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大德轶事及佛经故事 - 每日一读

(接上一贴 - 如何择师)

第二,要广闻佛法。例如,有些修行人(以前某些在山洞里修行的老喇嘛),修行相当好,戒律清净,又很虔诚,对上师非常有信心。在智慧上,他还是多多少少了解一些,但是,要给别人传法就很困难,因为佛法跟世间学问不同。

比如,虽然你只精通世间所有学问的一部分,但在这个圈子里,你就是权威。而佛法不是这样,只有精通了整个佛法后,你才可以融会贯通,了解佛的真实意趣,若只看了一两部经典,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因为佛法可分为了义和不了义两种,佛传法时,要考虑听众的根器,传对他们有利的相应之法。如果讲实话,而有人不能理解,佛是不会这么做的。假如实际上不是这样,但若暂时这样讲,可使大家都能理解,都很开心,又由这个开心而都能走上解脱之路,那么,佛就让大家开心,先讲一个方便法。这难道是佛打妄语吗?不是,佛要观察众生的根器,应机施教。众生的根机各种各样,因此佛说的法也各种各样。而在所有这些法中,佛的真正思想是什么呢?这只有在精通了很多经论后才会明白。这是佛教与其它学问的不同之处。所以,要给别人传法,就必须广闻多学。

第三,要有大悲心。因为,作为金刚上师就要以悲心摄受众生。若某修行人戒律清净,又懂得一些显密教法,但他只是独自在山洞里修行,拒绝跟所有的人接触,不愿意摄受他人,那么,他虽是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却不具备做金刚上师的条件。
 
(接上一贴 - 如何择师)

第四,要精通显密仪轨。特别在密宗里,有很多事业法,它们是度化众生的方便,可以遣除修行的障碍。但这些全是依照仪轨来做的。若什么仪轨都不懂,就缺少了许多度生的方便,所以,要精通这些仪轨。。。

第五,要有证悟。譬如要灌一个大幻化网的灌顶。在大幻化网中有一百位本尊,其中有五十八位忿怒本尊,四十二位寂静本尊。授灌顶者不但要将所有的本尊都观想清楚,甚至连每尊佛持何种法器、结何种手印、身上有何种装饰也要清晰地观想出来。若做不到这一点,他怎么给人灌顶呢?所以,做金刚上师一定要有证悟。

又如,给别人传讲大圆满,首先自己必须证悟大圆满。如同为人带路,首先要把路了解得清清楚楚,才可能引人走上正途。若引路人都是糊涂的,又怎么为人带路呢?同样,若上师自己都没有证悟,他讲什么大圆满呢?所以,传大圆满、传窍诀的人必须是证悟者。

这里的证悟,不要求断掉所有的烦恼,也不要求证悟圆满的智慧,只要求或多或少地断除了烦恼、证悟了智慧。这个智慧不是世智辩聪,也不是文字上的知识,而是通过修证得来的。
 
(接上一贴 - 如何择师)

第六,要懂得四摄法,即四种大乘菩萨摄受众生的方法。若不懂四摄法,也没有办法度化众生。

对金刚上师较低的要求,就是以上六点。具备这些条件的称为具德上师。可是,我们西藏有一个说法:小偷和佛,难以分辨。在大街上有很多很多的人,其中谁是小偷呢?我们不知道。佛也是同样的,在大街上的众多人中,肯定有佛的化身,但他的头上也没有写着“佛”字。所以,佛和小偷从外表上是看不出来的。既然这样,我们该怎样去选择、依止金刚上师呢?在密续里讲了三种观察金刚上师的方法。

首先,在还未接触时,向住在此人附近的大众打听,因为这些人应该比较了解他的情况。这是从远的方面讲;

第二,从近的方面讲,虽然不接触他,但可以在这个人的附近观察他的行为,仅观察一两天是不够的,因为短期内他是可以伪装出来的;

第三,就是真正接触这个人并仔细观察,在观察五、六年,七、八年后,如果你觉得上述六点他都具备了,就可以去依止。我们现在有没有这样的时间呢?
 
