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荆轲》

很多人,在那个历史条件下,其实都是做的无奈的选择。

这正是历史的魅力所在。

专业修史,要挖出真相,要理出脉络。外行如我辈读史,更像读小说。我个人非常喜欢猜度,喜欢设想当时的情景,设想人物的内心,甚至还能联想到我自己的一些经历。前人做一件事,为什么他能做对?为什么他会做错?仅仅因为他是好人或坏人?那我自己是好人还是坏人?置我于其时其地,我又该如何呢?

还有历史人物的深度。有的人物是没什么深度的,碰巧赶上而已,比如程定国;而有的人是永远读不懂的,比如老蒋和汪精卫。另外就是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有的是被推到前台的,比如黎元洪,有的是自己站到前台的,比如袁世凯;有的是被命运眷顾的,如孙文,有的则是被命运抛弃的,如陈独秀。如果不去仔细琢磨这一个一个的人,就没法明白过去发生的一件一件的事,更没法明白这些事情的总和。
 
嗯,总之,还是冤!

汪有高尚的人品和教养,这些优良品质可以遮盖瑕疵吗。 那我宁愿相信:他是党国派去的卧底,为抗日提供情报“ 来的好些。 然,汪的伪政府帮助了日本人侵略中国,提供军需,也屠杀了中国人。

“君为其易,我任其难” , 可恰恰汪这个有浩然正气的人,貌似成了日本人的帮凶,为抗日起了很不良的作用,,,

:)。。。
 
陈壁君算得上是个奇女子,她那条削铁如泥的舌头,在民国女杰之中也是出了名的。传说宋庆龄何香凝二人曾到上海劝她和汪精卫划清界线,她说,汪先生是被蒋介石冤枉的,如果共产党肯主持公道,就该给汪先生平反。结果,她在提篮桥监狱一直住到死。
就是,宋庆龄和何香凝说动了毛泽东,毛泽东答应只要陈璧君写个什么东西就可以放出来。但是陈就是致死不说汪精卫一句不好。还有说当年汪精卫在监狱里的时候,陈璧君雇人挖地道要把汪精卫给救出来。

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陈璧君也该是和汪一样的人,坚持真理,不畏强暴,也不为物质利益诱惑,确实高尚。陈坚持汪是冤枉的,能说明什么呢? 江青不是也很坚持,从未说老毛的坏话,能说明毛是无辜的,怎么做都是无奈的,情有可原的吗?
 
最后编辑:
还懒得理我了,,,我不care啊,切~ :evil:
你误会啦!怎么是懒得理你呢?欣赏你对正义的认真,可你少了另一种认真,就是那种抠字眼、抠细节的认真。
 
这正是历史的魅力所在。

专业修史,要挖出真相,要理出脉络。外行如我辈读史,更像读小说。我个人非常喜欢猜度,喜欢设想当时的情景,设想人物的内心,甚至还能联想到我自己的一些经历。前人做一件事,为什么他能做对?为什么他会做错?仅仅因为他是好人或坏人?那我自己是好人还是坏人?置我于其时其地,我又该如何呢?

还有历史人物的深度。有的人物是没什么深度的,碰巧赶上而已,比如程定国;而有的人是永远读不懂的,比如老蒋和汪精卫。另外就是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有的是被推到前台的,比如黎元洪,有的是自己站到前台的,比如袁世凯;有的是被命运眷顾的,如孙文,有的则是被命运抛弃的,如陈独秀。如果不去仔细琢磨这一个一个的人,就没法明白过去发生的一件一件的事,更没法明白这些事情的总和。


后人如何真能“ 挖出真相” ? 通过旁的只言片语,去揣摩“一个一个的人”,难免也会夹杂自己的感情色彩进去

今天就是抬杠。 对汪精卫是很佩服的,但后期确实觉得不理解,读过艳电,也想不明白他怎会有那样的判断

anyway, 各位晚安
'
 
最后编辑:
后人如何真能“ 挖出真相” ? 通过旁的只言片语,去揣摩“一个一个的人”,难免也会夹杂自己的感情色彩进去

今天就是抬杠。 对汪精卫是很佩服的,但后期确实觉得不理解,读过艳电,也想不明白他怎会有那样的判断

anyway, 各位晚安
'

