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家一起研讨圣经和佛经

查经《马太福音》26:31-35,69-75

耶稣受难前夕,与门徒一起过逾越节。耶稣已经预备好做逾越节的羔羊,为的是赦免人的罪,拯救全人类。这顿逾越节的晚餐吃得并不舒畅,感觉如咽在哽。他向门徒明确地告诉了他的使命。他指出了犹大将出卖他,彼得将在鸡叫前三次不认主。

彼得是十二门徒中最受耶稣喜欢的门徒之一,是耶稣最早呼召的大门徒。耶稣说:“今夜,你们为我的缘故都要跌倒。因为经上记着说:我要击打牧人,羊就分散了。---”彼得说:“众人虽然为你的缘故跌倒,我却永不跌倒。”这里彼得用了“众人”与“永”,突出自己的与众不同与意志坚定,非常的自信与骄傲。当耶稣又说“我实在告诉你:今夜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彼得的决心更大,“我就是必须和你同死,也总不能不认你。”彼得的确爱主,宁愿同死也不会不认主。我感觉彼得特别的真实,他当时说这话没有虚伪与矫情,应该是他的真心话,但他真没有想象到自己后来的无比软弱。耶稣被捕后,彼得前面认主的决心越大后面不认主的决心更大。

当人们怀疑他是耶稣门徒,他第一次当众人面不承认,说:“我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第二次起誓说“我不认的那个人”,第三次发咒起誓说:“我不认得那个人。”彼得在鸡叫之前不认主的态度一次比一次强,与之前向耶稣所表的衷心截然相反。如果我们的朋友、家人在我们患难时像彼得不认主的如此态度,我们真感到世态炎凉、伤心无比。文化大革命中那么多家庭破裂,儿女与父母划清界限,妻子与丈夫划清界限,历史学家评价说此等行为背离了人性,实际上这正好是人性恶的一面,没有背离而是吻合,我们要承认人是软弱的。承认软弱的目的不是为了遮盖我们的罪行,而是让我们自己彻底交托给主耶稣,效法主耶稣,靠着他来刚强壮胆!彼得在鸡叫后,立即痛哭流涕,来到主面前悔改认罪。经历了软弱后,后来的彼得终成为一代大使徒,《使徒行传》(2:37-42)中记载他五旬节讲道三千人受洗,这无疑是巨大的得胜见证。

我们自己有时候就像彼得,灵命刚强时与主亲密无间,一旦遇到困难、逼迫,就十分的软弱,随从了肉体的情欲而远离了圣灵。彼得的生命表现,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老我,活在自以为是的境地,总认为自己刚强、自己正确,缺乏一颗谦卑的心,动不动就教训别人,真是羞愧难当。这样的表现不但自己灵命成长慢,还会绊倒他人。所以,我们要时刻敬醒!

复制给朋友:http://www.shjdj.com/lingxiu/shengjin/7252.1-bide.html
 
http://chaominliu.blogspot.ca/2011/01/blog-post_21.html

从彼得三次不认主...

当其他门徒作鸟兽散的时候...

他现在仍是那个‘吹大话’的彼得...

彼得看到了自己的渺小,看到自己的有限,也看到了自己的丑陋,所以当主耶稣在提比哩亚海边向门徒显现的时候,彼得才会‘束上一件外衣,跳到海里’(约21:7) 躲避主耶稣。

6、省察
是的,从使徒彼得的重生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没有神的带领,我们或是一个“无知的狂傲者”或是一个“劳苦打鱼,而打不着什么的”渔夫。只有靠神的恩典,我们才能“得人如得鱼”。

我们也可看到彼得重生过程的几个阶段:无知狂傲;软弱跌倒;痛哭悔改;无能无力;从主得力,靠主得胜。

兄弟姊妹们,你的属灵光景处在哪个阶段呢?

您引用了两篇文章,都说彼得跌倒了,然后引申,如何如何。

我完全不同意这个说法,这对彼得也好,对耶稣也好,真是莫大的曲解啊!