(接上一贴 - 如何择师)

对于现代社会工作繁忙的人来说,怎么可能用七、八年的时间去观察一位上师呢?但是,我们要真正地得到灌顶或接受一些密宗的窍诀,对金刚上师又必须要严格要求。那该怎么办呢?此时,像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等那些高僧大德,就是我们最好的选择。他们是很多高僧大德长期以来已经观察好的,依止他们,就不用费太大的心血去观察。而其他上师,就必须要观察。

上面讲的是密宗对上师的最低标准,不符合这样的标准,就没有办法做金刚上师。但是做不做金刚上师是他们的事,依不依止是我们的事。

在前面也提到过目前汉地的状况:从藏地出来的穿红衣服的人,只要自称是活佛或堪布,人们便不看他的背景,也不知道灌顶有哪些条件,而一律去接受灌顶。大家只知道灌顶很好,金刚上师很好,仅此而已。如果依止以后永远不退失信心,倒也无妨,而实际不是这样。比如一人来灌顶,大家都去听,等他离开不到一个星期,这些人就开始毁谤:“噢,我们错了,他(上师)没有修证、没有戒律,……甚至连人品都不好。”或者又说:“你的上师不如我的上师,我的传承比你的传承好,我的教派比你的教派好”等等。这些都是目前在汉地的居士里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接上一贴 - 如何择师)

3、做小乘上师的条件
下面,顺便说一下小乘的上师。做小乘的上师,

第一、要戒律清净,也就是说,若是沙弥(尼),则沙弥(尼)戒清净,若是比丘(尼),则比丘(尼)戒清净;

第二、要精通戒律;

第三、要非常关照他的学法弟子。其它的还有很多,但这里只讲这三点。
 
(接上一贴 - 如何择师)

由上可知,在所有的上师中,对密乘上师的要求最严格,特别是对修证的要求,因为证悟不是很容易的事。密法绝对不允许你盲目地依止上师,它严格地要求你再三地观察,选择好上师后,再依止他听法、受灌顶。

此后,有一个更重要的要求是,从今以后,无论发现他有什么样的过失,都不要退失信心,这位上师有功德也好,没有功德也好,你要认真地依止,否则又会造业。现在无论在汉地或藏地,都是既有很多真正的金刚上师,也有很多不具足金刚上师条件的人。所以,对于我们来说,要观察好,选择好。

如果你不能观察,那该怎么办呢?。。。释迦牟尼佛也讲过:出家后还俗犯戒的人,就像獐子的尸体一样;而其他不修法的人,却像狗的尸体一样。因为在獐子的尸体上,还有非常有用的麝香;而在狗的尸体上,却没有任何有价值的可取之物,而只是一具尸体。也就是说,一个出家人即使再没有功德,也比一般情况下的在家人好,他总是或多或少有些功德。

所以,在家人的做法应该是,从自己的信仰上,要恭敬所有的出家人,不要去观察他们的过失。如果你要依止某位出家人,就一定要再三地观察;如果你不打算依止,却常认为这个出家人这里不如法、那里不如法,就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有无功德从外表上是看不出来的,也许这些人都是菩萨的示现。
 
19。在家佛教徒的责任:家庭、工作、修行
(摘自UC讲堂,点亮智慧人生 ——20120603索达吉堪布对四众弟子的希望和建议, http://www.zhibeifw.com/ssks/kq_ptjt.php)

在家佛教徒有三种责任:
第一是家庭的责任。本来,这不需要我来说明,但是在现实中,不强调这一点似乎不行;
第二是工作的责任;
第三,你是一个佛教徒,与世间之人不同,你有修行的责任。

一些佛教徒在学佛之后,对父母、丈夫或妻子儿女不闻不问、漠不关心。他们每天念《普贤行愿品》、看光盘,引起家人强烈不满,致使家中硝烟弥漫,经常处于一触即发的紧张状态中。由于学佛受到了阻扰,他们对家人深生厌离,一心渴望像山里修行人那样,过清修的生活。但是,他们出离尘世之心未必真实坚固,也许只是一时的逃避。出家后不久,由于环境艰苦、生活单调,修行艰难,他们又开始思念城市的舒适和便利,想回去过一种自由自在的世俗生活。如果佛教徒与家人长期冷战,对佛教团体乃至整个佛教的发展不一定有利。