除了艳电,还可以看看他的诗词。那是他的情绪流露。他总想做个“侠义之士”,照我看,这种情绪不是一个政治家该有的。所以我觉得他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有个“我们的荆轲”。

另外,史书读多了,感情色彩会慢慢地被好奇心冲淡:)
 
这正是历史的魅力所在。

专业修史,要挖出真相,要理出脉络。外行如我辈读史,更像读小说。我个人非常喜欢猜度,喜欢设想当时的情景,设想人物的内心,甚至还能联想到我自己的一些经历。前人做一件事,为什么他能做对?为什么他会做错?仅仅因为他是好人或坏人?那我自己是好人还是坏人?置我于其时其地,我又该如何呢?

还有历史人物的深度。有的人物是没什么深度的,碰巧赶上而已,比如程定国;而有的人是永远读不懂的,比如老蒋和汪精卫。另外就是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有的是被推到前台的,比如黎元洪,有的是自己站到前台的,比如袁世凯;有的是被命运眷顾的,如孙文,有的则是被命运抛弃的,如陈独秀。如果不去仔细琢磨这一个一个的人,就没法明白过去发生的一件一件的事,更没法明白这些事情的总和。
程定国是谁啊?好像没听说过。

所以三国这类的小说,虽然并不完全是历史真实,但是大家都非常喜欢看。
每个人都有自己爱好的历史人物。对于偏爱的历史人物,无论他们做了什么样的事情,总是会想办法去理解他们,为他们找出理由吧。喜欢汪精卫诗词的人,自然会从里面读懂他的那些无奈,那些苦恼,当你更多的了解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的时候,也自然会对这个人寄予更多的同情。
 
日本人的狼子野心难道汪不清楚?即便原来不知,投日后有那么多的时间,还不清楚日本人是何等货色?与日本人能有真正的合作?可是这位“汪君”却致死不悔。抗战何时能胜暂且不说,难道合作投降就有出路?至于“我为其难”则简直就是贻笑大方了:还有什么比放弃抵抗投降容易呢?
看过赵氏孤儿吧,屈辱的活着,被人吐骂的活着,不被人理解的活着,其实比死更难。

汪做的事情,有些类似于德国占领法国后,建立的维希政府,由贝当元帅出任首脑。百度词条上说:
“贝当与德国占领当局合作,以换取轴心国不瓜分法国的承诺。维希当局协助抓捕犹太人和其它“不良分子”,有时,其军队也积极地与盟国对抗。最初,尽管新政府 (即维希政府)支持纳粹主义,但是其仍然赢得了很多法国民众的支持,因为他们把支持纳粹主义看作是保持法国独立和领土完整的必要手段。”

贝当是一次大战中法国的英雄,在凡尔登战役中打败德国,被称为法兰西的救星。这样一个民族英雄为什么会二次大战中甘心在德国手下,出任维希政府首脑,甘当法奸的罪名呢?贝当比汪精卫最后的处境好一些,同盟国占领法国后,德国人把他送到了瑞士,让他藏匿在那里,但是他自己回法国自首,被判处死刑。他至死都不相信自己做的是错误的。当初法国战败的时候,贝当发表广播演说:“我把本人献给法国,来减轻它的痛苦。”

如果站在当时的情况想一想,那时谁也不知道轴心国还是同盟国能取得最终胜利。德国法西斯有一段时间曾经在欧洲大陆上和北非战无不胜。如果德意日轴心国取得胜利,中国会沦为完全的战败国,被肢解和瓜分就是中国的命运,那时没有一个人能代表中国的利益。如果你像贝当一样,曾经是一个民族英雄,在国家战败的时候面临一个选择,或者耻辱的担任一个刺刀保护下的政府首脑,成为法奸,来尽量维持一个国家的完整,或者逃避,让自己的国家任敌宰割,你会怎样做呢?

