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你是戴墨镜了。摘了墨镜看,层次就差了。相机也一样,如果想拍出层次就得戴“墨镜”,也就是高手们说的偏光镜。
或者就是让日头落一落。日落之后,光线较暗,容易拍出层次。不过要像高手们说的那样,曝光要欠一点。
请阿烦指点一下,
18度灰为标准白色,是怎么推出“偏振镜f/12以上用架子”的结论的呢?我只是知道18灰的说法,拍照中,其实从来没有真正应用过这个理论。
哈哈,我说的f/12, CPL, 上架,是基于希望能在阴天拍出层次的角度,不是从18度灰推出来的。
18度灰的计算原理,造成的直接后果是数码宽容度不如胶片。间接后果是,白的不白,黑的不黑。所以阴天层次感特别差(当然是在后期之前啦),而且细节还原与肉眼相比差太远了。人眼号称是 50mm, f/0.8, 5~6亿象素的相机...
f/12或以上的细光圈,可以延长暴光时间。同时,加长景深和放大空间效果,减少压缩感。
用偏振镜,就是为了减少散射和表面反射。减少了不必要的杂光,对还原”白的更白,黑的更黑,中灰更通透“ 有特效。-- 听起来象广告哈。
用架子,就是防止抖动。通常有IS的镜头,手持1/10秒不抖的高手是有的。但是,上了架子(注意关掉IS),在天高云淡风轻的情况下,能更好地保留云层的细节。
总之一句话,在困难的情况下,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能带的,都带上吧,总能用得着。
拍日出日落的天空也是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