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潜伏》话“军统”(一百四十)
戴笠没有理由不笑,西安之行,戴笠以死求活,败中取胜,最终“咸鱼翻生”。
戴笠以自己的命做赌注的这一场豪赌,取得的结果,甚至超出了他的预期——西安之行,戴笠不但一举摆脱自己了“失陷领袖”的罪名,保住了特务处,而且因祸得福,PK掉了所有对头和潜在的对手,在重多的特务机构中,隐隐然取得了一股独大的地位,为今后的军统打下了坚实基础。
戴笠真应该好好感谢宋子文。事实上,此后多少年,戴笠与宋子文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有得意的就有倒霉的,而且是得意的少,倒霉的多。
老蒋回到南京,开始秋后算账,除了张学良要上军事法庭以外,还有其他人。
第一个应该是玩忽职守的蒋孝先,可他人已经死了,又是蒋的后辈,俗话说“人死万事休”,不但无罪,且追晋中将,予以厚恤。
再一个是侍卫长钱大钧。
12月8日,张学良曾找到钱大钧,对他说,委员长专列的机车出了问题,要开到西安去维修一下,很快就会修好,问钱有什么意见。钱哪知其中有计,当下一口答应,也没有报告老蒋。
回到南京,满腔怒火的蒋介石找钱大钧算账,问他为什么与张学良串通一气,把机车弄到西安,导致专列无法开动,是何居心。
钱大钧赌咒发誓,说自己真不是故意的,纯属为张所愚弄。蒋看在他为自己挨了一枪的份上,没有继续追究此事,免掉了他侍一处处长的职务,让他去疗伤。抗战开始以后,特务处改组为军统局,钱大钧当上了挂名的军统局局长。
其他的人,就没这么便宜了。
第一个倒霉的,就是被张学良“请”到西北当参谋长的晏道刚。
12月30日,蒋介石发出手令,大意是:“晏道刚、曾扩情不尽职责,不知廉耻,着即撤职查办。”
据晏道刚回忆,他本人于12月28日被杨虎城第二批释放,当天乘飞机回到南京,住在中央饭店。30日,军事委员会一个副官找到他,给他看了军委会办公厅抄录的蒋介石“手令”。
晏当即问他,“你给我看这个是什么意思?”对方说:“这是军委会办公厅朱培德主任叫我拿来给你看的,他说请你到羊皮巷军法处去。”
晏又问他:“这是什么罪名?何以将我与曾扩情并列呀?”副官说:“这是委员长亲笔写的,朱主任也曾问过委员长,委员长说,晏道刚是不尽职责,曾扩情是不知廉耻。大概为的是西安事变吧!办公厅也不好确定罪名,只好抄录原条给你看,请你即刻到军法处去,汽车也预备好了。”
晏说:“好!我同你一道去。”
从此,晏道刚就算被关起来了,地点就在羊皮巷,与戴笠关押特务处犯了纪律的“同志”的“乙”地,是一个地方。
其实,晏道刚真的很冤,要说在西安事变的问题上,最不应该受到到指责的,就是晏道刚了。9月份,拿着张学良的材料亲自去向蒋汇报的,正是这位晏参谋长。当时蒋介石说他“胡说”,现在反过来又指责晏道刚有亏值守,毫无道理。
不过,官场上,哪有那么多讲理的地方!
所以,颇有人为晏鸣不平,于是有人找军法处处长王震南,说:“晏甸樵(晏道刚字甸樵)是个无罪的人,要他在军法处不过是委员长在西安受伤,回来发泄他的脾气而已,你处要优待他。”
晏道刚自己,也多次催军法处“定案”,其实也是讨一个“说法”的意思。否则,不明不白地就这么关起来,算怎么回子事?
