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谢。这篇倾向性比较大,“打击面”也比较大,怕挨骂:blowzy:
你读完了,觉得怎样?想听听你的想法。
感觉你观察生活很留心。
尤其是一件一件单独的事情可以说是信手拈来,感觉很流畅很有生活。
作为作家自己在这说害怕挨砖,你这里有点太客气了。
我喜欢读你的几乎每段文字,尤其是你青草地里的哪些短小的故事或随感。
说到你的小短的文字,不由得让我联想到我孩子在国内时的美工老师 ,苏勇。
苏勇做电视台的美工,那是讨生活的部分,他更专长的却是作曲,即便是中国音协的主席们,通常也都会给学生们举苏勇的例子。
碰巧苏勇也给我孩子辅导过作曲,他的创作之路几乎是把生活里的一切都融进了作曲中。他的音乐形象,旋律,节奏和和声不是到了要创作的时候才构想,而是平常的日积月累中不间断地揣摩。最有特点的是,一个车牌号他都能搞出不同的音乐形象来。
他最后不是什么作曲大家,但是他照样给人们留下了很多美好回忆的歌,像我儿时哼唱过的“小汽车真漂亮”等。。。在我们没有成为家之前,这种匠心和匠的训练还是太应该具备的。
我不懂得写作,甚至不屑在文字上下功夫。 但是在这里和写作可能相同的是我们都需要和别人交流和沟通。
作家写文字不外乎是通过文字里的故事,情节,人物,语言,场景,心理活动,感受,表情描述对社会的自己的看法。
我们做事情定方案是先推敲各方环境条件,当然包括有心理,能得到的不同的反应和实际中的效果,然后把它推到实际应用中。
这里用的词大一点的话,可能会反应出自己的世界观来,甚至我们人生的态度。
一张田字格纸其实包含着太多的东西在里面。 我甚至觉得把这一张张的纸积累好,把背后的东西穿成串,可能会比你寻找如弟更有意义。---- 这里有你最贴近的生活。你熟悉的,能引起你痛楚或真的欢乐的日子。
曾经开玩笑给几个博士生开题,我会拿着我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为他们抛砖引玉。就是我这个四不像,每每让他们有顿开茅塞的感觉, 交叉学科总是有你最独特的东西。
你曾经的熟悉的东西加上你新的面临的问题辅以寝食难安的对解决方案的执着,你就有机会悟出独特的东西。
做匠人打足功底,多创新鼓捣自己的东西,谁保得住哪天你不能出息成一代大师呢。
我吹捧你的文字,是你让我经常能看到自己的东西。这就是你的最最闪光之处。
多谢你在这里共享你的美文,有机会让读者和作者进行交流。
我在此大言不惭地胡擂,见笑啦杜杜,见笑了各位流年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