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致看了看,这就是典型的没有“正见”所导致的迷情,十分可悲。还是那句话,这是“感情冲动”或者叫"联想型感动",不是悟道,但确实是个很好的宗教教案,各教教友都需引以为戒。这才是她这个例子的价值所在。也算是以己一生去说明了一个道理,只是这个办法对她个人来说,代价太大了。能看到她的例子,也算我等修来的造化吧。
大致看了一下我所转的那序还是看了全书?暂时抛开她个人的信仰选择不谈,请问从纯学术的角度,您认为在下面一章中她对佛教信仰的总结是否正确?如果有错误,请指出错在哪里。
第一节 信
宗教信仰的入门在于「信」,信徒对自己称是的信仰,若没有深人的了解,或一昧地以自己的需求来诠释它,就称为迷信。因此建议任何自许为某宗教的信徒,对自己所称信的宗教,当有来自宗教本身的教导、认知与学习,而非任凭自己一厢情愿的诉求或解释。就本书「基督徒VS佛教徒」的主题,本文谨就基督教与佛教信仰,期许一个明辨的态度,并认清它们确实是不同的。
基督教信仰(三一真神论): 1.圣父一神 2.圣子一耶稣 3.圣灵
佛教信仰(无神论): 1.三身、三世、十方佛 2.释迦牟尼佛 3.佛性
〖 一、基督徒的信 〗
(使徒信经);
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创造天地的主。我信耶稣基督,上帝的独生子,我们的主;因著圣灵成孕,从童女马利亚所生,在本丢彼拉多手下遇难,被钉在十字架上,死了、葬了,下到阴间;第三天从死里复活;后升天,坐在无所不能的父上帝的右边。将来要从那里降临,审判活人、死人。我信圣灵,一圣基督教会,圣徒相通,罪得赦免,肉身复活,并且永生,阿们。
皈信独一真神,是有父、子、灵三个位格;圣父、圣子、圣灵,是同永恒、同本体(质)、同荣耀、同权能、同创造、同救赎人类。意即神在位格上虽有不同的称呼,但在本质上、生命上,是本体上完全一致的「三一真神」。
「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或作;给他们施洗,归于父、子、圣灵的名)。」(太 28:19)
基督徒信靠的神是永活的真神,有思想、有意志,对人有启示。他的话大有权能,叫信他话语、寻求他的人,得享安息。 神与信徒的关系,是创造者与受造者、救赎者与蒙教赎者、带领者与交托者、父亲与儿女、君王与子民、家主与家人、施教者与受教者。
神,是圣洁、公义、良善、信实、慈爱、恩惠、和平、诚实、忍耐;对我们,他施行创造、维持、带领、救赎、管理、审判、赐恩、体恤、供应、安慰。神有绝对完全的自由意志和主权,他随自己的旨意作事;「神又按自己的旨意,用神迹、奇事和百般的异能,并圣灵的恩赐,同他们作见证。」(来 2:4)
神且要求世人按他在《圣经》中所启示的旨意生活行事;信神的话语可靠,信他的人,不但在神面前称义,蒙他悦纳,现实人生的道路得享受有神的同在、同行,能胜过一切罪恶的试探、引诱,叫人轻看那无知者的对自己的羞辱,仰望进入那永不震动、永存的国度,凭信心在世过客旅寄居的生活。
1.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创造天地的主。
a.上帝是造物主。
「起初,神创造天他。」(创 1:1) 「神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他的形像造男造女。神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创1:27-28)
b.人类生命起源于「自有、永有」、「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全能者」。
「神对摩西说;我是自有永有的。」(出 3:14)
「昔在、今在、将来永在的主一全能的上帝说;『我是阿尔法,就是开始,是奥米茄,就是终结2』」(启1:8,现代中文译本)
C.信靠唯一的真神是第一诫命,且要单单事奉他,绝不可有偶像崇拜。
「我是耶和华——你的神,曾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什么形像彷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因为我耶和华——你的神是忌邪的。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爱我、守我诫命的,我必向他们发慈爱,直到千代。」(出 20:26)
「耶稣对他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太22:37-40)
