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 图片报道 --- 今天可怕的车祸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GangW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最初由 fromCU 发布

也就是个蹭车开的,连个二手车都没有,还妄加评论.就象冯巩演的阿O,手里拎个头盔跟一帮哥们砍如何飙车,等人家都骑摩托走了,自己戴个头盔, 一扭一扭地骑个自行车车回家了.

大哥您真牛,您一挤兑我我还得回,算我放屁了,我在这里2手车也买过。新车也买过。不知道您怎么判断我没车的。别问我买的什么车,因为除非我说我买的是Jetta估计还少不了针对我的一通纠缠。您要真愿意谈就谈XC90吧,那车我真喜欢,就是没钱要不您把它挤兑没了,我也省的眼馋了.
 
I agree

最初由 工地上的乌龟壳 发布


是呀是呀,那就不要争拉。叫他自己去抱着数据睡觉好了。开过这么多车,我的感觉就是起码来讲美国车的车门关闭声音和日本车完全不一样,不是一个量级的。美国车关门是很沉闷的"砰",日本车是很清脆的“?”重量越重声音应该更沉闷的。对巴。这就是最简单的道理。真的TOTAL LOST的事故并不是天天都发生在我们身上的,像那些小碰小撞的什么安全设计都是没有意义的。完全看谁的铁皮厚,铁皮厚在这种情况下肯定要占便宜的了。所以拉,不要和他们争了。争了也没什么太大意义。那些喜欢数据的人就拿着数据去开车好了。到时候撞了,还能说,你看我这里有数据,明明应该是我的车占优势,怎么却这样了呢。

我开了六年的日本车,今年才换的别克Century, 感觉那个爽,油耗与厂家的说明一点不差
 
呵呵,你别理他们了,你还看不出来么。他们早就没啥理可说了,就是在半人身攻击,半胡搅蛮缠的。

最初由 bigcooler 发布


大哥您真牛,您一挤兑我我还得回,算我放屁了,我在这里2手车也买过。新车也买过。不知道您怎么判断我没车的。别问我买的什么车,因为除非我说我买的是Jetta估计还少不了针对我的一通纠缠。您要真愿意谈就谈XC90吧,那车我真喜欢,就是没钱要不您把它挤兑没了,我也省的眼馋了.
 
最初由 船歌 发布
呵呵,你别理他们了,你还看不出来么。他们早就没啥理可说了,就是在半人身攻击,半胡搅蛮缠的。


:crying: 总算有支持我的,谢谢:cool:
 
最初由 bigcooler 发布


:crying: 总算有支持我的,谢谢:cool:

Man, I support you too. Data collection and scientific way of thought is very important. We shouldn't depend on our experience. We gotta trust reasonable tests. Sometimes, there are some error of probability in it. But it is not an excuse to give up.

Otherwise, we dont have to talk about engineering. We can evaluate everything as our experience. I can say "The earth is square. You guys gotta trust me, cuz I have live in this world for years.":)
 
本农民也支持你. 讨论问题就是讨论. 老攻击人有什么意思.
最初由 bigcooler 发布


:crying: 总算有支持我的,谢谢:cool:
 
最初由 bigcooler 发布


:crying: 总算有支持我的,谢谢:cool:

