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 图片报道 --- 今天可怕的车祸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GangW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看完了这个长长的帖子
发现在compact 一级,美国车和日本车在重量上还是有比较显著的差别 (都以/www.iihs.org数据参照的话)

对于网站上所描述的实验方法,我也存在一定的疑问,希望行家们给解答一下

实验都是以车去撞静止物,这样能得出不同车辆之间对撞的安全级别吗? 我总觉得现实的对撞的结果会和对撞实验的有所不同
尤其是大车和小车撞的时候,大车略有损伤而小车几乎报废的事情都很常见. 如果说日本车是以形变来消除动能,那应该是有一个假设的,就是动能在形变的范围能能吸收完,如果吸收不完,那就另说了
 
别光谈车啊!公路设计的不合适,也容易出现较大的交通事故
 
最初由 chef 发布
别光谈车啊!公路设计的不合适,也容易出现较大的交通事故
:flaming: 别打岔!
另外我仔细考虑了一夜,现在马路上最接近试验室条件的就是迎面撞清雪车。
 
最初由 胖蹄阿克 发布
看完了这个长长的帖子
发现在compact 一级,美国车和日本车在重量上还是有比较显著的差别 (都以/www.iihs.org数据参照的话)

对于网站上所描述的实验方法,我也存在一定的疑问,希望行家们给解答一下

实验都是以车去撞静止物,这样能得出不同车辆之间对撞的安全级别吗? 我总觉得现实的对撞的结果会和对撞实验的有所不同
尤其是大车和小车撞的时候,大车略有损伤而小车几乎报废的事情都很常见. 如果说日本车是以形变来消除动能,那应该是有一个假设的,就是动能在形变的范围能能吸收完,如果吸收不完,那就另说了

你不用管对方车怎么损伤了,IIHS这个实验主要是测你40mile也就是64km左右撞击路敦的过程,如果要联系到车之间对撞,其实MOLSONDRY总结的挺形象,撞击实验类似于实验迎面撞击清雪车(基本是最大车了),我用中学的物理知识考虑了一下,也相当于2俩一模一样的车,分别以40mile时速对撞,也就是相对速度80mile,或者是小车对撞慢速一点的大车反正mv=mv,我很可能不对因为这些完全是考虑小车是一个质点,完全刚性的,但我想应该差不多。

再强调一遍,现在所有家庭用车,不管日本,美国,德国,欧洲,都有吸能区我觉得你是没仔细看我前面贴子,吸能区尽可能形变,车架不应该形变,你看IIHS里面测试结果很重要的就是车架的形变,而且评价不好的车基本都是因为车架形变太大,导致乘客的受伤,而且你的选择只是在现有车里挑一辆比较结实的,所以你就选40mile较安全的就可以了,放心40mile形变如果已经让人受伤了,到了60mile肯定更差了。

再说句题外话,重量不一定越大越好,尤其冬天,超过一定重量后,越重操纵性越差,刹车距离越长,也越容易翻车。比对撞谁造成更大对方伤亡率,肯定自己越重越好。不过在高速上一旦撞车很容易失控然后就不好说第2步是翻车还是撞路桩了,这时候重量就成了致命伤了,至于什么重量最好,主观点说,轿车参照S60 or S80 Suv参照XC90吧。
 
最初由 bigcooler 发布


你不用管对方车怎么损伤了,IIHS这个实验主要是测你40mile也就是64km左右撞击路敦的过程,如果要联系到车之间对撞,其实MOLSONDRY总结的挺形象,撞击实验类似于实验迎面撞击清雪车(基本是最大车了),我用中学的物理知识考虑了一下,也相当于2俩一模一样的车,分别以40mile时速对撞,也就是相对速度80mile,或者是小车对撞慢速一点的大车反正mv=mv,我很可能不对因为这些完全是考虑小车是一个质点,完全刚性的,但我想应该差不多。

现实生活中不能不考虑,毕竟我的车撞路蹲和撞Civic对我本身的冲击是不一样的,撞路蹲它没形变,撞Civic它变得多我的就不用像撞路蹲变得那么多了,不妨考虑一个和撞路蹲一样极端的实验,例如说撞海绵.两车对撞应该是介于两者之间吧.
 
最初由 胖蹄阿克 发布

现实生活中不能不考虑,毕竟我的车撞路蹲和撞Civic对我本身的冲击是不一样的,撞路蹲它没形变,撞Civic它变得多我的就不用像撞路蹲变得那么多了,不妨考虑一个和撞路蹲一样极端的实验,例如说撞海绵.两车对撞应该是介于两者之间吧.