d.信神,最大的福气,是信者有永生,这就是神的爱。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因为神差他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或作;审判世人;下同),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约3:16一17)
2.我信耶稣基督,上帝的独生子;因著圣灵成孕,从童女马利亚所生,在本丢彼拉多手下遇难,被钉在十字架上,死了、葬了,下到阴间,第三天从死里复活。后升天,坐在无所不能的父上帝的右边,将来要从那里降临,审判活人、死人。
「正思念这事的时候,有主的使者向他梦中显现,说;大卫的子孙约瑟,不要怕!只管娶过你的妻子马利亚来,因她所怀的孕是从圣灵来的。她将要生一个儿子,你要给他起名叫耶稣,因他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这一切的事成就是要应验主藉先知所说的话,说;必有童女怀孕生子;人要称他的名为以马内利。(以马内利翻出来就是神与我们同在。)」(太1:20-23)
「次日,就是预备日的第二天,祭司长和法利赛人聚集来见彼拉多,说;大人,我们记得那诱惑人的还活著的时候曾说;『三日后我要复活。」因此,请吩咐人将坟墓把守妥当,直到第三日,恐怕他的门徒来,把他偷了去,就告诉百姓说;他从死里复活了。这样,那后来的迷惑比先前的更利害了!彼拉多说;「你们有看守的兵,去吧!尽你们所能的把守妥当。』他们就带著看守的兵同去,封了石头,将坟墓把守妥当。(太27:62-66)
「安息日将尽,七日的头一日,天快亮的时候,抹大拉的马利亚和那个马利亚来看坟墓。忽然,地大震动;因为有主的使者从天上下来,把石头辊开,坐在上面。他的像貌如同闪电,衣服洁白如雪。看守的人就因他吓得浑身乱颤,甚至和死人一样。天使对妇女说;不要害怕!我知道你们是寻找那钉十字架的耶稣。他不在这里,照他所说的,已经复活了。你们来看安放主的地方。快去告诉他的门徒,说他从死里复活了,并且在你们以先往加利利去,在那里你们要见他。看哪,我已经告诉你们了。」(太28:1-7)
「第三日,神叫他复活,显现出来;不是显现给众人看,乃是显现给神预先所拣选为他作见证的人看,就是我们这些在他从死里复活以后和他同吃同喝的人。他吩咐我们传道给众人,证明他是神所立定的、要作审判活人、死人的主。众先知也为他作见证说;凡信他的人必因他的名得蒙赦罪。彼得还说这话的时候,圣灵降在一切听道的人身上。那些奉割礼、和彼得同来的信徙,见圣灵的恩赐也浇在外邦人身上。就都希奇。」(徒10:40-45)
耶稣基督有赦罪的权柄;他的救恩要降临在信的人身上,也需我们有一些必要性的认知,即接受耶稣基督为个人的救赎主;
a.《圣经》教导我们,人要认罪、悔改,藉著耶稣基督宝血的洗净、救赎,信靠圣洁的神,才能真正有「永生」的盼望。
「知道你们得赎,脱去你们祖宗所传流虚妄的行为,不是凭著能坏的金银等物,乃是凭著基督的宝血,如同无瑕疵、无玷污的羔羊之血。(彼前1:18-19); 「并且人要奉他的名传悔改、赦罪的道,从耶路撒冷起直传到万邦。你们就是这些事的见证。」(路24:47-48);「所以,你们当悔改归正,使你们的罪得以涂抹,这样,那安舒的日子就必从主面前来到。」(徒 3:19)
人类要谋求「永生」,先决条件得承认自己是有罪的人;因为人成为必死乃是由罪而来,起始于人类始祖亚当。
「我告诉你们,一个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这样为他欢喜,较比为九十九个不用悔改的义人欢喜更大。」(路 15:7);「我们若说自己无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们心里了。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我们若说自己没有犯过罪,便是以神为说谎的,他的道也不在我们心里了。」(约壹1:8-10)
「这就如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凡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罗 5:12)
b.人既是有罪的,人如何能自救?拯救之道唯有信靠无罪的耶稣基督,因他的义行,叫我们在他里面成为神的义;唯一的出路是「因信称义」,因为唯有耶稣基督作了我们生命的王,才能将我们从罪里释放出来。
