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家一起研讨圣经和佛经

在更广义的范畴里,俺的总结就是:

科学、哲学和宗教,都是缘于对未知的恐惧,这也是推动人类不断向前发展并将最终走向灭亡的原始驱动力。

(完)


科学、哲学、宗教不是缘于对未知的恐惧,而是缘于对永生的渴求。恐惧产生于寻求而无法得到。这就是为什么主耶稣说:真理使你得自由。当您接受主耶稣为生命的主之后,您就拥有永生,您生命中最深切的渴望将得到满足。您将因此有平安、有盼望、有喜乐;不再恐惧、不再忧愁。您也就从罪的捆绑中被释放出来,得到灵里的自由。

这平安是真平安、这满足是真满足、这喜乐是真喜乐、这自由是真自由。

说它们是真的,是因为它们不再受您所处的外在环境影响,您总是能够得到平安、满足、喜乐、自由。
 
哈哈,曾经,曾经。
 
哦,抱歉,这个我疏忽了,有些佛教的基本概念我还是先解释一下,以免不知佛教的朋友想到别的地方去了。

依经不依论,经是指佛经,论是指菩萨的论述以及后世的注解(南怀瑾先生语)。这里的“论”是相对于“经”而言,和“论证”是两回事。

谢谢您的解释。:blowzy:
 
老天无为,自然是阴晴雨雪;
万物有为,便各自花开花落。
 
此经虽未读过,但故事听说过,是释迦摩尼佛前世布施头颅的事,后世龙树菩萨也曾行此头颅布施。好在不长,俺只能说一下学习后的感受。
如此舍己渡人,只有大慈大悲大智大勇者可为,耶稣基督不也舍身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吗?此心同,此理同。
一点愚见,还望不吝赐教。

佛不但舍己渡人,这里还有佛舍己救物的故事。

http://www.hxfjw.com/Buddhism/mage/greatness/2012033121981.html

“导读”部分,实际上暗示了佛能够和动物交谈。在历史上,有没有哪位佛教徒能够听得懂动物的语言呢?:confused:
 
想看你们这个游戏的另一半:那就是,佛教徒选一段圣经求解释。
 
嗯,既然是约定的,那还需有个交代,不知楼主是否有意继续?

另外,关于圣经,是不是有一个所有基督徒都能接受的版本呢?有的话请推荐一下,我好以此为据。
 
嗯,既然是约定的,那还需有个交代,不知楼主是否有意继续?

另外,关于圣经,是不是有一个所有基督徒都能接受的版本呢?有的话请推荐一下,我好以此为据。

说好的两周,UssU兄或者其它佛教徒朋友没有补充了吗?如果没有,我周末对此段讨论做个总结。然后开始下一轮。如何?

圣经的原文版本大家都接受,可惜我看不懂,估计UssU兄也看不懂。

翻译的版本,如果有歧义多数可以通过不同版本的对比来解决。作为我们讨论,我认为我所比较习惯和合本已经够用了。但这个版本是一百多年前外国传教士在国内的弟兄姊妹帮助下翻译的,有些用词现在已经不流行了或者意义稍有改变,初看的人开始可能会觉得难理解。

这里有个网上链接,http://www.o-bible.com/gb/index.html 里面有好几个中英文翻译版本。UssU兄可以用以对照。如果兄想要,我也可以赠送您一本圣经,可以是中文(和合本) 或者中英双语。
 
好,进程如何,楼主和大家定吧。

圣经我就选简体中文的吧,看了上面的链接,有很多“书”,这些书是什么关系?有没有一定的先后顺序或者逻辑关系?有没有有一部大成不二可以了义的?

俺在置顶贴里看见了查经选的是约翰福音,是不是这部就可以?
 
好,进程如何,楼主和大家定吧。

圣经我就选简体中文的吧,看了上面的链接,有很多“书”,这些书是什么关系?有没有一定的先后顺序或者逻辑关系?有没有有一部大成不二可以了义的?