你是对的,如果说考虑到大型车和类似civic级别的车碰撞的话绝对大型车占优势。

但谈到整体安全,这个真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了,这也是很多测试节目测试操纵性的原因之一,有些观点认为,如果操纵性好的话相当于更安全。雪地操纵性里,大众的Golf比Jetta操纵性更好点的唯一原因好像就是更轻点,因为他们几乎就是一个车。

安全是一个综合指标,包括刹车距离,和别人撞,撞击固定物体,操纵性,翻车保护,侧撞,甚至刹车灯和面板的设计,如果要抛开一切,只研究两车正向对撞,毫无疑问,你的观点完全正确。
 
转过来一个文章,个人观点,不代表事实情况,感觉,高速上撞隔离带,翻车到沟里,追尾更多,重量大,对自己危害更大。也是为什么我觉得最佳组合是S80一辆跑高速,XC90一辆跑城区。

ZT转载----------我昨天早晨的401惊魂5秒
--------------------------------------------------------------------------------



我昨天早晨在401上去Waterloo的路上,由于路面太滑,在最左边的超车线上,来了一把180度转圈,吓了个半死,我现在将我的紧急情况下的经验供大家以后参考。

1.保持200到300米的车距,就算有什么人在后面顶你,都不理会,不要轻易做变线,路面太滑会增大出事几率。
2.保持适当车速,不要太快,无论别人怎么超过你,只管开自己的。
3.上高速以后,找到一条比较多车行驶的车道,这个上面的冰和雪辉比较少一点,也就比较不滑一点。 [ 相约加4.不要过于相信自己的车子的性能,真出实情的时候,太快,什么ABS,四轮驱动,宽胎,都没有用。我一路上看到4起车祸,都是撞到了中央的水泥隔离墩上,都是好车而且是新车,1辆林肯,一辆Acura,一辆美洲虎,一辆凌志SUV。我经过那辆美洲虎的时候,消防队员正从里面尝试将司机弄出来,很吓人。
5.刹车减速一定要在方向盘和车子是正的情况下进行,一定要轻且慢。
6.一定加倍注意下坡的路,我的这次就是在一个大下坡上发生的。
7.每5秒观察前后左右的车辆的情况,有没有车,大概有多远,等等。如果有车里尼比较近,就收油减速,不要刹车减速,迫使他也减速增大车距,或超过你。我当时就是在车子正在向左侧水泥隔离墩冲过去的时候,我记得几秒钟前,我的后面和右面的车道200米内没有车,就向右打了一点方向盘,车子就向警匪片里面一样,向右侧转了180度,车头冲后,从而避免了撞向水泥隔离墩的事故,但是如果后面有车的话,就不能这么做了。
8.发生问题以后,如果车子没有问题,尽快开到路肩上,避免后面的车子撞上,冷静两分钟,然后重新上路。 9.最后就是,平时常看看紧急情况中的处理办法,以便真有紧急情况的时候,想得起来用。
 
过了1天,这帖子怎么还在顶.
bigcooler,其实不是想跟你挣什么,我前面说的那些也只是想拿出来一点实际生活中的经验来说说,而不是光是这些测试.我们说的交通事故,大都是两车想撞的事故,在着样的情况除了年头差距太久的两辆车,基本上造车用的材料也就那么几种.拿撞墙这个实验来说明实在是不公平,因为不管你是什么车,造成的伤害都是几乎100%的反弹回来,这样说来,在同等速度的情况下,反倒是车越重,造成的伤害越大(找个物理公式一带就知道了).但是如果是在2物体相撞的情况下,当然是重一点的占便宜.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前面一直都提到两车相撞,而不是分别去撞墙了.因为2个结果是相反的.
但是你一直都是在拿撞墙这个测试在说,而我是在拿2车相撞和一些生活中的经验再说,2个不同的方向,不同的结果,当然不能走在一起了.我也不是说任何日本车都不安全,你拿高档的日本车去撞抵挡的美国和欧洲车,吃亏的肯定是后者,这也是为什么几乎都是高档,高价的房车比低档,低价的要重很多的原因.否则大家还买什么贵车啊?
日本车是在同等的价格下,提升舒适性和经济性,代价就是牺牲了一点安全性(因为轻了),而欧洲和美国车就是提升了一点安全性,牺牲了舒适性和经济性.如果像你说的日本车3样再加价格全占优了,其他的车厂还混屁啊?直接关门算了,消费者又不是傻子.你说对吗?
 