「神使那无罪的,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他里面成为神的义。在亚当里众人都死了;照样,在基督里众人也都要复活。」(林后5:21-22); 「如此说来,因一次的过犯,众人都被定罪。照样,因一次的义行,众人也就被称义得生命了。」(罗 5:18); 「若因一人的过犯,死就因这一人作了王,何况那些受洪恩又蒙所赐之义的,岂不更要因耶稣基督一人在生命中作王吗?」(罗 5:17); 「但现今,你们既从罪里得了释放,作了神的奴仆,就有成圣的果子,那结局就是永生。因为罪的工价乃是死;惟有神的恩赐,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乃是永生。」。(罗6:22—23); 「因为神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这义是本于信,以致于信。如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得生。」(罗 1:17); 「我们既因信称义,就藉著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与神相和。我们又藉著他,因信得进入现在所站的这恩典中,并且欢欢喜喜盼望神的荣耀。」(罗5:1一2)
C.明白十字架的救恩;人既都犯罪,无法自救,亟需耶稣献上永有功效和无限量宝血来救赎,因为罪的结局叫人与圣洁的神隔绝而死亡,作罪的奴仆。但那受试探而不犯罪的耶稣,为人类的罪受试探、受痛苦、受刑罚;耶稣是以没有犯罪的血肉之躯的死,打败掌死权的魔鬼,释放一生因怕死而犯罪,作罪奴的人;因他完全顺服天父的旨意,拒绝一切试探而不犯罪,因此成就永远得救的根源。人的罪,因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死同死。人要得救,因信耶稣基督三日后复活而重生,成为新造的人。
「所以,我们藉著洗礼归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们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像基督藉著父的荣耀从死里复活一样。我们若在他死的形状上与他联合,也要在他复活的形状上与他联合;因为知道我们的旧人和他同钉十字架,使罪身灭绝,叫我们不再作罪的奴仆;因为已死的人是脱离了罪。我们若是与基督同死,就信必与他同活。因为知道基督既从死里复活,就不再死,死也不再作他的主了。他死是向罪死了,只有一次;他活是向神活著。这样,你们向罪也当看自己是死的;向神在基督耶稣里,却当看自己是活的。」(罗6:4-11)
「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一切都是出于神,他藉著基督使我们与他和好,又将劝人与他和好的职分赐给我们。这就是神在基督里,叫世人与自己和好,不将他们的过犯归到他们身上,并且将这和好的道理托付了我们。所以,我们作基督的使者,就好像神藉我们劝你们一般。我们替基督求你们与神和好。」(林后5:17一2 0)
d.只有奉耶稣基督之名,才能拯救我们,带我们进人永生神的国。
「除他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著得救。」(徒 4:12)
「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 14:6)
「凡在人面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认他;凡在人面前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认他。」(太 10:32)
3.我信圣灵,一圣基督教会,圣徒相通,罪得赦免,肉身复活,并且永生。
a. 要接受施浸。受洗归主,必然得救。
「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可 16:16); 「彼得说;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因为这应许是给你们和你们的儿女,并一切在远方的人,就是主一我们神所召来的。」(徒2:38-39)
b.使我们脱离罪和死的捆绑,得著生命与平安。
「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稣里的就不定罪了。因为赐生命圣灵的律,在基督耶稣里释放了我,使我脱离罪和死的律。使律法的义成就在我们这不随从肉体、只随从圣灵的人身上。因为随从肉体的人体贴肉体的事,随从圣灵的人体贴圣灵的事。体贴肉体的,就是死;体贴圣灵的,乃是生命、平安。」(罗8:1-6)