在家人琐事缠身,今天同学生日,明天亲戚结婚……佛教徒既不能和他们同流合污,也不能过于极端,有违世间的礼仪和规则。作为一个佛弟子,应该尽量随和、仁慈和体恤。一些修行要诀中说:世人之所为与我之所为,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完全百依百顺也是不可能的。但至少,你要从内心关注他们暂时和久远的利乐,不能彻底抛下和放弃他们。在世间人非常重视的一些事情上,你要随顺他们;在不杀生等关键的问题上,你要把握原则。要利用一切剩余时间来修学佛法。
 
(接上一贴 - 在家佛教徒的责任:家庭、工作、修行)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后出生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出家后,父母无人赡养,孩子没有人抚育,家中会出现一系列困窘的局面,甚至难以为继。我们都是在父母的温柔呵护下长大,父母和子女,是我们人生的一种责任。在我们短暂的此生中,如果尽自己的一生精进学修,学佛的时间也不算短。尽到家庭义务,是在家居士的第一个责任。

第二是对工作的责任。有的人本来拥有骄人的职业,但学佛后不久,就弃之如敝屣。在现代社会中,要找一个好职业相当不易。你有沉重的生活压力,因为一时看破红尘,就轻易抛弃了工作,最后走投无路,陷入非常可怜的境地。

其实,在工作的同时,你可以对你的领导、同事和下属慈悲以待,以大乘菩提心开显宇宙人生的实相,阐扬大乘佛法的宝藏。你的工作,就是度化众生的道场。你身边的人本来不信佛,由于你的悲心和智慧、你出众的能力、你的聪颖和善巧,最终,你可以让他们的心归向佛法。你要对工作认真负责,为你身边的人树立一个新时代佛教徒的形象,一个楷模。

有的佛弟子各方面都出类拔萃,有的人最初精进苦行,抛弃配偶子女和工作,一心想在今世就取得出世间的成就。但是,当所有压力都集于他一身,他又无法承受。最后,他为了现世的利益,与人同流合污,彻底放弃学佛,过着行尸走肉的生活。
 
(接上一贴 - 在家佛教徒的责任:家庭、工作、修行)

人们认为,只要生活优裕、家庭美满、工作出人头地,人生也就不过如此了。但我们是希求解脱之人,与世间人不同。所以,第三个最重要的责任,就是不间断修行。如果你天天高朋满座,就会断送自己的解脱慧命。因此,无论你身处怎样的环境,都要坚持修学佛法。或许,你会遭遇家人、同事、朋友的不解和质疑。这时,你要有面对的能力,有应对的准备和方法。你要在这方面下功夫,只要你具足机智和善巧,一切会吉祥如意的。

在汉地城市中,有许多成功人士。他们家庭和睦,在企业中肩负要职,个人的修行也相当优秀,基本圆满了所有课程。当然,他们疲惫不堪,没有娱乐和闲暇。学院里精进的修行人,连星期天也会用于学修,但大部分出家人还是会稍事休息;而学会的道友在一周紧张的工作之后,周六和周日都要共修学习。家人难以理解,你周末跑到哪里去了?为什么不和家人共享天伦之乐?作为佛教徒,相信你有能力让你的家人不仅信赖你,而且支持你。不间断修行,这就是在家佛教徒的第三个责任。
 
------------------------------
(末学注:众生的根基千差万别,学佛最重要的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法门,如理如法地修持,某一个法门不一定会适合所有众生的根基。

修行人不要一听说某个法很殊胜,就立即换修行法们,今天学这个论,明天学那个经,后天学另一个高法,一辈子不停的换上师和所修的法,这样子修行是不会成功的。

记得原来一位高僧的开示文章里说,修行人开始几年按照次第不带有宗派偏见地广闻博学,之后选择适合自己的法作为主修。)-----------------------
 
20。闻法的功德,堪布索达吉 讲述 (节选)

即使十分衰老时 也要广学而博闻
闻慧有益于来世 布施亦无如是益
---------------------------------

此四句偈颂摘自雪域三大文殊之一,萨迦班智达根嘎嘉村著的《格言宝藏论》。。。。。。

即使明日要死亡,还是要学习一切知识,今生当中虽然得不到成就,这就象你存款一样,在来世可以取的。。。有学问是特别重要,尤其是闻法,闻慧有利于来世,这个闻智慧,闻佛法不仅是这一辈子,而且下一辈子,来世及来世的来世都有一定的意义,布施亦无如是益。。。。。。