最初由 流浪无限 发布
过了1天,这帖子怎么还在顶.
bigcooler,其实不是想跟你挣什么,我前面说的那些也只是想拿出来一点实际生活中的经验来说说,而不是光是这些测试.我们说的交通事故,大都是两车想撞的事故,在着样的情况除了年头差距太久的两辆车,基本上造车用的材料也就那么几种.拿撞墙这个实验来说明实在是不公平,因为不管你是什么车,造成的伤害都是几乎100%的反弹回来,这样说来,在同等速度的情况下,反倒是车越重,造成的伤害越大(找个物理公式一带就知道了).但是如果是在2物体相撞的情况下,当然是重一点的占便宜.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前面一直都提到两车相撞,而不是分别去撞墙了.因为2个结果是相反的.
但是你一直都是在拿撞墙这个测试在说,而我是在拿2车相撞和一些生活中的经验再说,2个不同的方向,不同的结果,当然不能走在一起了.我也不是说任何日本车都不安全,你拿高档的日本车去撞抵挡的美国和欧洲车,吃亏的肯定是后者,这也是为什么几乎都是高档,高价的房车比低档,低价的要重很多的原因.否则大家还买什么贵车啊?
日本车是在同等的价格下,提升舒适性和经济性,代价就是牺牲了一点安全性(因为轻了),而欧洲和美国车就是提升了一点安全性,牺牲了舒适性和经济性.如果像你说的日本车3样再加价格全占优了,其他的车厂还混屁啊?直接关门算了,消费者又不是傻子.你说对吗?

你还是没有数据出来IIHS简称是II highway safety,恕我主观臆断,他们的正撞实验也是因为高速上这样做更有意义,我上面贴子也说过了高速上很少撞了就能停住,要不进沟要不撞隔离带。我开车有一半的里程在高速上,而且我认为高速上事故更重,应该多考虑一些,

你的两车相撞理论基于
一个方向是
A 3000磅以下小车
B 3000磅以上大车
对向的是扫雪车、3000磅以上大车,3000磅以下小车。

你的假设总是你是3000磅以上大车,对方就一定是小车,但如果非让我用主观的感觉去判断的话,如果对方是3000磅以上大车,你是小车或大车并不是决定因素。

我是这么觉得的,如果对方是3000磅以上大车,
1如果你是小车,对方不受伤,你受伤,
2如果你是大车,对方受伤,你受伤
如果对方是小车,
1如果你是大车,对方受伤,你不受伤
2如果你是小车,对方不受伤,你不受伤

所以抛开数据凭感觉的话,我觉得车大、沉,不会保护你,保护你的是对方是否是小车。你总说平时看见俩车相撞小车吃亏,如果把那个小车换成大车,我认为损伤会更重。在谈回理论,如果是理想状态物理中,根据动量守恒定律,mv=mv一个质点撞击m为无穷大的物体和撞击一个质量和速度跟它完全一样的物体效果是完全一样的,联系实际就是你是一量大车如果对方是个和你完全一样的大车,速度又和你一样的话,基本等于你在撞墙。

逻辑上的东西有时候却是有点蹩嘴,再强调一遍,
1如果你是辆小车撞向了对行的大车,导致你受伤的是因为对方是辆大车,如果对方是小车,你就不会受伤了。
2如果你是辆大车和小车相撞了,你没受伤的原因是对方是小车,如果对方是和你一样的大车你还是得受伤。

举2个例子
1如果一辆Ford的大车和另一辆GM的大车迎面对头相撞
2如果同样的Ford的大车和volvo S40相撞,
我相信1里面两个车的司机受伤程度要比2里面2个司机的受伤程度严重多了,2里面的S40的司机很有可能比2里面ford大车司机受伤更重点,但S40司机的受伤程度肯定比1里面任何一个司机受的伤轻。
这个也回答了楼上胖蹄阿克的顾虑。

如果抛开经济原因,而且只考虑小型车的话,我的选车顺序肯定是
S40 i315 audi a4 Saab9-3 Jetta Civic corrola Sunfire,基本上一分钱一分货。基于同年我绝对认为Jetta 比civic好,但如果说sunfire比civic安全,呵呵,我也讨厌日本人,我也转骂日本人的贴子,我也支持不买日货,但谈车就专心点。
 
如果瞎开, 你就是开个坦克,白条也会撞死的.

车的差别就是撞车后, 能保证个全尸哪, 还是到处捡胳膊腿,往起收哪
 
最初由 流浪无限 发布
事实告诉我们为了自己和子孙的幸福,千万别买倭车.:smokin: :smokin:
:zhichi: :zhichi: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