C.叫我们确实是属基督的,属永活的生命,再活的是有灵性的身体。
「如果神的灵住在你们心里,你们就不属肉体,乃属圣灵了。人若没有基督的灵,就不是属基督的。基督若在你们心里,身体就因罪而死,。。灵却因义而活。然而,叫耶稣从死里复活者的灵若住在你们心里,那叫基督耶稣从死里复活的,也必藉著住在你们心里的圣灵,使你们必死的身体又活过来。」(罗8:9-11)
「所种的是血气的身体,复活的是灵性的身体。若有血气的身体,也必有灵性的身体。经上也是这样记著说;首先的人亚当成了有灵(灵;或作血气)的活人;末后的亚当成了叫人活的灵。」(林前15:44-45)
d.帮助我们向天父祈求,使万事互相效力,荣神益人。
「况且我们的软弱有圣灵帮助,我们本不晓得当怎样祷告,只是圣灵亲自用说不出来的叹息替我们祷告。鉴察人心的,晓得圣灵的意思,因为圣灵照著神的旨意替圣徒祈求。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罗八:26-28)
e.要加人教会,要服事主;在教会里—一神在地上的家,与主连合,坚固真理的柱石和根基。
「教会是他的身体,是那充满万有者所充满的。」(弗 1:23)
「为要藉著教会使天上执政的、掌权的,现在得知神百般的智慧。」(弗 3:10)
「倘若我耽延日久,你也可以知道在神的家中当怎样行。这家就是永生神的教会,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前 3:15)
〖 二、佛教徒的信 〗
一个正信的佛教徒,他的入门从皈依「三宝」开始。
皈依「三宝」;
尽形寿皈依「佛」:永不皈依自在天魔;为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尽形寿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为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尽形寿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为统理大众,和南圣众。
佛教徒行皈依「佛、法、僧」三宝的礼仪,即是决志(发誓)以皈向于「三宝」作为他今后立身处事的原则。首先在他心中认定的「佛」;是个具有真知卓见、大彻大悟的圣人,是人类最慈祥、最伟大的导师。释迦牟尼佛一生讲述了很多「法」;有教理、有实践,后经其徒众结集及后辈增加讲论,而成《三藏》经典。身为佛教徒当常习学佛法而修行,并有带领他(她)皈依的「僧」为其教师(师父),所以「僧」当要是严持戒律的出家法师;他必是割亲辞爱,以弘法利生为职志的大善知识。
佛法浩瀚,修行的路是艰苦的,成佛更不是容易的,为求能坚定意志所以又要发「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能发这样的大愿,因被教示说;生命是有「三世六道轮回」的;若皈依佛,就不堕入地狱道;皈依法,就不堕入饿鬼道;皈依僧,就不堕人畜生道。
以上是一个佛教徒在皈依仪式中的浅近认识,要进入实践,还得有更进一步的知见,名为「正见」。
1.「佛」
a.三身佛: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圆满报身卢遮那佛,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
b.三世十方无量诸佛:皆是过去生经三大阿僧只劫,累世学敬每世佛修行,并得某世佛授记成佛的(见《大藏经》;佛本生因缘)。
三世佛:现今佛为释迦牟尼佛,过去佛有迦叶佛等,其后未来佛有弥勒佛等。
十方佛: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等十方等都有无量诸佛名。
C.释迦牟尼佛是今世娑婆世界教主、导师;佛弟子要依教奉行,是依教而非依靠,故不能有求取的心。
《金刚经》有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所以佛弟子要想了生脱死,超越三界,就要学佛一样,历经多生多劫的修行,才能达成,名为成佛。人若今生修未成,就要寄望下一世,再跟下一尊佛学效修行;或直向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处,历经九品晋级修行,直到值佛授记成佛。
2.「法」
a. 佛教经典,总名三藏十二部。三藏者,经、律、论;十二部者,即十二种文章体裁:
(1)长行;以散文式直说法相,且不限定字句之数,因行列长以名之。
(2)重颂;宣说于前,接以偈颂结说于后,有重宣之意。
