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是躲在被窝里欣赏的。
他乡兄尽管抖露你的决策原则啊,我非常想听听你的思路。人的思维总是有自己的局限性的。无论怎样假设‘别人的思想’,跳出自己能想到的那个局限都是不易的。这篇今年二月就已定稿,现在都十月份了,我现在的思路早就不在这篇上了。这篇除了在渥京周末上连载,国内大型刊物已经刊发,不存在影响思路问题,如果再出版单行本,大框架修改的可能性也不是太大(况且我还没准备再出单行本呢)。流年这里我只会上原始版本,不会受你这些思路的影响。他乡兄尽管说说看,现在说了,看和我下面的内容出入能有多大,倒也十分有趣,是不是?
读到现在,依依还是没去。不过如弟的死刑改为无妻,终究是好事。以后还有时间再探监。
如果我是依依,如弟是我的发小,我会去探监的。常言说:哀莫大于心死。被判死刑或无期的人,如同人得了不治的癌症。在那儿等死。人之将死,其言(心)也善。她不会再有什么羡慕嫉妒恨。无论她做过什么,都会希望得到人们宽恕原谅,和好如初。依依现在去看她,代表世人没有忘记她。代表她仍然活着,活在人们的心里。那些世俗的看法,只有人在江湖中才会有的。加之依依兜里揣着加拿大护照。这个护身符保证她去探监不会惹上麻烦。比国人更少了后顾之忧。
另外我本人是个好奇心很重的人。都说好男儿应该上过法庭,进过监狱。前一个咱做到了(上法庭还不只一次)。但是进监狱就没机会了。原想借着依依探监的机会,考察一下中国铁窗后面的生活。有意思的是,在我写的《白金》里,有一段在加拿大探监的情节。我只能通过阅读尽可能多的有关监狱的英文小说来增强感性知识。我已经写出了一部分探监的内容. 我把我的《圣诞树下》的男主角老汉在第二个圣诞节里送进了大狱。他的儿子杰克和律师去探监。杰克也因此和女朋友苏维分手了。写着写着我自己先哭了。感慨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他乡兄,你是性情中人啊,写东西可以写得掉眼泪,赶上我个女流之辈了,为你从爷们儿“屈尊”与我们女流之辈同流合泣而紧紧握手啊,太好了,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奔泻情感),老兄,我们走到一起来了
其实,我如果是你,会去看如弟,我如果是我自己,恐怕也会去看她,哪儿那么复杂,世界上所有的复杂都是自找的,不就足球大的这个小脑瓜儿里这点儿弯弯绕吗! 可惜我和你都不是陆亦亦,当时写的时候卡壳了好几天,决定“寻找”怎么往下进行,后来走了现在这条路,就没再回头,让如弟从头到尾都……吧,你的好奇心未必会失望
写小说你非绕不可,要不写啥呢?这十来万字的东西不就一句话吗:陆亦亦回国费了牛劲找个莫名其妙的齐如弟
小说涉及的“技术性”的东西,当然需要细致的调查研究,写最后这一章,就这“死缓减到无期再减到到18年”一句话,就花了我一定数量的时间和精力,一定数量>=三天
哈哈,看来依依决定不去探监了。你想让如弟从头到尾都作为隐身人,作为潜台词,不正面亮相。其实如果在最后部分让如弟漏一下脸,没准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小说就是要制造冲突和高潮。监狱是最能表现冲突的地方(比饭桌和牌局更能表现冲突)。每句话,每个争论都体现着生离死别,善恶美丑。假设再给如弟加上一个受屈蒙冤的案例,让如弟的形象来个大翻身。如果依依再能为她申冤雪尘,上访D中央,碰上个铁面无私的黑老包,就能成为一部传奇之作. Anyway, 别听我胡吹了。
搬一小板凳过来瞅瞅
终于弄清楚小说的线索了. 感谢他乡兄的指点.读起来也明白了许多.
我不太清楚同性恋的定义,但我觉得这里的感情就是两个女孩之间很深的,主要是精神上的,真挚的感情, 这能算同性恋吗?
To 青草地: 好,我接受chanllenge。我试着把这个主线构思写进我的下一篇小说。不过,上访D中央,遇到的不会是黑老包,很可能是更大的贪官。
据说金庸写武侠小说连载时, 写结尾前,喜欢把好友文人门请到家中参谋。大家可能提出十几种结尾设想。他也不表态。等小说发发表时,会发现他不会采用朋友的任何一种建议。而是全新的,没人想到的结尾。他说凡是别人能想到的,就会落入俗套。
To 茉莉:我一直试图把水绞混,把线索缠乱,没想到你反倒清楚了。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