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 建议在小学选读繁体字[转贴]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James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现在的情况是简体和繁体字都是现代汉字的组成部分,不可能舍一取一。为了继承和发展,把两种汉字融合到一个体系中,认繁写简可能是最好的方案之一。

认繁写简的一种实现就是印刷用繁体,日常书写用简体。大量的繁体字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不会成为死字被遗忘,简体又方便的书写交流也照顾了使用简体字的最大人群。

对于字的来源我不担心,说实话我怀疑现在有多少人有时间和兴趣去了解每个字的起源。一个字只要在生活中不断出现,它就不会丢失(废话:))。愿意研究它的有翰如烟海的古籍去考证,这是想丢都丢不掉的。

再回头来说说汉字的演变,其实自始皇统一小纂以来一直也没停过。看看说文解字里收了多少字,现在用的繁体字又有多少就知道。孔乙己知道“回”字的四种写法,我们只知道最常用的一种就够了。


最初由 渐渐 发布
象形文字最大的优点之一就是其理性(逻辑性),而不仅仅是象拼音文字一样代表了一种发音。形声兼顾,更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这是拼音文字所不能及的。

因此我不是很同意认繁写简。光认识其实并没有真的懂。比如一个飞字,能认识繁体飞字的人不在少数,能写出来的就寥寥无几了。时间一长,飞字如何而来也就永远丢失了。

我认为对待汉字也要像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一样,一则要继承传统,不能完全割断几千年的文化精华,二则也需改革,但要按照汉字本身发展的自然规律进行改革,使之成为更好的交际工具和文化的载体。

用国家与地区之分来判断文字的优劣不是科学的态度。


 
最初由 令狐飞雪 发布


是有少数的简体字是从繁体字的行草书简化来的,但是这个不能说明问题。因为我们的问题是:政府应不应该当初通过政府行为来简化汉字?我的观点是:繁体字汉字是汉字成熟的“定义”,稳定的存在了2000年,本来就说明她的定义的合理性,艺术魅力,社会价值。我并不是说汉字永远就不要再发展变化,而是说这种变化应该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语言文字不是一个人发明的,而是社会大众创造的),而不应该如此的RADICAL(1/3的常用汉字都被改掉)。如果按照你的这种逻辑,行书里面的如果有简易写法就应该简化它的话,那么如果根据草书来简化,那不就简化成日文了?(如例1)而且也不应该因为有更简单的书写形式而盲目简化,如果这样,那么很有可能第二代,三代简化字以后就拼音化了。文字是文化的载体,这个问题是关系到中华文化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那么为什么我们允许行草书里面存在简易写法呢?如果真正懂书法艺术的人都知道,书法家才创造作品的时候可以根据当时想要表达的思想,心理和情感状态,而任意改变字的笔画和结构(特别在草书里面),来达到“艺术上”和谐的目的。也就是说,在书法领域,我认为没有“错别字”这种说法。在艺术上,有的字比它正确的形式更复杂,就好比著名的“百寿卷”,“寿”字的正确写法真的有一百种写法吗?再如,我去孔庙的时候发现的对联上面的“文章”两个字写成如例2(这么写的目的是寓意孔子文章流传千古)。当然,也有的字比它的正确形式简单,比如你举的例子。但是不管怎么说汉字要有一个标准,也就是“正楷”。“正”也就是端正,端庄的意思,而“楷”也就有一个榜样,标准的意思。你在简化汉字以前的草书帖子里面能看见“学”字,但是在楷书帖子里面永远找不到这个字。


我在转这篇文章的时候,还以为找不到能说出道道的人来。令狐朋友让我吃惊。
 
我很喜欢James的转帖,很有深度
 
最初由 令狐飞雪 发布


我非常同意你的批评意见。书法家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书法爱好者,就是在于你所说的“灵动感和神彩”,那是书法艺术最高境界的要求。以前还记得指导我书法的语文老师让我们发扬达芬奇画蛋的精神去临帖,并不让我们急于“发展自己的风格”。我现在自认为我的书法水平还是在达芬奇画蛋的阶段,所以你说我“执谜于运笔和结构”我认为你很有眼力。

谢谢您的赞同,不过书法的最高境界不是写意,而是留白。留白是中国的诗、书、画与西洋艺术最大的不同的地方。写意只是一种灵动,留白才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留白与着墨相对,两者互相依?,相得益彰。?有留白,便不能显出著墨处的美妙。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这是中国美学思想中的核心问题。

留白是中国艺术审美的一个重要观点,显示出中国传统艺术的智慧。做诗说“功夫在诗外”,书法说的是“计白当黑“,画画说“留白小题诗”。只有领悟到留白,才能真的做到“气生动”
 
attachment.php


令狐的这个例子举得很好,从这个图片里,我们可以看出来日本的“的”字,也是他们引入我们这个字后,再从草书中加以简化而来的,可见字的简化书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各个国家的文字都是在照这个趋势发展。我前面提到的我们文字的篆书隶变,也是这个例子。