(3)孤起;不是依于前面长行文的意思,而另有文意发起的渴颂。
(4)因缘;述说见佛闻法,或说法教化因缘。
(5)本事;记载佛所说其弟子过去世的因缘。
(6)本生;记载佛说自己过去生的因缘。
(7)未曾有;记载佛现种种神力不思议事。
(8)譬喻;以譬喻说法,使令明白开悟。
(9)论议;以论议或问答来解析法意。
(10)无问自说;例如《阿弥陀经》系无人发问而佛自说。
(11)方广;谓佛说方正广大真理的经文。
(12)记别(或授记);佛为菩萨或声闻授记成佛。
此十二部,只有长行、重颂、孤起颂是经文的格式,其余九种是依照经文所记之事立名。又小乘经没有无问自说、方广、授记三类,仅有九部。
佛法浩瀚,自西汉从西域传入中国,经历代高僧言行,自立宗门教派,便于大众教学行持,至隋唐底定,分为八宗;有律宗、三论宗、禅宗、天台宗、华严宗、密宗、法相宗、净土宗。此乃为便于行者专精一门深入,修法大抵不出三十七道品,即以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观身不净、观受是苦的「四念处」为起始、根基,进历「四正勤」一「四如意足」一「五根」一「五力」一「七觉支」至「八正道」,共」三十七道品。
* 四正勤:已生恶令断灭、未生恶令不生、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长。此四正勤就是精进,精进勤劳修习四种道法,以策励身、口、意,断恶生善。
* 四如意足:又名四神足,用四种定力摄心,使定慧均等,神力充沛,所愿皆得;为欲神足(希慕欲乐于道)、勤神足(精进无间于道)、心神足(一心正念于道)、观神足 (心不驰散于道)。
*五根: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等五;是生圣道的根本。
*五力:五根坚固发生力量,叫做五力,即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谓信力能破诸邪信,精进力能破身之懈怠,念力能破诸*邪念,定力能破诸乱想,慧力能破三界诸惑。
*七觉支:是修道者修五根、五力后所显发的七种觉悟。
1)择法菩提分——以智慧简择法的真伪;
2)精进菩提分——以勇猛心力行正法;
3)喜菩提分——心得善法,而生欢喜;
4)轻安菩提分——除去身心粗重烦恼,而得轻安快乐;
5)念菩提分——时刻观念正法,令定慧均等。
6)定菩提分——心唯一境,而不散乱;
7)舍菩提分——舍离一切虚妄的法,而力行正法。
修行由凡夫到成佛,要历经五十二阶位,即; 十信~ 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至妙觉。
*十信:
1)信心一心与理合,确切不移,灭一切妄想。
2)念心一虽在无数劫中,舍身受身,此现前一念,决定不忘。
3)精进心一不杂日精,不退日进,进趣真净的心。
4)慧心一心纯行勤,智慧自生的心。
5)定心一百杂粉碎,心体湛然。
6)不退心一定光发明,进修无懈,深入自性。
7)护法心一进趣功纯,保持不失,与十方如来,气分相接。
8)回向心一以保持修道力故,与佛光相交络。
9)戒心一安住净戒,心光常凝。
10)愿心一遍游十方,化导众生,随其所愿悉得满足。
*十住:
l)发心住一以真方便,假十信之用,圆成一心。
2)治地住一以前妙心,履以成地,则一切皆治。
3)修行住一心所涉知,具得明了,遍修诸行,皆无留碍。
4)生贵住一冥契妙理,行与佛同,气分感通,成如来种。
5)方便具足住一自利利他,方便具足。
6)正心住一心念同佛,惟得其正。
7)不退住一身心增长,无有退缺。
8)童真住一佛之十身灵相,一时具足,如童真之可贵。
9)法王子住一长养圣胎,绍隆佛种,堪作法王之子。
10)灌顶住一菩萨既为佛子,佛以智水灌顶,藉表成人。
*十行:
1) 欢喜行一随顺众生,随喜功德。
2) 饶益行一饶利众生,使得法利。
3)无慎恨行一等视众生,不见其过。
4)无尽行一三际十方,化身无尽。
5)离痴乱行一了达法门,悉无错误。
6)善现行一既离痴乱,则能现诸相,同异圆融。
7)无著行一十方虚空满足微尘,于一尘中,现十方界,尘界交现,不相留碍。
8)尊重行一缘般若故,成无著行,故六度中特尊般若。
9)善法行一妙观慧中,显圆融德,能人诸佛法轨中。
10)真实行一圆融德相,清净无漏,真无为性,妙契真实。
*十回向:
1)离众生相回向一化度众生,离众生相,回无为心,向涅盘道,名救护一切众生。
2)不坏回向一正显中道,归趣本觉,回人法身,无能坏者。
3)等一切佛回向一本觉之理,湛然常住,能觉之智,齐于诸佛。
4)至一切处回向一觉智周圆,无所不遍。
5)无尽功德藏日向—一切世界,过恒沙佛,自性功德,重重无尽。
6)随顺平等善根回向一于诸佛地,起万行因,依因 趣果,取涅盘道。