首先,彼得愿意赴死,这样的人会在别人只是问他认识不认识耶稣时,就跌倒了,完全逻辑不通。
13:37 彼 得 说 , 主 阿 , 我 为 什 么 现 在 不 能 跟 你 去 ? 我 愿 意 为 你 舍 命 。


但为什么彼得三次说不认识耶稣呢?请看耶稣自己的解释吧:
13:38 耶 稣 说 , 你 愿 意 为 我 舍 命 吗 ? 我 实 实 在 在 地 告 诉 你 , 鸡 叫 以 先 , 你 要 三 次 不 认 我 。
耶稣说这句话,是明确要求彼得必须这样做,彼得是信他的。

15:20 你 们 要 记 念 我 从 前 对 你 们 所 说 的 话 , 仆 人 不 能 大 于 主 人 。 他 们 若 逼 迫 了 我 , 也 要 逼 迫 你 们 。 若 遵 守 了 我 的 话 , 也 要 遵 守 你 们 的 话 。
耶稣要去赴死,但门徒不能去死,所以打预防针。

15:27 你 们 也 要 作 见 证 , 因 为 你 们 从 起 头 就 与 我 同 在 。
门徒要干的事就是作见证,(尤其是约翰和彼得两人)。

16:1我 已 将 这 些 事 告 诉 你 们 , 使 你 们 不 至 于 跌 倒 。
16:4 我 将 这 事 告 诉 你 们 , 是 叫 你 们 到 了 时 候 , 可 以 想 起 我 对 你 们 说 过 了 。 我 起 先 没 有 将 这 事 告 诉 你 们 , 因 为 我 与 你 们 同 在 。
16:12 我 还 有 好 些 事 要 告 诉 你 们 , 但 你 们 现 在 担 当 不 了 ( 或 作 不 能 领 会 ) 。
耶稣明确的说,你们(当然包括彼得)不会跌倒。防止跌倒的办法就是提前说这事。

16:32 看 哪 , 时 候 将 到 , 且 是 已 经 到 了 , 你 们 要 分 散 , 各 归 自 己 的 地 方 去 , 留 下 我 独 自 一 人 。 其 实 我 不 是 独 自 一 人 , 因 为 有 父 与 我 同 在 。
16:33 我 将 这 些 事 告 诉 你 们 , 是 要 叫 你 们 在 我 里 面 有 平 安 。 在 世 上 你 们 有 苦 难 。 但 你 们 可 以 放 心 , 我 已 经 胜 了 世 界 。

这哪里是门徒鸟兽散?(说严重些,就是污蔑)。

17:6 你 从 世 上 赐 给 我 的 人 , 我 已 将 你 的 名 显 明 与 他 们 。 他 们 本 是 你 的 , 你 将 他 们 赐 给 我 , 他 们 也 遵 守 了 你 的 道 。
17:12 我 与 他 们 同 在 的 时 候 , 因 你 所 赐 给 我 的 名 , 保 守 了 他 们 , 我 也 护 卫 了 他 们 , 其 中 除 了 那 灭 亡 之 子 , 没 有 一 个 灭 亡 的 。 好 叫 经 上 的 话 得 应 验 。
17:15 我 不 求 你 叫 他 们 离 开 世 界 , 只 求 你 保 守 他 们 脱 离 那 恶 者 。 ( 或 作 脱 离 罪 恶 )
不但不是鸟兽散,而且还有巨大的信心和权柄。

(待续)
 
上面是序幕,耶稣同门徒来到园子,下面才是真正精彩的:

18:8 耶 稣 说 , 我 已 经 告 诉 你 们 , 我 就 是 。 你 们 若 找 我 , 就 让 这 些 人 去 吧 。
18:9 这 要 应 验 耶 稣 从 前 的 话 , 说 , 你 所 赐 给 我 的 人 , 我 没 有 失 落 一 个 。

耶稣是保守着门徒的,当然也包括彼得,当然也不可能鸟兽散。

18:10 西 门 彼 得 带 着 一 把 刀 , 就 拔 出 来 , 将 大 祭 司 的 仆 人 砍 了 一 刀 , 削 掉 他 的 右 耳 。 那 仆 人 名 叫 马 勒 古 。
18:11 耶 稣 就 对 彼 得 说 , 收 刀 入 鞘 吧 。 我 父 所 给 我 的 那 杯 , 我 岂 可 不 喝 呢 ?