至于说“如果根据草书来简化,那不就简化成日文了”这种话就有点有失逻辑了。我国语言和日文不属于同一语族,虽然日语和朝鲜语在中世纪时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汉字作为书写语言的一部分,但这两种语言与汉语都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中文演化成日文这种情况连焚书坑儒都很难做到。(秦始皇做到了,是因为当时先秦各国的语言是同一语族同一语系同一语群下的不同语种,所以才使这种转变成为可能)


简易写法的“扶正
在汉字的发展中,是一直悄悄进行的。前面令狐提到“寿”的一百种写法,这一百种写法里,有很多就是俗成简化过程中产生的,虽然有一些被扶正后来又背淘汰,有些从未扶正,但都是为人们广为接受的写法。说到这里,认定“行书里面的如果有简易写法就应该简化它的话”有点左倾了,实际上还有一些通用的简化,没有被扶正。比如一个单人旁加一个文化的“文”字,我们都能认出来是书信的“信”字,虽然没被扶正,但还是被大家接受,虽然不能在正式的场合应用。


关于“政府应不应该当初通过政府行为来简化汉字”
事实上自从文字大规模的使用以来,就存在文字规范化的问题,历史上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正字法”――规范化的标准。秦代的《仓颉》、《训纂》到汉《汉书・艺文志》,都是当时政府有意识的文字规范化举措。后来南北朝的《玉篇》、唐代的《干禄字书》、《五经文字》以及北宋的《复古编》、辽代《龙龛手鉴》,清代的《康熙字典》等字书都是自己的正字规范。这些规范的存在,使得在中国这么大的国土上的人们,能够保持统一的文字标准,否则各地区自由发展没有规范,就会在地区间形成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那样的分化。事实上,这种规范是非常必要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汉人各地采用不同的方言但是却一直采用统一文字的原因。说到这里,其实我觉得只是针对文字的发展讨论难免狭隘,因为文字是语言的载体,只有结合我们汉语的发展演化,才能更好的理解文字的变化。


最后想说的是,令狐一再强调文字成熟是从繁体字汉字开始的,这种观点不知是从何而来的。但是一个文字成熟的标志,是在于它是否能够完全的表达当时的文明和文化,从这点来说,我们汉字从甲骨文就已经成熟了。比如现在语言学家公认玛雅文字已经是成熟文字了,但是其实玛雅文字只是比我们的象形文字稍进化一点而已,认为成熟是因为它已经能够表达玛雅文化的天文地理等内容了。我们汉字的转折点是篆书隶化,标志从古文字发展到现代文字。说繁体字的变化小了才是成熟的标志是不全面的。英语出自于阿拉伯语系,我们不能说因为这种剧变和后来英语的相对稳定,就说阿拉伯语是不成熟的,是不是
 
我也没说自己有深度,有时候引用有深度的帖子,就可以装作是有深度了。有时候引用没有深度的帖子,就显得自己没有深度了,例如

[引用]
现在简化字已经暴露了它的很多弊端:
1,和繁体字相比,在速度上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
2,在艺术形式上毫无美感。
3,华人世界很多东西都需要两个版本,如中国政府网站,台湾政府网站都有简化字版和繁体字版,各种软件,极大得浪费了社会资源!特别当我看到好的文章想要转寄给我的朋友的时候才发现,如果文章是简化字,台湾朋友就看不见,如果是繁体字,大陆朋友看会有问题,这不是共产党在给自己人民制造麻烦吗?


[我没有深度的贴子]
现在繁体字也暴露了它的很多弊端:

1,和篆书相比,在速度上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
2,在艺术形式上毫无美感。
3,华人世界很多东西都需要两个版本,如中国政府网站,台湾政府网站都有简化字版和繁体字版,各种软件,极大得浪费了社会资源!特别当我看到好的文章想要转寄给我的朋友的时候才发现,如果文章是简化字,台湾朋友就看不见,如果是繁体字,大陆朋友看会有问题,这不是共产党在给自己人民制造麻烦吗?所以不如统一到篆体字,也保留了我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

因此,我建议在小学校中可以选读篆书,让古老文字和现代文字平行使用。经过更长的一段时间,考验出孰优孰劣,再作定论。对这个建议还希望文字专家做一番研究,列陈利弊得失,作更周到的思考。 
 
最初由 令狐飞雪 发布


另外,我觉得您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没有完全展示出来,为什么不能自己动脑筋想一下观点而喜欢上网找呢?BTW,我今年23岁,你多大了?

:confused:
 
最初由 令狐飞雪 发布


你是男生还是女生啊?

一定让你失望了,我是男的。呵呵
 
最初由 visitor 发布


后生可畏,老朽佩服。

她实实在在把我吓住了。
 
最初由 令狐飞雪 发布


没有啊,因为我是女生哦:blowzy:

我一生中有两个女生让我汗颜过:一个是我初中同学,一个是我亲妹妹。现在要再加一个了:令狐飞雪。你写文章之老到,让我这个老头子想跟你称兄道弟。还有,我原来也是学EE的。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