7)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一十方众生,皆我性具,本际平等,无有高下。
8)真如相回向一即一切法,离一切相,缘生无性,体即真如。
9)无缚无著解脱回向一诸法本空,心无缚著,于根尘中,得大解脱。
10)等法界无量回向一性海圆成,心等法界,含摄周遍,量等虚空。
*十地:有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等,此十地,渐开佛眼,成一切种智,己属圣位。
*等觉:十地位满,将证佛果,因其智慧功德,等似妙觉,故名等觉,又名「一生补处」,或金刚心菩萨。
*妙觉:自觉、觉地、觉行圆满,智德不可思议,为佛果的无上正觉,故称妙,证得此觉者,即是佛了。
或有以大小乘之分为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以此而有五乘共法、三乘共法、大乘不共法之别:
*五乘共法:有五戒、八支斋戒、十善、三福业;又称人天共法;是从人天乘至菩萨乘必备的基础,也是出世的根基。
2)八支斋戒一五戒法再加三戒;第六、不涂脂粉、香水,不穿华丽衣服,不观玩歌舞、妓乐。第七、不睡卧高广大床。第八、不非时食。
3)十善一十种善业,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瞠、不痴。
*三乘共法:三乘指声闻、缘觉、菩萨。为「声闻j说「四谛法」,为「缘觉」进说「十二因缘法」,为「菩萨」更说「六度波罗蜜」法门。
四谛法;苦、集、灭、道等世、出世因果。苦谛,是说明人生多苦的真理,谓人生有三苦、八苦、无量诸苦,苦是现实宇宙人生的真相。集谛的集,是集起的意思,是说明人生的痛苦是怎样来的道理,谓人生的痛苦是由于凡夫自身的的愚痴无明,和贪欲、瞠恙等烦恼的掀动,而造作了种种的不善业,结果是招集了种种的苦痛。灭谛,是说明涅盘境界为多苦的人生最理想最究竟的真理。道谛,是说明证得涅盘的修道,有三十七道品。「集」是因,「苦」是果,是迷执世界的因果;「道」是因,「灭」是果,是悟得出离三界的因果。
2) 缘觉:又名独觉,或辟支佛。生于佛世听佛说十二因缘之理而悟道者名为缘觉;生于无佛之世,观诸法灭因缘而自行悟道者,名为独觉。其历程为自凡夫至辟支佛,论时间,速者四生,迟者一百劫,其修行重在悟证,悟所到处,便是证所到处,故无明显的位阶可言。
十二因缘:又名十二有支,或十二缘起,是说明有情生死流转的过程,即
(1)无明(贪瞠痴等烦恼生死根)
(2)行(造作诸业)
(3)识(业识投胎)
(4)名色(但有胎形,六根未具)
(5)六人(胎儿长成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的人形)
(6)触(出胎与外境接触)
(7)受(与外境接触生起苦乐的感受)
(8)爱(对境生爱欲)
(9)取(追求造作)
(10)有(成业因,能招感未来果报)
(11)生(再受未来五蕴身)
(12)老死(未来之身又渐老而死。如此从无明起,不能觉悟而有三世起惑、造业、受生等一切因果,周而复始,至于无穷。
3)菩萨;梵语「菩提萨捶」的简称,中译为「觉有情」,就是觉悟有情的意思,亦即上求佛果,下化众生的圣人。
*大乘不共法:
a.又称一乘,谓唯此「佛乘」乃唯一终究,而五乘、三乘都是方便法;因如来出世本怀唯以一大事因缘故,为「开、示、悟、人」「佛之知见」。
b.此法在人、天、声闻、缘觉乘的共德之上,再进修「菩萨行」、「佛果德」的法。
C.谓众生皆有佛性,有二;(1)理佛性;谓一切法本性空寂,故可染、可净,可迷、可悟,因此可转凡成圣。(2) 行佛性;谓佛种从缘起;起初以见佛闻法为因缘,发大善提心,熏习大乘佛性,其次以此成就的「菩提心」,永为成佛因缘。
d.以慈悲为行,空慧为观,学十善,摄三聚戒(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
e.又有「六度」与「四摄」行入菩提道(上契佛道,下化众生)。
六度、四摄皆为菩萨所行:
*六度波罗蜜
六度:
(1)布施:有财施、法施、无畏施,度*贪。
(2)持戒:有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度毁犯。
(3)忍辱:有生忍、法忍、无生法忍,度瞠恚。
(4)精进:有断精进、修精进、求化精进,度懈怠。
(5)禅定:有身定、口定、意定,度散乱。
(6)般若:有生空智、法空智、一切智智,度愚痴。
六度涵盖了一切菩萨所修的法,故又称为「万行」。波罗蜜者,谓由生死烦恼此岸度至涅盘安乐彼岸。
四摄:
(1)布施摄:于钱财心重者用财施,求知心重者用法施,于心常有畏惧者用无畏施。
(2)爱语摄:随众生的根性,以温和、慈爱的言语和态度对待人,使令生欢喜心。
