竟然躲在军营,不敢开枪。还是印度的维和部队开着装甲车,击退这群民兵解围。

实战经验少,是不是打仗少,打仗少是不是和平多,和平发展,这不是好事么?

另外,首先要搞清楚,维和是在联合国宪章下缔造维护和平,不是逞勇打仗。维和部队之间相互支援,这能说明谁强谁弱?
 
印度是输家。首先跟中国做对,他不是对手,他肯定会输。而且输了之后,就加强对美国的依赖而失去独立自主权力。这不是一个独立国家想要的。成为美国的附庸,美国该高兴。印度高兴什么?
"他肯定会输。而且输了之后,就加强对美国的依赖而失去独立自主权力。" 立论不成立。无效论述。
 
"他肯定会输。而且输了之后,就加强对美国的依赖而失去独立自主权力。" 立论不成立。无效论述。
印度无论士兵素质,武器装备,战略战术都比中国差,怎么能不输?

输了。就会更加依赖美国,而失去自主性,成为美国的附庸,这不是印度想要的。

印度其实就是想打个时间差,在这个关键时刻占点便宜。问题是便宜那么好占的吗?

如果站在美国的立场,当然希望印度和中国发生战争。因为第一,他可以多卖武器;第二,他可以拖垮印度,伤害中国;第三,印度输了就成为他的附庸;第四,为台湾争取时间。他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编辑:
小时候,村里有个皮孩子特别爱惹事,对象不分大小。惹对了,就欺负人家。惹错了就被人暴揍一顿
还不长记性。每过几个月就被同一人暴揍一顿

印度的表现一样一样地
 
小时候,村里有个皮孩子特别爱惹事,对象不分大小。惹对了,就欺负人家。惹错了就被人暴揍一顿
还不长记性。每过几个月就被同一人暴揍一顿

印度的表现一样一样地
以印度这种爱占便宜的个性,台海一旦发生战事,他肯定蠢蠢欲动。所以中国要准备好两线作战。
 
你把不了解印度军队的你假设为对印作战指挥官,然后推定中国输,再加上一句“知己知彼才能打胜仗啊”。我看不懂这是啥逻辑。难道整日在西部边防巡逻的中国指挥官不了解印度部队现状?



你的所谓事实根本就不是事实。先不说嘴泡是不是无敌,咱们就说说对外战绩,因为这个就摆在那儿。建国以来,中国军队不像美国那样几乎年年有战争,但也是打了几仗的。

1950-1953年抗美援朝战术上压倒性胜利,战略上达成目标
1969年珍宝岛准战争控制了珍宝岛,取得胜利
1962年对印战争,战术战略时都是压倒性胜利
1979年对越南自卫反击战,开始的时候战术有点问题,伤亡有点大,但后来不错,战略上是压倒性胜利

别说败多胜少,你给我举出一个失败的例子,算我说错。




实战经验少,是不是打仗少,打仗少是不是和平多,和平发展,这不是好事么?

另外,首先要搞清楚,维和是在联合国宪章下缔造维护和平,不是逞勇打仗。维和部队之间相互支援,这能说明谁强谁弱?
你把不了解印度军队的你假设为对印作战指挥官,然后推定中国输,再加上一句“知己知彼才能打胜仗啊”。我看不懂这是啥逻辑。难道整日在西部边防巡逻的中国指挥官不了解印度部队现状?



你的所谓事实根本就不是事实。先不说嘴泡是不是无敌,咱们就说说对外战绩,因为这个就摆在那儿。建国以来,中国军队不像美国那样几乎年年有战争,但也是打了几仗的。

1950-1953年抗美援朝战术上压倒性胜利,战略上达成目标
1969年珍宝岛准战争控制了珍宝岛,取得胜利
1962年对印战争,战术战略时都是压倒性胜利
1979年对越南自卫反击战,开始的时候战术有点问题,伤亡有点大,但后来不错,战略上是压倒性胜利

别说败多胜少,你给我举出一个失败的例子,算我说错。




实战经验少,是不是打仗少,打仗少是不是和平多,和平发展,这不是好事么?

另外,首先要搞清楚,维和是在联合国宪章下缔造维护和平,不是逞勇打仗。维和部队之间相互支援,这能说明谁强谁弱?
关于中国部队外战战绩,还可以的,有两例,一个是1962年对印战争,还有就是和南越在南海争夺岛屿。对印战争,尽管战绩可以,但是没有夺回领土甚至还损失了一些,于南越一战,规模太小。
可能有些冒犯,觉得你应该读一些关于中国外战的书,特别是第三方的,可能比较客观。
老共出得书,不用看。因为大多是吹牛造谣,它说的话写的历史,谁信谁上当。
就说朝鲜战争,中国常驻朝鲜一百多万部队,美国投入兵力17万,中国部队阵亡在38万到45万,美国阵亡5万左右。美国最多一次性消灭中国部队全制一个师(180师,纵队司令王近山亮剑主人公原型); 中国最多一次性消灭美国全制部队大概是一个营吧。宋任穷的十五兵团和一些友邻部队近20万,曾经包围美国的骑一师,大概有3万多作战人员,结果中国部队死伤残重,美国骑一师顺利突围,连作战重型装备都基本没有损失。
中国是不是武器装备太差? 中国部队在进入朝鲜前,换装了苏联在远东的45个师(也有说是60个师)的全部装备,苏联一个师的兵员在1万3到1万5之间。苏联的部队靠着这些武器,在二战中,可是打的日本关东军没有一点招架之力啊。
中国没有空军? 苏联的空军,穿着中国军服在朝鲜的天空保护着中国地面部队。因为苏联米格战斗机机动性强速度快,导致美国空军损失惨重。美国人把中国部队的上空称为"米格区域",白天美国作战飞机一般是不敢进入这一区域轰炸的。在朝鲜战争中,美国空军损失了近500架飞机,苏联损失了400架左右,更为惨痛的是,两国空军牺牲了许多在两次大战中产生的空战英雄。
从以上看,朝鲜战争,到底是谁胜了呢?
 
最后编辑:
实战经验少,是不是打仗少,打仗少是不是和平多,和平发展,这不是好事么?

另外,首先要搞清楚,维和是在联合国宪章下缔造维护和平,不是逞勇打仗。维和部队之间相互支援,这能说明谁强谁弱?
那派拉拉队,去那里唱歌跳舞,维持和平?
维和部队的主要任务是派遣到战乱的地方,保护当地老百姓的安全。所以,在有战斗的地方,要迅速介入保护老百姓。可是中国维和部队在接到命令需要出动保障地方安全的情况下,因为地方武装力量的阻拦龟缩军营中,甚至不敢开火对抗,结果要靠其他维和部队解救,这不是给人家笑话呢。中国派遣的维和部队,还是部队中的精英,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难道他们不懂?
老共一惯的吹牛造谣,让国人沉醉在中国部队天下无敌到幻想之中。希望中国军人能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知己知彼,才有可能取得胜利啊。
 
最后编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