这个例子是想说明历史是复杂的,如果不从当时的历史环境去看,很容易让人对历史人物的行为产生歧见。

我并不赞同汪跟日本人合作那样的做法,也不是很相信他的那些辩解。跟基础墙一样,我想都是因为喜欢汪的诗词,才为他可惜,为他最后做出的那个错误的事遗憾。有的人其实并不深入了解一个人,但上来就给人贴一个标签。我不喜欢这样的对历史人物的解读。
 
作为汪这样的人,不会不了解历史吧?历史上的汉奸谁有功于国家有功于民族?有谁不是被列为历史的耻辱柱?如果是个英雄甚至不惜于一死,为什么非要落个“汉奸”的骂名呢?对汪那样的地位那样的资历那样的人物,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难道不是名声吗?像这样的人物应该知道自己的影响力吧?他们的言行举动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自己也应该是清楚的。大敌当前,虽然中国已经被四分五裂了,即有“满洲国”又有“华北自治政府”,但是,抵抗并没有停止,中国要想打败日本确实需要很长的时间。抗战的确非常艰难---战与降争论的也相当激烈,在这种历史的紧要关头,我们需要的是什么?团结一致,上下一心,也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抗战才有希望。领袖人物头部是在中国,他们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是巨大的。我们可以想象:向汪那样的国民政府的第二号人物都认为抗战无望并转而与侵略者合作的话,那么其他政府官员普通民众会怎么想?
人都是会变的,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地位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行为也属正常。“一失足成千古恨”,不过好像汪至死也没有什么遗恨或者后悔,就像陈璧君所坚持的那样自欺欺人之说难道能改变他们曾经是"汉奸“的事实吗?任何一个民族,对于这种背叛国家民族的人都是不会有什么正面评价的。这种人在历史上只能永远与耻辱做伴。至于因为写得一笔好书法,谱得一手好诗词,又能说明什么呢?一个政治人物,气节毫无疑问在什么时候都应该是第一位的。反之,像吴佩孚这样落魄的的旧军阀都能够坚守民族气节,而他这个当年为了驱逐”鞑虏“不惜一死的勇士若干年后居然卖身投靠了另一个同样凶残的异族,实在可惜也可恨呐!
 
作为汪这样的人,不会不了解历史吧?历史上的汉奸谁有功于国家有功于民族?有谁不是被列为历史的耻辱柱?如果是个英雄甚至不惜于一死,为什么非要落个“汉奸”的骂名呢?对汪那样的地位那样的资历那样的人物,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难道不是名声吗?像这样的人物应该知道自己的影响力吧?他们的言行举动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自己也应该是清楚的。大敌当前,虽然中国已经被四分五裂了,即有“满洲国”又有“华北自治政府”,但是,抵抗并没有停止,中国要想打败日本确实需要很长的时间。抗战的确非常艰难---战与降争论的也相当激烈,在这种历史的紧要关头,我们需要的是什么?团结一致,上下一心,也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抗战才有希望。领袖人物头部是在中国,他们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是巨大的。我们可以想象:向汪那样的国民政府的第二号人物都认为抗战无望并转而与侵略者合作的话,那么其他政府官员普通民众会怎么想?
人都是会变的,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地位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行为也属正常。“一失足成千古恨”,不过好像汪至死也没有什么遗恨或者后悔,就像陈璧君所坚持的那样自欺欺人之说难道能改变他们曾经是"汉奸“的事实吗?任何一个民族,对于这种背叛国家民族的人都是不会有什么正面评价的。这种人在历史上只能永远与耻辱做伴。至于因为写得一笔好书法,谱得一手好诗词,又能说明什么呢?一个政治人物,气节毫无疑问在什么时候都应该是第一位的。反之,像吴佩孚这样落魄的的旧军阀都能够坚守民族气节,而他这个当年为了驱逐”鞑虏“不惜一死的勇士若干年后居然卖身投靠了另一个同样凶残的异族,实在可惜也可恨呐!

