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聽單田芳提過一嘴,1948年長春圍城,餓死的人數堪比南京大屠殺啊

chicago666

本站元老
注册
2015-09-07
消息
7,848
荣誉分数
1,476
声望点数
323
關於中共解放長春(即1948年長春圍城,Siege of Changchun)期間因飢餓死亡的人數,歷史資料和研究存在不同的估計,主要因為當時的記錄不完整,且事件敏感,官方數據與學者估計差異較大。以下是基於現有資料的分析:
1. 歷史背景
長春圍城是1948年5月至10月,中國共產黨(CCP)的人民解放軍(PLA)在遼瀋戰役中對國民黨控制的長春實施軍事封鎖,阻止物資進入城市,旨在迫使國民黨守軍投降。封鎖導致城內糧食短缺,平民遭受嚴重饑荒。
2. 死亡人數估計

主流估計:

多數歷史學者和資料來源估計,長春圍城期間因飢餓和相關原因死亡的平民數量在15萬至30萬之間。
例如,《紐約時報》2009年報導援引學者研究,估計死亡人數約為15萬。
張正隆(解放軍中校)的書籍《白雪紅血》(1989年出版,隨後被禁)將長春圍城的平民死亡人數與廣島原子彈爆炸的傷亡相比,估計約15萬,並稱“廣島用了9秒,長春用了5個月”。


其他估計:

部分資料提到死亡人數可能低至10萬或高達33萬,具體取決於來源。例如,美國政府資訊網站提到超過10萬平民因飢餓死亡。
一些X平台上的帖子(如@bz678345和@xu96175836)提到“數十萬人”餓死或凍死,但這些說法未經嚴格學術驗證,僅反映個人觀點。


爭議與不確定性:

由於中共對相關歷史檔案的限制,精確數字難以確認。官方歷史記載傾向於淡化平民死亡數字,強調“兵不血刃”解放長春的軍事成就。
學者如周傑文(Zhou Jiewen)指出,公開討論這些細節可能損害解放軍的形象,因此相關研究在中國大陸受到限制。



3. 原因與影響

封鎖策略:解放軍禁止平民離開城市,以消耗城內糧食儲備,迫使國民黨守軍投降,這直接導致了大規模饑荒。
平民遭遇:據倖存者回憶(如張英華,86歲),許多居民因饑餓虛弱到無法行動,甚至出現食皮帶、昆蟲或人肉的情況。
長期影響:長春圍城的平民傷亡被認為是中共在內戰中的一個爭議事件,對其“人民捍衛者”的形象構成挑戰。學者Harold M. Tanner指出,這一事件為中共的合法性蒙上陰影。

4. 資料限制與爭議

官方記錄:中共官方歷史記載(如教科書)通常避免詳細討論長春圍城的平民死亡,強調軍事勝利。
學術研究:由於檔案限制,中國學者難以公開研究此事件。國外學者如Frank Dikötter和Lung Ying-tai通過口述歷史和有限檔案進行了部分還原。
禁書與審查:《白雪紅血》等相關書籍在中國大陸被禁,限制了公開討論。

5. 結論
綜合現有資料,長春圍城期間因飢餓死亡的平民人數最可能的估計範圍是15萬至30萬,具體數字因資料匱乏和政治敏感性而難以精確。這些死亡主要由解放軍的封鎖策略導致,結合了戰爭環境和糧食短缺的影響。
如果你需要更詳細的歷史背景、具體來源分析,或想探討某個方面的細節(例如倖存者證詞或軍事策略),請告訴我,我可以進一步深入!
 
我想起了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大決戰之遼沈戰役,
 
单田芳这样回忆长春围城中的极端情境:公共厕所变成了抛尸场,老师在课堂上哭着向学生乞食,一位行人捡起路边的砖头啃了两口又扔在地上……与饿殍饥民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围城中照常营业的饭馆,单田芳的父母买通了六十军的一位下级军官,准备冒充该军起义人员及家属混入解放军的接待站,出城前在饭馆答谢这位军官,吃的是大米饭和酒肉,以黄金结账。长春也出现在田连元的战争记忆里,他随父母从四平逃到抚顺,“开始时一面袋子的金圆券能买回来半面袋的玉米面”,“后来,玉米面买不到了,只能买豆饼、豆腐渣,这些原是喂马、喂猪的东西,如今却拿来喂人”。在此情形下,大人们担心“如果抚顺像长春那样被围困起来,久不进粮,大家只有等待饿死”,于是决定回关内老家:“饿死也要回老家饿死。”相对于今天知识界流行的对长春围城惨剧说书式的解释——单纯归咎于攻城方的“饿殍战术”或守城方的“杀民养军”,两位亲历战争的说书人的饥饿记忆反倒无法简单等同于评书和史传文学中常见的孤城绝粮,而是联系着更为普遍的社会经济条件,长春的人道悲剧不仅是特定军事策略造成的灾难,而且是国统区灾难性的战时经济的极端案例。单田芳和家人逃离长春城后,来到已经解放的九台县(今长春市九台区),他用一条花旗布在县城市场换了十万五千元解放票,随手抽出两张千元票,出乎意料地买回了约十斤煎饼和一大包“都快拎不动了”的肉熟食,远远超过全家人饭量,于是又分给其他同行的逃难者。东北既是中国抗战胜利后最早经受内战摧残的区域,也最早获得了迅速恢复和重建,并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建设的基地。因此,尽管40年代后期有过短暂的关内移民的回流,东北在1949年后很快又成为中国七大区域中首屈一指的人口和劳动力的净迁入地。
 
郑洞国作为黄埔军校的骄子,早年便投身于各类战役,经历过东征、北伐等重大军事行动,也是在抗战初期就加入战斗的国军将领之一。从古北口抗战、保定会战、台儿庄大捷、武汉会战、昆仑关大捷、鄂西会战,到长沙会战,郑洞国在这些战役中表现得相当出色,屡建奇功。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后来被任命为远征军驻印新一军的军长,成功率部收复缅北,扬名海外。如此一位战功赫赫的名将,竟然为何会对长春战役印象如此深刻,甚至刻骨铭心?

答案或许可以从当年长春市市长尚传道的回忆中找到。尚传道在其晚年的回忆录《长春困守纪事》中详细叙述了当时长春市民的遭遇。他写道:“当时市民们开始被强行疏散后,许多人在卡哨内外死于饥饿,尸体堆积如山,白骨累累,哀鸣声此起彼伏,仿佛人间炼狱。直到10月19日长春解放时,因国民党的‘杀民’政策,长春市民的死亡人数达到了12万。”

这一段文字揭示了长春围城期间的惨状:12万人丧命!这一数字令人震惊,因为在辽沈战役整个过程中,双方的伤亡总数也未达到这么高。辽沈战役历时52天,虽然我军的阵亡人数为14010人,伤者为53327人,总伤亡约为6.7万人;而国军在战斗中死亡与受伤的人数大约为5.5万,总伤亡为12.2万人——这还包括了塔山阻击战、锦州战役等多个战场的伤亡数据。
 
为了完成伟大的革命事业,土共饿死点韭菜不是很正常吗
 
从某个年龄开始,我就再也不看国共内战题材的电影和小说了,一方再牛逼,死的都特么是中国自己人,令人心痛

基本上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在得国几十年后还不依不饶把前政府拿出来批判的。原因就是两个

当初得国不正,现在的合法性也不足或者正在瓦解
 
共产主义能实现的。但在实现与共产主义的彼岸隔着血海,它们要先实现血海。
百年前徐志摩就能看清。到今天,五毛粉蛆还在舔共。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