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曾经在翠绿的花园当中给别人说法的时候,他的旁边有五百个天鹅,当时天鹅听到说法的声音, 死后都转生到三十三天去了,光是听到这样的法音也能得到解脱,把他们原来恶趣的身躯都以丢下了,最后都得到天人的身体。。。。。。

我记得有一部论当中讲,曾经有一位僧护法师在其他的地方给别人传法的时候,旁边有一个婆罗门在偷听,想这个和尚在说什么啊,一直在听,听了半天还是听不懂,但无论是听懂听不懂,法音是被他听到了,最后那个婆罗门死之后,就得到了菩萨的果位,因为听到这个法的音。这个听法有不可思议的一些缘起,所以也得到了不退的果。

这有一个公案,以前印度有个世亲菩萨在他童年的时候,每天在寺庙的那边背六十部般若经,背诵的时候,他房子的屋顶下面有一个鸽子,它常常听到世亲菩萨的法音,由于世亲菩萨天天背诵,所以这个鸽子也能天天听到,后来等这鸽子死了以后就转成了人身,因为他原来听得非常多,他的智慧非常高,并且他很小的时候就学论最后学成,作了安慧论师,他是世亲菩萨在晚年时的弟子,在弟子当中,世亲菩萨有四大弟子,其中安慧论师的智慧在某些方面已经胜过世亲菩萨, 在俱舍方面,安慧论师是最高的好象世亲菩萨都学不到那么多的东西,他的智慧有胜过世亲菩萨的一部分,所以叫安慧论师。后来安慧论师以他的神通观察他前世没有其他的原因,主要是在世亲菩萨背诵的时候,听到了法音。

《宝性论》是弥勒菩萨最究竟的一部论,此论中说:"比喻一个人在千百万劫当中布施各种七宝,并于千百万劫中以七宝供十方佛那么他的功德跟另外一个人在短时间内光凭听闻一句大乘法并对这句大乘法生起信心,那后者要比前者功德大" ......
 
(与闻法相关内容 - 摘自[山法宝鬘论],<闻思修行勿脱离>,《引路明灯》书中第176-182页)

。。。想真修实证的人如果未曾听闻佛法,那么要断除罪恶的过患、获得善妙的功德是不可能的。

如经中云:“以闻了达诸正法,以闻断除诸恶业,以闻舍弃非义法,以闻获得胜涅槃。”能否以三学道解脱自相续而获得涅槃果位完全依赖于闻法,能否速疾获得佛果也依赖于广闻与否。

如果广闻博学的话,那么就会通晓断除烦恼等罪业过患以及成就功德的各种权巧方便,对佛法的深义也会获得广大全面的定解,从而懂得所有的经典都是教言。

如果依靠这种深信不疑的定解而修行,那么决定会具有非同寻常的一股力量。显宗的论典中也说:“圆满菩提利根者易证,钝根之人难以证悟也。”的确正如这其中所说的那样,利根者容易证悟菩提,这里所谓的利根者是指依靠广闻博思而获得定解之人。

宗喀巴大师在介绍《菩提道次第论》的特性时说道:“证悟一切佛法互不违,所有经论悉皆成教言,容易证得佛陀之密意,深重罪行险隘亦能救。
 
闻思修行相辅相成
(摘自[山法宝鬘论],<闻思修行勿脱离>, 札嘎仁波切著,《引路明灯》书中第176-182页)

。。。闻思修行三者必须结合起来而身体力行,就像骏马吃草嚼草咽草同时进行一样。闻思修行如果相互脱离则不能获得佛果。因此,在修持下面每一修法的同时,也要闻思上上的修法。

。。。闻思修行必须齐头并进、相辅相成。如果闻法越多,那么思所生慧产生的定解也就相应多,思所生慧产生的定解多,所修的法门也就有多种多样,如此就不会出现对修法的道理茫然不懂的弊端。即便是仅修一次,所生起的觉受力量的功德也是不可思议的。依此断除所断的力量就会十分强大,所证悟的功德也容易增上。