(3)利行摄:以身、口、意皆能利益他人,利己利人共成佛道。
(4)同事摄:与共事者能同识共契,而度化之。
总说修行即修心:此心包括身、口、意三业清净而修。是根据「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思辩原则。
佛法的时空、宇宙观念是「三世」、「十方」、「十法界」、「三千大千世界」、「莲华藏世界」之说:
*三世:过去生、现在世、未来生。
*十方:东、西、南、北、东甬、西南、东北、西北、上、下。
*十法界:佛、菩萨、缘觉、声闻(以上为四圣,不再轮回)、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此六称为六凡,有轮回转世之苦)。修行是为超六凡入四圣。
*三千大千世界:
3) 一小世界有初禅三天,一小千世界有二禅三天,一中千世界有三禅三天,一大千世界有四禅九天及四空天。
*莲华藏世界:是释迦如来真身毗卢舍那佛之净土。在风轮之上的香水侮中有大莲华,在此莲华中含藏著微尘数的世界,因名莲华藏世界。此世界共有二十层,我们所住的娑婆世界,在第十三层之中。
3.「僧」
在佛法教团依教奉行、和合共住之行者。此和合有六:
1)身合同住 2)口和无诤 3)意合同悦
4)戒合同修 5)利合同均 6)见和同解
所以僧众要作在家信徒的表率,为之敬重,尊为「人天师表」的期许。
以上纲要地略述佛教徒应有的「信」。佛法内容相当的繁复,本就繁多又多所重复,莫说一般信众能否知解、遵照奉行,就是教内法师,正汲汲营营于佛教事业,美其名为发扬大乘精神,实则根本的修证都没有,较之一般行善者,岂不更沽名钓誉。或为省事,彼此说:「只要念佛就好」,以为这一句佛号,就能开启一切智慧,简直是把释迦牟尼一生的说法弃之如敝屐。是「愚民政策」之至极。
佛法主张「心外无物」,应是没有「他力」的;念佛感应是由自己的念力成就,如同一般人说的「心想事成」。佛法的「他力」是要别于禅修的「自力」而名之。实则真正的「他力」应是非藉由个人行为才有或消失的,它的存在是「自有、永有」的,而由它自己(自有、永有)来帮助需求他帮助的人们。佛法有说「佛性本自具足」,企图由「内心的观照」找回「清净自性」(名为佛性),其实这种思想源自印度的「梵我合一」,正合于中国「天人合一」的胃口。古今中外,历经了几千年,人的苦心积虑、极尽思索,或以不思议心,以为放空、净化就可找到神性、自性或佛性。这些努力的结果,尽是堕人重重无尽的幻象之中,够机灵的懂得一次一次的跳脱,一句「无常的安住」却叫你从此一直乐此不疲,自以为可以游戏人生,却不知己中了魔鬼的伎俩,沈迷在幻化的异象中而自以为是,且自视甚高;尽说一些「狗子有佛性也无」,连自己都不懂的话,把大伙儿牵引至五里雾峰,表示道行高深莫测。口说:「非也,非也」,叫人只是「丈二金刚,摸不著头」,更不明白,只徒唤自己是白痴一个。
或有些自称是佛教信徒者。他们虽有皈依,但对佛法的认知是一知半解,或全凭「自由心证」。自己怎么说就怎么是,说佛如何对他现身,或某某菩萨很感应,或甚至信徒可以为法师授记。说某某法师是某活佛或菩萨来转世,岂非自夸自己修行境界更高。不知这样的说词根本是与原始教义不符的;佛法强调要「无相」、「无得」,是「无神论」说。以「观世音菩萨」为例,其实是代表「大悲门」;他有十二大愿(解七难、去三毒、应二求)应众生素求,基本条件是信者要修「观音法门」;真观、清净观、悲观、慈观、广大智慧观等五观及耳根圆通。观世音菩萨的三十三现身,应以某身得度者,是指度入佛道,而非信徒一厢情愿,用苦肉计(苦待自己)来达成自己的诉求。除此而外,还要修「文殊菩萨」的「大智门」,「普贤菩萨」的「大行门」。佛教的菩萨很多,各有其修门的特长,信徒终其一生不可能全部记忆、了解,更遑论实践。所以只能寄予来生或幻想有一「极乐净土」这样一个好修道的去处。因此一定得加上「三世因果」说,才能让佛法的教义,似乎无懈可击。
〖 三.对佛教信仰的一点思考 〗
1. 根据佛法的「三世因果」、「十法界」及「唯识论」说,六道轮回,投胎转世,各有正报、依报,是由种子造就成熟,业力因缘所致;各个六道受生,需此一世业报受尽才能有他生的转换,至另一生的缘起。所以就「超度」一事来探讨,法师会告诉你说:鬼有神通,故可至法会现场听经闻法。如此说来,鬼似乎比人略胜,但在佛法六道排列中,鬼是在人道之下;又六道受报是因果决定的现有、事实;以此推理,人、鬼殊途,如何能有互动的关系?或鬼会否愿意听任人的摆布?又寺庙每年超度法会的名单有增无减(旧的累积),说明了「超度无效」。又有说「超度法会」,是向鬼说法,让他们听解明白后,速速去投胎转世;但是请想想,既有「因果成熟」说,投胎到那一道是由因果决定的,岂可由众生,以因不放弃或拒绝某一道而决定的;若鬼可以拒绝投胎,那人是否可以拒绝死亡?