俺在置顶贴里看见了查经选的是约翰福音,是不是这部就可以?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游子吟》 中有一段很好的概述:

《圣经》是神默示的

《圣经》包括旧约39卷和新约27卷,共66卷,由不同的作者写成。旧约主要用希伯来文写成(其中有一小部分用亚兰语),新约则是希腊文。

旧约完成于耶稣降生前数百年,新约则始于耶稣受难、复活、升天以后。一般认为,<约伯记>可能是《圣经》中最古老的一卷,但成书的准确时间不详。除了<约伯记>外,最古老的摩西五经(即旧约前五卷书<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和<申命记>的通称=写于公元前1400年左右,旧约《圣经》各书卷在公元前400年左右写成。新约《圣经》的写作从第一世纪中叶开始,于第一世纪末完成。两约之间有400年的间隔期(被称之为“沉默期”)。所以新、旧约的写作历时1500年左右。

《圣经》最初书写在羊皮(绵羊、山羊或羚羊)、小牛皮上,或盛产于埃及、叙利亚浅湖中的芦苇制成的纸上。这种芦苇又叫纸草,由叙利亚的白百罗港(Byblos)出口。希腊文Byblos意为“书”,即由此港口之名而来。英文的“纸”字(Paper)也源于希腊字“纸草”(Papyrus)。此外,有些经文则保存在瓦卡、石碑、腊板等上面。抄写的工具有芦苇、羽毛、金属笔等。墨水是由木炭、胶和水制成的。

《圣经》的四十几位作者,不仅各自所处的时代不同,职业、身分不同,写作的环境也有很大差异。摩西是政治领袖,约书亚是军事领袖,大卫和所罗门是君王,但以理是宰相,保罗是犹太律法家,路加是医生,彼得、约翰是渔夫,阿摩司是牧羊人,马太则是税吏。有的写于皇宫之中,有的则在牢狱或流放岛上;有的写于戎马战时,有的却完成于太平盛世;有的写于喜乐的高潮,有的则写于悲恸、失望的低谷之中。

《圣经》各卷书都是独立写成的,写成后即在各犹太会堂或基督教堂传读。《圣经》的作者们并不知道这些书卷日后会被汇编成册,形成新、旧约正典。奇妙的是,当人们把这66卷书编在一起时,这些跨越六十代人写成的、风格迥异的作品却是那样的和谐,前后呼应,浑然一体!不用说一千多年所造成的时、空差异,就是同一时代的人独立写成的作品,也很难彼此和谐。即便是同一人的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观点也会自相矛盾呢!试想,我们会怎样看待自己在十年前写成的作品呢?《圣经》的奇特的连贯性,只能解释为是神的灵贯穿始终,神是《圣经》的真正作者。

原文出处:《游子吟》 作者:里程
http://www.cclw.net/gospel/explore/youziyin/htm/index.htm
 
圣经的66卷书,由几十位不同的作者在一千多年的时间跨度内写成。它们的内容丰富多彩,其主题却是非常的一致。作为一个旁证,基督教神学家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则是“以经解经”,即所有对特定圣经文字段落的解释必须有其他部分圣经作为依据(或曰,对任何圣经段落的解释不得已其它圣经经文的意涵相矛盾)。也就是说,这66本产生于决然不同的背景、时间跨度一千多年的不同书卷,是能互相印证、彼此呼应非常和谐的。不仅如此,它们还彼此互为唯一权威的解释。

圣经各书卷除了彼此间主题连贯互相补充之外,它们作为一个整体也一起经受了各种外部的挑战。这里举两个例子。一是约两千年前早期基督教在罗马帝国传播时,圣经即受到了严谨的希腊哲学的严酷挑战。但这种挑战的结果,是圣经所表述的神成为哲学上的“第一因”的唯一合乎逻辑的主体。即,神就是第一因。其实,远志明有过很系统的论述,也证明圣经所表述的神就是道家哲学所依据之老子《道德经》中“道”的唯一逻辑的主体。其后,科学作为神学的一个分支在欧洲基督教国家逐渐发展并最终从神学中独立出来。此后科学研究出现的一些不成熟的理论与假设往往被无神论者绝对化、信仰化后作为挑战圣经的工具。然而,特定科学理论发展到更成熟的阶段时,往往又回归圣经,如此循环上升。当然,也有少数情形下,神学家们会根据科学事实来修改自己以前对圣经的错误解释。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