我也支持你。美国车里也有很不结实的车,比如SATURN就是比日本车还要轻的车种,
而日本车里的三菱就是底盘很重的车。这要看你的综合选择,不能一概而论。
 
大家这么支持,连接点关于吸能区作用的,这个是实例
Volvo轿车在发生车祸时的表现也令人称奇,在演示现场摆放着一辆春节后发生严重碰撞事故的S80 2.4轿车,(见下图)该车在广东高速公路上以120公里时速行驶不慎发生碰撞护栏,只见两边翼子板和发动机严重受损,前排两个安全气囊准确爆出,车上三位乘员,包括一名小孩都无大碍,前后档风玻璃和四门门窗也全部安然无恙。看见前端被碰撞得一塌糊涂,后面车厢却完整无损的情景,令参观者对Volvo的安全性能赞叹不巳。在去年6月17日上午9时50分,一辆S80T6因避让它车撞上高速公路护栏,并从护栏侧翻落6米深的路基后再翻滚了65米,车辆前后皱折区严重受损,但高强度高抗扭力的高强化的车身,将乘员安全保护在车厢里面,发动机下潜未有嵌入车厢,溃缩式方向柱及爆裂的车窗未有伤害到乘员,碰撞后车门仍能顺利打开,前排双安全气囊都及时打开,严重受损的右侧车身的气囊也及时打开,车上两名乘员仅受到腿脚受伤,现在都早已康复,出院正常工作。
 
随着现代轿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道路条件的不断改善,轿车的速度越来越高,随之带来的就是发生碰撞意外几率的增加,给车内乘客的人身安全带来的极大威胁。全世界不计其数的交通意外伤亡使人们不得不倍加关注汽车安全。

  为了在发生碰撞更好地保护车内乘客的安全,轿车车身的前后均应设计变形区,或者称为吸能区。以便保证在发生碰撞时,轿车车身的变形能够按照预先设计的方向逐渐变形直至停车,从而尽量减小传递到乘客舱和乘客身体的冲击,减小乘客舱的变形,保障车内乘客安全。
设计变形吸能区时,需要在车身上设计一些强度比较小的区域。在发生碰撞时这些区域会断裂或者发生折叠,而不会向乘客舱方向挤压。经过精确设计变形吸能区的轿车,可以准确预测在发生碰撞时车身的变形方向和程度。

  全球公认的汽车安全专家――瑞典Volvo(富豪)轿车公司是最早关注汽车安全并在汽车安全研究方面取得非凡成就的汽车公司。Volvo(富豪)轿车公司生产的高级轿车S80可谓是汽车安全技术的典范。

  S80的车身前部精确设计的吸能区能够在发生碰撞时按照预先设计的方向进行变形。同时,前部两侧的纵梁由上下两部分构成,和车身前部的横梁一起,将发生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分散到车身的其他区域并被吸收。这更进一步确保汽车按照预先设计的方式减速停车,而乘客受到的冲击被降至最低。

  在S80车身后部,也同样设计有碰撞吸能区。由不同尺寸和结构形状的纵梁和横梁将碰撞产生的冲击分散吸收,同时,碰撞吸能结构使汽车尾部的变形按照设计的方向进行,确保使乘客舱的后部变形最小,保障车内乘客安全。
20031015_zs_1.jpg

20031015_zs_1.jpg
 
最初由 土鳖虫 发布


我也支持你。美国车里也有很不结实的车,比如SATURN就是比日本车还要轻的车种,
而日本车里的三菱就是底盘很重的车。这要看你的综合选择,不能一概而论。

三菱这个品牌和尼桑都是我比较反感的,因为总觉得跟军工联系太密了,但就车论车,起码MITSUBISHI GALANT在防侧撞方面还是很好的。相同比较2004 DODGE STRATUS就完全不合格了
http://www.iihs.org/news_releases/2004/pr041804.htm
谁看了这个档案里的测试结果还要亲身实验那个Doghe就牛了。估计那些总是不相信测试结果的人从来没有看过这种报告,这么详细的报告不去信,就评印象去评车误导其他人是很不负责的行为,而且估计那些不看测试的人也正是被其他人误导的,一个害一个,越害越多。
而且也说明抛开具体车型谈论日车美车是毫无意义的。
 
怎么饿了饿又出来了?:confused:
撞车时一定瞄的准。速度要控制好,实在不行大叫一声“停!你要是再走就撞不出超值行碰比太冤了”:D :D
 
:D 这个网站我看了后觉得美国车就是日本船--“全丸”
那个HHHHMMMMUURRRR什么的结果在哪找?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