看,彼得便是那最英勇无畏的一个,跌倒?简直是胡说!耶稣有自己的步骤和理由。

18:15 西 门 彼 得 跟 着 耶 稣 , 还 有 一 个 门 徒 跟 着 。 那 门 徒 是 大 祭 司 所 认 识 的 。 他 就 同 耶 稣 进 了 大 祭 司 的 院 子 。
18:16 彼 得 却 站 在 门 外 。 大 祭 司 所 认 识 的 那 个 门 徒 出 来 , 和 看 门 的 使 女 说 了 一 声 , 就 领 彼 得 进 去 。
18:17 那 看 门 的 使 女 对 彼 得 说 , 你 不 也 是 这 人 的 门 徒 吗 ? 他 说 , 我 不 是 。

彼得到了争斗最前沿,他说不是,是耶稣事先交代好的。

18:25 西 门 彼 得 正 站 着 烤 火 , 有 人 对 他 说 , 你 不 也 是 他 的 门 徒 吗 ? 彼 得 不 承 认 , 说 , 我 不 是 。
18:26 有 大 祭 司 的 一 个 仆 人 , 是 彼 得 削 掉 耳 朵 那 人 的 亲 属 , 说 , 我 不 是 看 见 你 同 他 在 园 子 里 吗 ?
18:27 彼 得 又 不 承 认 。 立 时 鸡 就 叫 了 。

彼得两次说不,甚至是当着被自己刚刚削掉耳朵的人的亲属,气魄很大,根本就是很不屑,跟这些人说不着。他还有他的使命,说是还要去纠缠,所以就直接说不是。

耶稣自己解开了谜底:
18:36 耶 稣 回 答 说 , 我 的 国 不 属 这 世 界 。 我 的 国 若 属 这 世 界 , 我 的 臣 仆 必 要 争 战 , 使 我 不 至 于 被 交 给 犹 太 人 。 只 是 我 的 国 不 属 这 世 界 。
他不想彼得说是,是怕他拼死相争。而说不是,彼得才可以冷眼观看,否则,那些人一定会讥笑彼得不为主而战斗,以彼得的为人,宁死也会战斗的,那样就不是耶稣所要的。

19:35 看 见 这 事 的 那 人 就 作 见 证 , 他 的 见 证 也 是 真 的 , 并 且 他 知 道 自 己 所 说 的 是 真 的 , 叫 你 们 也 可 以 信 。
这才是耶稣需要门徒们做的,彼得就是这见证的最重要的两个人之一!

(待续)
 
下面是耶稣复活,精彩的结尾:

20:2 就 跑 来 见 西 门 彼 得 , 和 耶 稣 所 爱 的 那 个 门 徒 , 对 他 们 说 , 有 人 把 主 从 坟 墓 里 挪 了 去 , 我 们 不 知 道 放 在 哪 里 。
彼得和约翰仍旧是主和其他人最信任的人,哪里是什么跌倒了。

20:6 西 门 彼 得 随 后 也 到 了 , 进 坟 墓 里 去 , 就 看 见 细 麻 布 还 放 在 那 里 。
20:20 说 了 这 话 , 就 把 手 和 肋 旁 , 指 给 他 们 看 。 门 徒 看 见 主 , 就 喜 乐 了 。
第二位的见证人。(第一位是约翰),喜乐是注定的,门徒们都确信主,没有人跌倒过。下面再次示现,专门选在彼得的处所:
21:1 这 些 事 以 后 , 耶 稣 在 提 比 哩 亚 海 边 , 又 向 门 徒 显 现 。 他 怎 样 显 现 记 在 下 面 。

21:6 耶 稣 说 , 你 们 把 网 撒 在 船 的 右 边 , 就 必 得 着 。 他 们 便 撒 下 网 去 , 竟 拉 不 上 来 了 , 因 为 鱼 甚 多 。
21:7 耶 稣 所 爱 的 那 门 徒 对 彼 得 说 , 是 主 。 那 时 西 门 彼 得 赤 着 身 子 , 一 听 见 是 主 , 就 束 上 一 件 外 衣 , 跳 在 海 里 。

当时的情景是彼得和其他门徒在船上,耶稣在岸上,约翰告诉彼得主在岸上,彼得立刻跳下海(游过去),那心情是多么迫切啊!那顾得上把船划过去。
这个情景,不就是电影《阿甘正传》里阿甘一听说妈妈病了,就跳下水游到岸边,急火火回家的原型吗?那个电影的这个环节基本上没有人能看出来,但却是如此,很平凡但很真实很动人,想一想阿甘,在想一想彼得。。。后面还有。。。
居然有人说什么吓的跳海而逃?我简直出离愤怒了!