催了几次,也没人理他这个茬。直到抗战爆发以前,蒋介石才下了一道手令,释放了晏道刚。
1937年8月,经何应钦保荐,晏道刚曾担任军政部武汉办事处主任,后又任重庆抗日战地党政委员会委员,都不是什么太重要的位置,与他原来承担的职责相比,那是天差地别了。
1945年8月,晏道刚被勒令退职。解放以后,晏道刚被选为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省政协委员,任省参事室参事。
晏道刚于1973年去世,享年84岁。
戴笠没有理由不笑,西安之行,戴笠以死求活,败中取胜,最终“咸鱼翻生”。
戴笠以自己的命做赌注的这一场豪赌,取得的结果,甚至超出了他的预期——西安之行,戴笠不但一举摆脱自己了“失陷领袖”的罪名,保住了特务处,而且因祸得福,PK掉了所有对头和潜在的对手,在重多的特务机构中,隐隐然取得了一股独大的地位,为今后的军统打下了坚实基础。
戴笠真应该好好感谢宋子文。事实上,此后多少年,戴笠与宋子文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有得意的就有倒霉的,而且是得意的少,倒霉的多。
老蒋回到南京,开始秋后算账,除了张学良要上军事法庭以外,还有其他人。
第一个应该是玩忽职守的蒋孝先,可他人已经死了,又是蒋的后辈,俗话说“人死万事休”,不但无罪,且追晋中将,予以厚恤。
再一个是侍卫长钱大钧。
12月8日,张学良曾找到钱大钧,对他说,委员长专列的机车出了问题,要开到西安去维修一下,很快就会修好,问钱有什么意见。钱哪知其中有计,当下一口答应,也没有报告老蒋。
回到南京,满腔怒火的蒋介石找钱大钧算账,问他为什么与张学良串通一气,把机车弄到西安,导致专列无法开动,是何居心。
钱大钧赌咒发誓,说自己真不是故意的,纯属为张所愚弄。蒋看在他为自己挨了一枪的份上,没有继续追究此事,免掉了他侍一处处长的职务,让他去疗伤。抗战开始以后,特务处改组为军统局,钱大钧当上了挂名的军统局局长。
其他的人,就没这么便宜了。
第一个倒霉的,就是被张学良“请”到西北当参谋长的晏道刚。
12月30日,蒋介石发出手令,大意是:“晏道刚、曾扩情不尽职责,不知廉耻,着即撤职查办。”
据晏道刚回忆,他本人于12月28日被杨虎城第二批释放,当天乘飞机回到南京,住在中央饭店。30日,军事委员会一个副官找到他,给他看了军委会办公厅抄录的蒋介石“手令”。
晏当即问他,“你给我看这个是什么意思?”对方说:“这是军委会办公厅朱培德主任叫我拿来给你看的,他说请你到羊皮巷军法处去。”
晏又问他:“这是什么罪名?何以将我与曾扩情并列呀?”副官说:“这是委员长亲笔写的,朱主任也曾问过委员长,委员长说,晏道刚是不尽职责,曾扩情是不知廉耻。大概为的是西安事变吧!办公厅也不好确定罪名,只好抄录原条给你看,请你即刻到军法处去,汽车也预备好了。”
晏说:“好!我同你一道去。”
从此,晏道刚就算被关起来了,地点就在羊皮巷,与戴笠关押特务处犯了纪律的“同志”的“乙”地,是一个地方。
其实,晏道刚真的很冤,要说在西安事变的问题上,最不应该受到到指责的,就是晏道刚了。9月份,拿着张学良的材料亲自去向蒋汇报的,正是这位晏参谋长。当时蒋介石说他“胡说”,现在反过来又指责晏道刚有亏值守,毫无道理。
不过,官场上,哪有那么多讲理的地方!
所以,颇有人为晏鸣不平,于是有人找军法处处长王震南,说:“晏甸樵(晏道刚字甸樵)是个无罪的人,要他在军法处不过是委员长在西安受伤,回来发泄他的脾气而已,你处要优待他。”
晏道刚自己,也多次催军法处“定案”,其实也是讨一个“说法”的意思。否则,不明不白地就这么关起来,算怎么回子事?
催了几次,也没人理他这个茬。直到抗战爆发以前,蒋介石才下了一道手令,释放了晏道刚。
1937年8月,经何应钦保荐,晏道刚曾担任军政部武汉办事处主任,后又任重庆抗日战地党政委员会委员,都不是什么太重要的位置,与他原来承担的职责相比,那是天差地别了。
1945年8月,晏道刚被勒令退职。解放以后,晏道刚被选为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省政协委员,任省参事室参事。
晏道刚于1973年去世,享年8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