2. 事实有很多人有与鬼灵遭遇的见证,告诉我们确实是有能力很强的灵存在(一般误认为先祖或不知名的鬼灵)
根据以上两点推知:灵异的存在不是因果受报的鬼道,没有佛法所谓的鬼道这回事,「六道轮回转世」之说也就不能成立。「十法界」的「四圣」的精神象征或可研究、学习。要认定它的真实存在,是有待讨论的(在「解行篇」讨论)。
本章重点式的介绍「基督徒的信」与「佛教徒的信」,不同的宗教信仰,决定他们今后生命的方向:这两种不同的宗教信仰给信者绝然不同的「思辩」和为人处事的原则。就「思辩而言」,有相当大的迥异;基督教是「来自于神的绝对主权」,相信确实是有「造物主」;佛教是「人自己内心深处的启发」,世法是相对的,它的超然、第一义谛是「绝待义」,非有「绝对」,是「无神论」。至于「为人处事」的不同,放置在「解行篇」再来讨论。本章的建议是希望佛教徒能走出重重无尽的自我捆绑,不妨以提供的《圣经》章节,重新思想,您将发现真实从上头,神赐下的智慧,绝对比人思索的或「不思议」的来得高明。
佛教,真看透世间的苦与无常,但因此而离弃人道,是「因噎废食」的行为,除了加速死亡(人道不在想望中」,且失丧了对人类生命有神所要告知的美意。所以成为基督徒,在他「三一真神」的信仰里,进人主内的大家庭,是「爱神、爱人」的「群生」。因为有爱,群生就是美好的互动;因为有耶稣基督的带领、分别为圣,圣灵来指教我们;身为神的儿女,活著,就每一个人都得神丰盛的恩赐,每一个人都是尊贵的,都是神所最爱的;就在我们人道,「永生」是可盼望的:
「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我凭著所赐我的恩对你们各人说: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要照著神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正如我们一个身子上有好些肢体,肢体也不都是一样的用处。我们这许多人,在基督里成为一身,互相联络作肢体,也是如此。按我们所得的恩赐,各有不同。或说预言,就当照著信心的程度说预言,或作执事,就当专一执事;或作教导的,就当专一教导;或作劝化的,就当专一劝化;施舍的,就当诚实;治理的,就当殷勤;怜悯人的,就当甘心」(罗十二:2一8)
《圣经》,六十六卷,我们认识了神的善良、纯全,也明白了我们信靠的神,能保守我们过圣洁与诚实的生活;如同在基督的身体里的每个肢体,人人能各安其位,有尊荣,就不会相争,就真能和平共处,就在人道里去认知生命;感受神眷顾、保守的福分。
佛法繁繁复复,终其一生,让你研究不完,更别说是否做到「实践」的功课:佛门内的工作、活动,又让信徒忙得「不亦乐乎」,所以无暇去得知。佛法有大多只是理论的空谈,而有些却己能看出它的矛盾。恳求大家要有不断追求「真理」的心,相信「但行真理的必来就光,要显明他所行的是靠神而行。」(约三: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