21:9 他 们 上 了 岸 , 就 看 见 那 里 有 炭 火 , 上 面 有 鱼 , 又 有 饼 。
21:10 耶 稣 对 他 们 说 , 把 刚 才 打 的 鱼 , 拿 几 条 来 。
21:11 西 门 彼 得 就 去 , ( 或 作 上 船 ) 把 网 拉 到 岸 上 , 那 网 满 了 大 鱼 , 共 一 百 五 十 三 条 。 鱼 虽 这 样 多 , 网 却 没 有 破 。

彼得这是逃了吗?我看他很开心的样子!


21:14 耶 稣 从 死 里 复 活 以 后 , 向 门 徒 显 现 , 这 是 第 三 次 。
21:15 他 们 吃 完 了 早 饭 , 耶 稣 对 西 门 彼 得 说 , 约 翰 的 儿 子 西 门 , ( 约 翰 马 太 十 六 章 十 七 节 称 约 拿 ) 你 爱 我 比 这 些 更 深 吗 ? 彼 得 说 , 主 阿 , 是 的 。 你 知 道 我 爱 你 。 耶 稣 对 他 说 , 你 喂 养 我 的 小 羊 。

耶稣一共说了三遍,既显示了他对彼得的爱和信任,又是对彼得忍辱负重三缄其口的照应,也显示出圣经不但有理性的一面,还有其优美的文学性的另一面。
呵呵,镜头转到《阿甘正传》,记得巴伯对阿甘的嘱托吗?那个情节,也是从这里得到的灵感吧?哈哈,圣经很伟大哦。

21:18 我 实 实 在 在 地 告 诉 你 , 你 年 少 的 时 候 , 自 己 束 上 带 子 , 随 意 往 来 , 但 年 老 的 时 候 , 你 要 伸 出 手 来 , 别 人 要 把 你 束 上 , 带 你 到 不 愿 意 去 的 地 方 。
21:19 耶 稣 说 这 话 , 是 指 着 彼 得 要 怎 样 死 荣 耀 神 。 说 了 这 话 , 就 对 他 说 , 你 跟 从 我 吧 。

耶稣对彼得最后的告诉,并对前面的伏笔做出交代,前后呼应,完整作答。
21:21 彼 得 看 见 他 , 就 问 耶 稣 说 , 主 阿 , 这 人 将 来 如 何 ?
21:22 耶 稣 对 他 说 , 我 若 要 他 等 到 我 来 的 时 候 , 与 你 何 干 ? 你 跟 从 我 吧 。

多么完美的大结局啊!

(解完)
 
查经《马太福音》26:31-35,69-75

耶稣受难前夕,与门徒一起过逾越节。耶稣已经预备好做逾越节的羔羊,为的是赦免人的罪,拯救全人类。这顿逾越节的晚餐吃得并不舒畅,感觉如咽在哽。他向门徒明确地告诉了他的使命。他指出了犹大将出卖他,彼得将在鸡叫前三次不认主。

彼得是十二门徒中最受耶稣喜欢的门徒之一,是耶稣最早呼召的大门徒。耶稣说:“今夜,你们为我的缘故都要跌倒。因为经上记着说:我要击打牧人,羊就分散了。---”彼得说:“众人虽然为你的缘故跌倒,我却永不跌倒。”这里彼得用了“众人”与“永”,突出自己的与众不同与意志坚定,非常的自信与骄傲。当耶稣又说“我实在告诉你:今夜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彼得的决心更大,“我就是必须和你同死,也总不能不认你。”彼得的确爱主,宁愿同死也不会不认主。我感觉彼得特别的真实,他当时说这话没有虚伪与矫情,应该是他的真心话,但他真没有想象到自己后来的无比软弱。耶稣被捕后,彼得前面认主的决心越大后面不认主的决心更大。

当人们怀疑他是耶稣门徒,他第一次当众人面不承认,说:“我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第二次起誓说“我不认的那个人”,第三次发咒起誓说:“我不认得那个人。”彼得在鸡叫之前不认主的态度一次比一次强,与之前向耶稣所表的衷心截然相反。如果我们的朋友、家人在我们患难时像彼得不认主的如此态度,我们真感到世态炎凉、伤心无比。文化大革命中那么多家庭破裂,儿女与父母划清界限,妻子与丈夫划清界限,历史学家评价说此等行为背离了人性,实际上这正好是人性恶的一面,没有背离而是吻合,我们要承认人是软弱的。承认软弱的目的不是为了遮盖我们的罪行,而是让我们自己彻底交托给主耶稣,效法主耶稣,靠着他来刚强壮胆!彼得在鸡叫后,立即痛哭流涕,来到主面前悔改认罪。经历了软弱后,后来的彼得终成为一代大使徒,《使徒行传》(2:37-42)中记载他五旬节讲道三千人受洗,这无疑是巨大的得胜见证。

