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潜伏》话“军统”(二百七十九)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1917[/FONT][FONT=宋体]年,孙中山南下“护法”,并于当年9月在广州就任军政府大元帅,以汪精卫为代理秘书长。[/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此时的汪精卫,并没有注意到,在粤军司令部里。有一个与他同样眉清目秀的年轻人。这个人小他4岁的浙江人,叫做蒋介石,时任粤军司令部作战科主任。为时不久,蒋介石就跑到上海炒股票去了。[/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1921[/FONT][FONT=宋体]年6月14日[/FONT][FONT=宋体],蒋介石的母亲王采玉病逝。下葬的时候,由汪精卫书写了墓志铭。[/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按:1947年4月2日,蒋介石于抗战之后首次回乡扫墓,发现由大汉奸书写的墓志铭居然还立在原处,颇感有碍观瞻,又不便毁弃,于是令埋入墓道之下。解放以后,政府将此碑取出,保护起来。[/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1922[/FONT][FONT=宋体]年6月16日[/FONT][FONT=宋体],陈炯明“炮轰观音山”,孙中山携汪精卫等避入“永丰舰”并令当时正在上海做投机生意的蒋介石速来护驾。6月29日,蒋介石登上“永丰舰”,这是蒋、汪二人首次共事。[/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8[/FONT][FONT=宋体]月9日[/FONT][FONT=宋体],孙中山赴香港旋转往上海,据马超俊回忆:“[/FONT][FONT=宋体]未几,局势恶化,海军携贰,必须另辟途径,完成革命大业。乃由蒋公、汪精卫、陈群、黄惠龙、马湘、陈煊、赵植芝与余八人,及数名卫士陪同总理离永丰舰,径赴上海。”[/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1924[/FONT][FONT=宋体]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汪精卫当选为[/FONT][FONT=宋体]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另外,大会还选出了17名候补“执委”,这17人中,连刚刚以共产党员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毛泽东都有,可就是没有蒋介石。[/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根据大会决议,孙中山委派蒋介石为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1924年6月16日,即[/FONT][FONT=宋体]“炮轰观音山”之后整整两年,[/FONT][FONT=宋体]黄埔军校成立,蒋介石为校长。[/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此时,包括蒋介石自己在内,恐怕大家都没有想到,这个军校的成立,对于蒋介石来说,意味着什么。[/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1924[/FONT][FONT=宋体]年10月23日[/FONT][FONT=宋体],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并请孙中山“即日北上指导”。[/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11[/FONT][FONT=宋体]月4日[/FONT][FONT=宋体],孙中山决定北上,并令胡汉民留守广州,代行大元帅职权,谭延闿则全权办理大本营事务。[/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11[/FONT][FONT=宋体]月9日[/FONT][FONT=宋体],军校一期学生毕业,蒋介石对他们进行“诰诫”,并以他们为基础着手组建“新军”。[/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11[/FONT][FONT=宋体]月10日[/FONT][FONT=宋体],孙中山发表宣言,说明“国民革命之目的在造成独立自由之国家,消灭武力与帝国主义结合之现象,使其与国民结合,成为国民之武力,对于时局,主召集国民会议,以谋统一与建设,在国民会议召集之先,召集一预备会,决定国民会议之基础条件。”[/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11[/FONT][FONT=宋体]月11日[/FONT][FONT=宋体],孙中山令“新军”改为党军,任命蒋介石为军事秘书。[/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11[/FONT][FONT=宋体]月13日[/FONT][FONT=宋体],孙中山偕汪精卫、李烈钧、邵元冲、陈友仁、黄昌谷等自广州赴香港。11月17日抵达上海。[/FONT]