汪为什么要投敌呢?你不能说他是为了名利,他早就有了名,投敌之前还是国民党的副总裁。即使与蒋介石合不来,但是他在国民党内的地位和资历都很高,犯不着去当一个傀儡政府的首脑。我个人倾向于认为,汪有些天真,被日本人耍了。汪认为中国打不过日本,他的最初的计划是与日本实现和平,但是有一个前提,前提是不割让领土、不赔款。汪的计划是建立新政府,跟日本和平,日本撤军,汪接收日本撤军后的地盘。这个计划和初衷,我个人认为也没有太可以非议的。这里可以拿二次大战被德国占领的那些国家来做个比较,丹麦政府在德军进攻丹麦两个小时后就投降了,因为丹麦政府知道抵抗下去毫无意义。比利时国王也投降了,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贝当的维希政府也是这样。他们打不过德国,只好跟德国合作,保留住国土和相对独立性。汪的思路可能也是一样的,就是既然打不过,最好的就是实现和平。这件事,蒋不能出面,只有他出面做,所以有“君为其易,我为其难”。日本人可能也许诺了汪一些什么,没时间去查,所以也不好评论。

我觉得汪的悲剧可能是因为他太天真了,相信了日本的承诺。但在汪跟日本合作之后,日本怎样做,汪就无法控制了。既然上了贼船,汪就由不得自己了,最后一失足成千古恨,变成了汉奸。

我们中华民族经历的灾难比较多,数次被异族占领,所以对与敌人合作的人非常痛恨。但是看历史,我们应该防止自己陷入简单思维和道德思维,前者是简单的把人划分,后者是用道德来衡量一切。因为历史很复杂,人也是复杂的人,不能一概而论。
 
@基础墙 ,@让我拥抱你, 请看看这首诗如何? 这两幅字怎么样? 不许Google please!!!就只评说字和诗。 切记,切记!!!

“高贤邈已远,
凛凛生气存。
韩范不时有,
此心谁与论。”

e.jpg
e1.jpg
 
最后编辑:
作为汪这样的人,不会不了解历史吧?历史上的汉奸谁有功于国家有功于民族?有谁不是被列为历史的耻辱柱?如果是个英雄甚至不惜于一死,为什么非要落个“汉奸”的骂名呢?对汪那样的地位那样的资历那样的人物,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难道不是名声吗?像这样的人物应该知道自己的影响力吧?他们的言行举动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自己也应该是清楚的。大敌当前,虽然中国已经被四分五裂了,即有“满洲国”又有“华北自治政府”,但是,抵抗并没有停止,中国要想打败日本确实需要很长的时间。抗战的确非常艰难---战与降争论的也相当激烈,在这种历史的紧要关头,我们需要的是什么?团结一致,上下一心,也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抗战才有希望。领袖人物头部是在中国,他们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是巨大的。我们可以想象:向汪那样的国民政府的第二号人物都认为抗战无望并转而与侵略者合作的话,那么其他政府官员普通民众会怎么想?
人都是会变的,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地位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行为也属正常。“一失足成千古恨”,不过好像汪至死也没有什么遗恨或者后悔,就像陈璧君所坚持的那样自欺欺人之说难道能改变他们曾经是"汉奸“的事实吗?任何一个民族,对于这种背叛国家民族的人都是不会有什么正面评价的。这种人在历史上只能永远与耻辱做伴。至于因为写得一笔好书法,谱得一手好诗词,又能说明什么呢?一个政治人物,气节毫无疑问在什么时候都应该是第一位的。反之,像吴佩孚这样落魄的的旧军阀都能够坚守民族气节,而他这个当年为了驱逐”鞑虏“不惜一死的勇士若干年后居然卖身投靠了另一个同样凶残的异族,实在可惜也可恨呐!

顶,顶,顶 !!! 我都不好意思这么说,怕他们俩合伙砍死我 :evil:
 
顶,顶,顶 !!! 我都不好意思这么说,怕他们俩合伙砍死我 :evil:

@基础墙 ,@让我拥抱你, 请看看这首诗如何? 这两幅字怎么样? 不许Google please!!!就只评说字和诗。 切记,切记!!!

“ 高贤邈已远,凛凛生气存。韩范不时有,此心谁与论。”

浏览附件405365 浏览附件405366
左边的好像是蒋中正的书法,右边的我猜是汪兆铭的(瞎猜,因为没有看过他的书法.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