我们自己有时候就像彼得,灵命刚强时与主亲密无间,一旦遇到困难、逼迫,就十分的软弱,随从了肉体的情欲而远离了圣灵。彼得的生命表现,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老我,活在自以为是的境地,总认为自己刚强、自己正确,缺乏一颗谦卑的心,动不动就教训别人,真是羞愧难当。这样的表现不但自己灵命成长慢,还会绊倒他人。所以,我们要时刻敬醒!

复制给朋友:http://www.shjdj.com/lingxiu/shengjin/7252.1-bide.html

所以,依俺粗浅的认识,那些歪曲谬论荒唐之极,实为在我法中,毁我大法。

真实的彼得,心中坚信着主,从未跌倒过,他向世人展示出基督门徒那种坚韧、坦荡、勇敢、挚诚,和爱的精神,就是神在心中的最好的显示。
 
继续啊,只要你继续,上帝会给你答案。

圣经不是大文豪写的,但它的文学性也是公认的。圣经的主要目的是让人心借着耶稣归向神,所以它的文学性似乎不被经常提起。

还有,神是掌管万有的,没有他不知道的事。也就是说神掌管明天,你的分析正好与此相符。
 
您引用了两篇文章,都说彼得跌倒了,然后引申,如何如何。

我完全不同意这个说法,这对彼得也好,对耶稣也好,真是莫大的曲解啊!

首先,彼得愿意赴死,这样的人会在别人只是问他认识不认识耶稣时,就跌倒了,完全逻辑不通。
13:37 彼 得 说 , 主 阿 , 我 为 什 么 现 在 不 能 跟 你 去 ? 我 愿 意 为 你 舍 命 。


但为什么彼得三次说不认识耶稣呢?请看耶稣自己的解释吧:
13:38 耶 稣 说 , 你 愿 意 为 我 舍 命 吗 ? 我 实 实 在 在 地 告 诉 你 , 鸡 叫 以 先 , 你 要 三 次 不 认 我 。
耶稣说这句话,是明确要求彼得必须这样做,彼得是信他的。

根据37节,您认为彼得愿意赴死。如果只从这一节来看(只根据彼得所说的),他确实是愿意赴死。但是,在38节里,耶稣运用了一句很巧妙的反问句(你愿意为我舍命吗?),耶稣既然已经听到了彼得的愿意舍命的“决心”,为什么还要重复地问一遍呢?是没听清楚吗?还是怀疑彼得呢?(耶稣就知道所有人的所思所想)

从耶稣的问话中,可以看出,彼得说这话的时候,过于盲目自信(他不了解有时他的意愿和灵命光景并不一定相称),将来三次不认主,也就不足为怪了。
 
您引用了两篇文章,都说彼得跌倒了,然后引申,如何如何。

我完全不同意这个说法,这对彼得也好,对耶稣也好,真是莫大的曲解啊!

首先,彼得愿意赴死,这样的人会在别人只是问他认识不认识耶稣时,就跌倒了,完全逻辑不通。
13:37 彼 得 说 , 主 阿 , 我 为 什 么 现 在 不 能 跟 你 去 ? 我 愿 意 为 你 舍 命 。


但为什么彼得三次说不认识耶稣呢?请看耶稣自己的解释吧:
13:38 耶 稣 说 , 你 愿 意 为 我 舍 命 吗 ? 我 实 实 在 在 地 告 诉 你 , 鸡 叫 以 先 , 你 要 三 次 不 认 我 。
耶稣说这句话,是明确要求彼得必须这样做,彼得是信他的。

15:20 你 们 要 记 念 我 从 前 对 你 们 所 说 的 话 , 仆 人 不 能 大 于 主 人 。 他 们 若 逼 迫 了 我 , 也 要 逼 迫 你 们 。 若 遵 守 了 我 的 话 , 也 要 遵 守 你 们 的 话 。
耶稣要去赴死,但门徒不能去死,所以打预防针。