所以说,闻法非但不会成为修法的障碍,反而会成修法的助缘。例如就算是只修持一个无常法门,也必须首先在上师面前洗耳恭听,并且不是听完就置之不理,而是如理实修,此外,在座间也是反反复复翻阅无常方面的论典与窍诀的相关书籍,之后又继续在上师座下听闻下一步的一个修法引导。。。
 
什么是“闻思修”呢?
(夏坝仁波切,http://www.xiaba.org/?action-viewnews-itemid-280)

仁波切:

“闻”是不懂的道理,从上师那里听或从书里面看,而且听明白了、看明白了,这就是“闻”。

“思”是将你所听明白、看明白的道理从理论上加以思考,并和自己当前的意识形态(内心的看法)进行对照,而且反复地思考,在理论上跟自己进行辩论,最后确认自己过去所执的观点是错误的,佛经中论述的是正确的,而且内心对此毫无疑虑。
  
这时候,你又可能生起这种念头:虽然佛法是对的,但是我现在是凡夫俗子,还暂时无法做到这一切。这时你要想办法制止这种逃避的想法,破掉这种胆怯的障碍,生起只要它是对的,我就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去做,只要它是对的,我当下就要接受这种正确的教诲!”这就是“思”。

“修”,当从理论上解开了一切疑问、确信了佛法三藏的正确性、通达了菩提果位的正道后,不间断地观修贯穿这种正理,一次又一次地反复观修贯穿。到什么程度呢?到你所生起的心是自然的而不是造作的,是坚固的而不是摇动的,好比是一座坚固的山,这时你所修的心就算修成了。

所以说每一个内容都要有闻、思、修三个过程的修行。这样一来,你的心很快就可以达到如经典里面所说的每一个不同阶段所产生的非常完美的思想体系和意识形态了。咱们学佛就是为了这个目的!如果一个一个的修行阶段都能这样修下来,修到禅定波罗蜜的时候,就不难了。
 
21。信仰≠迷信

(节选自,信仰与人生 ——索达吉堪布在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演讲http://www.zhibeifw.com/ssks/yj_list.php?id=533)

信仰≠迷信

信仰的内容虽有很多,但我个人是一名佛教徒,所以今天所讲的,主要是宗教信仰。

如今全世界有无数宗教,每个宗教都有各自的教义,但你不管信仰哪一个,都需要有理性的智慧。现在很多人的信仰,常常是种迷信,他们到一个寺院、见了一位上师,或者接触某个宗教群体时,身心得到宁静、安乐,就将它认定为自己的信仰。可这种信心是非理性的,很容易随外缘而转变。那什么样的信心比较稳固呢?比如你对佛陀、佛法、僧众有信心,这是依靠智慧长期观察、反复对比,最终完全明白三界最伟大的是佛陀,他所传的佛法极其殊胜。这样的信念并非只是心血来潮、人云亦云,也不是仅停留在口头上、文字上,而是发自心坎深处的一种体会,这就被称为不退转的信心。

在座的知识分子,务必要希求这种信心。否则,自己的信仰特别盲目,带有一种迷信成分,那一旦遇到不太顺心的事,就很容易对所信仰的对境产生邪见。因此,只有建立在智慧、正见基础上的信心,才是最为可靠的。

我本人而言,多年来一直从事翻译工作,同时也在给一些人讲经说法,在此过程中,自己深深感觉到,正确的信仰很重要。现在这个社会,只要拥有名声财富,就像有些球星、明星,成千上万的人便会去疯狂追逐。目的是什么呢?也不是自己想当明星,只不过想跟他说说话、拍个照而已。若用智慧进行观察,这样做又有什么意义呢?可能他自己也搞不清楚,只是糊里糊涂地去追随,这种行为就是源于不正确的信仰。

你们各位长期研究文科、理科等学术知识,智慧应该很敏锐。那么这种智慧——最初听受有关知识,然后再去领会、思索、观察,最终体验到那种意境,跟佛教中的闻思修也很相合。既然你们有这样的智慧,就应该好好观察自己的信仰,并树立一种正信,而不是迷信。若能如此,则无论对你个人还是社会群体,都是发展、进步的一种动力。。。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