[FONT=宋体]孙中山的“北上”,本出自冯玉祥的邀请,其目的,孙自己说了:“一为召开国民会议,一为废除不平等条约。”结果刚走到半道,冯玉祥垮台了,结结实实地把孙中山给“闪”了一道![/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按:冯玉祥控制北京的时间不长,但在此期间,冯做了一件功垂万代的事情,把退位皇帝溥仪和他的小朝廷赶出了紫禁城。一年之后的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不仅国民大会开不成了,12月4日,美、比、英、法、意、日、荷等国会商承认以段祺瑞为“执政”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条件”,最后提出“承认临时政府,惟要求尊重条约,不得变更,并谓华盛顿会议有关中国之决议案愿尽早履行。”这个“照会”明摆着就是冲着孙中山“取消不平等条约”的主张来的。[/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这样一来,孙中山的“北上”变得毫无意义。[/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问题是孙中山恰好于此日到达天津,也不可能再回去了。[/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一到天津,孙中山先会见张作霖,张派他的儿子张学良来迎接孙中山,就这样,张学良结识了孙身边的李烈钧。当时李烈钧可能做梦也不会想到,6年之后,这个毛头小伙居然会成为国民革命军的“副座”。更想不到,整整12年之后,双方会重逢于南京的“高等军法会审”。[/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见过张作霖,孙中山就病倒了。此时,段祺瑞派人来“敦请”孙中山进京参加“善后会议”。孙大怒,说:“我在外面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你们在北京偏偏要求接受不平等条约,你们要升官发财,怕那些外国人,要尊敬他们,又何必来欢迎我呢!”[/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孙一气之下,病情更加重了,延至12月31日,孙中山抱病到达北京,下榻于北京饭店506房间。[/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2[/FONT][FONT=宋体]月1日[/FONT][FONT=宋体],“善后会议”在北京开幕,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布:“仰体总理意旨,对于善后会议不能赞同,决不参加。”[/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同一天,在广东,“第一次东征”开始,粤军参谋长兼黄埔军官学校校长蒋介石率黄埔军校学生及刚刚组成的两个教导团(团长分别为何应钦和王柏龄)加入右翼粤军,当洪兆麟部。这就是锋芒初露的黄埔“学生军” 。[/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1[/FONT][FONT=宋体]月21日[/FONT][FONT=宋体],孙中山住进协和医院治疗,1月26日,诊断为肝癌晚期。经当时最先进的化疗挽救无效,2月17日,协和医院院长刘瑞恒致书孔祥熙、孙中山家属及中国国民党,宣告“绝望”。[/FONT][FONT=宋体]2 [/FONT][FONT=宋体]月[/FONT][FONT=宋体]18[/FONT][FONT=宋体]日,孙中山回到北京饭店,改为中医治疗,由于在饭店里煎药不方便,后又移居铁狮子胡同行馆。[/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早在孙中山住院之前,孙曾下一手谕,由李大钊、吴稚晖、李煜瀛、于右任、陈友仁五人组成了一个“政治委员会“,并要求凡重要事情,均由该会“议而后决行”,并以黄昌谷为秘书、以鲍罗廷为顾问。[/FONT]
[FONT=宋体][/FONT]
黄昌谷,1889年生,湖北新店人。
[FONT=宋体][/FONT]
黄昌谷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912年入同盟会,1920年回国后一直任孙中山的私人秘书。
[FONT=宋体][/FONT]
黄昌谷会速记,从1923[FONT=宋体]年1月到1924年9月,孙中山每周日在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 (现广东大学前身)演讲“三民主义”,黄全程跟随,并整理成文,即孙中山的著作《三民主义》。[/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当[/FONT][FONT=宋体]协和医院报告孙的病情之后,“[/FONT][FONT=宋体]政治委员会”认为有必要起草一份文稿,作为孙中山的遗嘱,否则一旦变生俄顷,临时准备未必来得及。[/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受大家的委托,吴稚晖草拟了一份初稿,大家看了以后,认为其表述不甚得体,经会议讨论进行了修改,并由汪精卫执笔整理成文,作为孙的“政治遗嘱”,另外,还准备了一份“家事遗嘱”以及一份《[/FONT][FONT=宋体]致苏联政府遗书[/FONT][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可以想见,“遗嘱”这种东西,不到最后时刻,是很不方便拿出来的,否则,不仅很不“吉利”,且颇为失礼。特别是对于孙中山这样的革命领袖,这份“遗嘱”永远都用不上才好。所以,孙出院以后,大家一直都没有与他谈起这件事情,都在盼着孙的身体状况能够有意外的转机。[/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但良好的愿望终归代替不了残酷的现实,到2月24日,孙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据医护人员判断,孙的病情已经十分危险。于是,经“[/FONT][FONT=宋体]政治委员会”公推,由孔祥熙、宋子文、孙科,还有汪精卫等4个人,一同拿着遗嘱去与孙中山“见面”。[/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