15:27 你 们 也 要 作 见 证 , 因 为 你 们 从 起 头 就 与 我 同 在 。
门徒要干的事就是作见证,(尤其是约翰和彼得两人)。

16:1我 已 将 这 些 事 告 诉 你 们 , 使 你 们 不 至 于 跌 倒 。
16:4 我 将 这 事 告 诉 你 们 , 是 叫 你 们 到 了 时 候 , 可 以 想 起 我 对 你 们 说 过 了 。 我 起 先 没 有 将 这 事 告 诉 你 们 , 因 为 我 与 你 们 同 在 。
16:12 我 还 有 好 些 事 要 告 诉 你 们 , 但 你 们 现 在 担 当 不 了 ( 或 作 不 能 领 会 ) 。
耶稣明确的说,你们(当然包括彼得)不会跌倒。防止跌倒的办法就是提前说这事。

16:32 看 哪 , 时 候 将 到 , 且 是 已 经 到 了 , 你 们 要 分 散 , 各 归 自 己 的 地 方 去 , 留 下 我 独 自 一 人 。 其 实 我 不 是 独 自 一 人 , 因 为 有 父 与 我 同 在 。
16:33 我 将 这 些 事 告 诉 你 们 , 是 要 叫 你 们 在 我 里 面 有 平 安 。 在 世 上 你 们 有 苦 难 。 但 你 们 可 以 放 心 , 我 已 经 胜 了 世 界 。

这哪里是门徒鸟兽散?(说严重些,就是污蔑)。

17:6 你 从 世 上 赐 给 我 的 人 , 我 已 将 你 的 名 显 明 与 他 们 。 他 们 本 是 你 的 , 你 将 他 们 赐 给 我 , 他 们 也 遵 守 了 你 的 道 。
17:12 我 与 他 们 同 在 的 时 候 , 因 你 所 赐 给 我 的 名 , 保 守 了 他 们 , 我 也 护 卫 了 他 们 , 其 中 除 了 那 灭 亡 之 子 , 没 有 一 个 灭 亡 的 。 好 叫 经 上 的 话 得 应 验 。
17:15 我 不 求 你 叫 他 们 离 开 世 界 , 只 求 你 保 守 他 们 脱 离 那 恶 者 。 ( 或 作 脱 离 罪 恶 )
不但不是鸟兽散,而且还有巨大的信心和权柄。

(待续)
26:74 彼 得 就 发 咒 起 誓 地 说 , 我 不 认 得 那 个 人 。 立 时 鸡 就 叫 了 。
26:75 彼 得 想 起 耶 稣 所 说 的 话 , 鸡 叫 以 先 , 你 要 三 次 不 认 我 。 他 就 出 去 痛 哭 。

这就是我为什么建议你先读马太福音的原因了。你真的想要学习圣经,首先从马太福音开始读,并且不要只选择某些句子,而是要通篇读,之后再分解某句话,否则理解就容易偏了。等你四部福音书按照顺序都读完了,你就真的明白了。约翰福音是写给已经信了耶稣的基督徒的,不适合初学者。
 
我们的讨论也说明一个问题,任何一个门徒,他的论述都是由局限的,约翰也不能完全代表神。人不能通过一个门派而认识神,因为个人的局限,门派的局限,一定要“不可停止聚会”,意思是和很多人一起讨论,互相学习,从不同的使徒各个角度的了解全面神,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能有更加正确的认识。片面的坚持某个门派的观点,或者只听取一个门徒的论述,在真理上就容易走偏。我们如果是想要学习真理,就应该以耶稣基督的话作为标准和准绳,而其他一切的使徒的书信和观念只是解释主,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代替神自己的话。这个要有区分。认识耶稣的人不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每个人看到的角度也是不一样的,犹大书和约翰一书就完全不同,因为神给我们每个人服侍的职分不同,因此我们能够服侍的人也不一样。有的人可以服侍小朋友,有的人服侍内心刚硬的,有的人能服侍内心软弱的,有的人可以服侍贫穷的,有的人可以服侍生病的,这都是神所安排的。如果我能服侍小朋友,并且也得了服侍小朋友的恩赐,难道我就可以论断那服侍生病的人吗?难道我要说那些服侍生病的人不是主的门徒?
感谢主,我们要知道基督的王国是大过我们的教会的,大过任何一个福音派或者长老会的教会,或者灵恩派,或者安息日会,如果我们之间不能互相接纳,而是同一个军队里互相倒戈,相互攻击,神就受亏损。因此我们要竭力保守在基督内的合一。
 
根据37节,您认为彼得愿意赴死。如果只从这一节来看(只根据彼得所说的),他确实是愿意赴死。但是,在38节里,耶稣运用了一句很巧妙的反问句(你愿意为我舍命吗?),耶稣既然已经听到了彼得的愿意舍命的“决心”,为什么还要重复地问一遍呢?是没听清楚吗?还是怀疑彼得呢?(耶稣就知道所有人的所思所想)

从耶稣的问话中,可以看出,彼得说这话的时候,过于盲目自信(他不了解有时他的意愿和灵命光景并不一定相称),将来三次不认主,也就不足为怪了。

38节这里非常微妙,并且背后的含义丰富且深刻。

这是一个多重的,分层的语句,需要对整篇福音全面了解以后,再回过头来体会这句话。

当然,耶稣不总是表扬,也会经常性地敲打,恩威并重。但这种敲打并不是否定彼得人格那么严重,而是说了另外一个道理。。。(俺在此处先不挑明,呵呵)。耶稣的传道真是高明啊。

老师的用心良苦可见一斑,而徒弟因此的成长,就是老师道理的最好见证了。那个记录的人,水平之高,自不在话下了。
 
26:74 彼 得 就 发 咒 起 誓 地 说 , 我 不 认 得 那 个 人 。 立 时 鸡 就 叫 了 。
26:75 彼 得 想 起 耶 稣 所 说 的 话 , 鸡 叫 以 先 , 你 要 三 次 不 认 我 。 他 就 出 去 痛 哭 。

彼得明白的很快,他的痛哭是一种感动(当然,这个情感比较复杂,是知错、顿悟、感恩、温暖、快乐,和体验的一种混合)。

这样的记述,实际也是对耶稣的一种夸赞(而《约翰福音》里就更平实一些,其实您说得对,那是对更加了解基督的人而写的,像这些带有私人感情色彩的内容就几乎见不到了)。
 
我们的讨论也说明一个问题,任何一个门徒,他的论述都是由局限的,约翰也不能完全代表神。人不能通过一个门派而认识神,因为个人的局限,门派的局限,一定要“不可停止聚会”,意思是和很多人一起讨论,互相学习,从不同的使徒各个角度的了解全面神,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能有更加正确的认识。片面的坚持某个门派的观点,或者只听取一个门徒的论述,在真理上就容易走偏。我们如果是想要学习真理,就应该以耶稣基督的话作为标准和准绳,而其他一切的使徒的书信和观念只是解释主,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代替神自己的话。这个要有区分。认识耶稣的人不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每个人看到的角度也是不一样的,犹大书和约翰一书就完全不同,因为神给我们每个人服侍的职分不同,因此我们能够服侍的人也不一样。有的人可以服侍小朋友,有的人服侍内心刚硬的,有的人能服侍内心软弱的,有的人可以服侍贫穷的,有的人可以服侍生病的,这都是神所安排的。如果我能服侍小朋友,并且也得了服侍小朋友的恩赐,难道我就可以论断那服侍生病的人吗?难道我要说那些服侍生病的人不是主的门徒?
感谢主,我们要知道基督的王国是大过我们的教会的,大过任何一个福音派或者长老会的教会,或者灵恩派,或者安息日会,如果我们之间不能互相接纳,而是同一个军队里互相倒戈,相互攻击,神就受亏损。因此我们要竭力保守在基督内的合一。

说得很好!
俺补充一点:
一方面,某一种论述不能完全代表神,
另一方面,每一种论述(指经典)其实都是神的话,
所以,既要通观全局,也要见微知著。

另外,您的观点,如果能将其领域放大至四海寰宇,那就圆满了。
 
感谢主,你还是先读马太福音吧。集中时间把四福音书全部读完,然后再回来讨论。中间不要被打断,因为一旦被打断,就会有偏差,我们解释的也不一定对,也不要来参加讨论,安静自己的心,求主亲自带领你明白他的每一句话。有主亲自带领你,就足够了。
 
好的,您的美意,俺在这里先谢过了。

不知俺前面介绍的《圆觉经》是否读过?
 
诸位道兄道友,俺都读了,感慨颇多,胡言三两句,任来者评说吧,让方家见笑了:

禅宗净土,无不殊胜,
约翰马太,形而上下。
飞龙猛虫,各据一方,
浑然本元,犹虎带角。

此正是:

本是一苗结双果,
哪个红来哪个青?
世人执着辨颜色,
岂知甘甜味在中。




佛经圣经之论,诸位继续修研,在下顶礼告退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