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潜伏》话“军统”(二百二十八)
[FONT=宋体]对于此次归国的前景,杨虎城并非没有一点防备,因此,在他启程之前,已经派自己的随从金闽生、樊雨农两人先期回国,打个“前哨”,“了解一下国内政情,并迅速征询友好的意见,随时电告,以便途中应变。“[/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据[/FONT][FONT=宋体]亢维恪回忆,[/FONT][FONT=宋体]11[/FONT][FONT=宋体]月24日[/FONT][FONT=宋体],“杨虎城接金闽生由国内来电,大意说,樊雨农于二十三日赴陕。他二十四日飞汉转京。蒋介石派陈质平参议来港迎接杨将军。”[/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1937[/FONT][FONT=宋体]年11月26日[/FONT][FONT=宋体],杨虎城一行结束了5个月的出洋考察,于上午11时抵达香港九龙。[/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亢维恪说:“[/FONT][FONT=宋体]一靠近码头,一个身着军便服的人,自称代表蒋介石来迎接杨将军。这人四十多岁,少言寡语,此后一直紧紧跟着我们。杨将军在九龙半岛旅馆住定后,一天,我随杨将军到香港山上拜访何东爵士时,他也未经通知竟坐在杨将军的小汽车前面。我当时寻思:莫非他是蒋介石的特务,来监视杨将军的行动?也许人家看我们在这里人地生疏,派员来作向导吧?总之,杨将军回到香港,南京竟未派任何‘要员’前来迎接,而只是这个‘小卒’左右跟踪,的确令人怀疑。”[/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亢维恪的怀疑是对的,[/FONT][FONT=宋体]陈质平,我们前面已多次讲过,正是戴笠手下的特务,常驻香港。[/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杨虎城在香港逗留了5天,期间杨游览了香港市容,与香港的一些高层人士会面,并与宋子文进行了会晤。据杨说,宋是他专门请到香港来会面的。[/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11[/FONT][FONT=宋体]月29日[/FONT][FONT=宋体],杨虎城对王根僧说:“昨接蒋介石由南京来电嘱至南昌相见,并派戴笠迎接。同时并接戴笠电约至长沙会同赴赣。”[/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王根僧,1898生,江西兴国县人。[/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王根僧于[/FONT][FONT=宋体]1920[/FONT][FONT=宋体]年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韶关分校。1925年任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生队中队长。后经辗转到了杨虎城手下,1931年任西安绥靖公署参谋处处长。十七路军改编为38集团军以后,王任177师副师长。[/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王是杨虎城的爱将,故177师师长李兴中特地派他到香港来迎接杨虎城。据王回忆,他是11月24日由西安飞抵香港的,另外,“十七路军同仁王菊人、申明甫、王炳南、王惟之等亦先后来到。”[/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其中,王惟之是西安绥靖公署军需处处长,据王惟之回忆,11月28日晚,杨虎城对他说:“蒋有电来,叫我去南昌见面,并派戴笠迎接。戴亦有电来,约在长沙见面后同去南昌。因此,我打算就去,你如果不再去上海,在我走后,可把我的家眷送回西安去,飞机票由梁参议代办。” [/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11[/FONT][FONT=宋体]月29日[/FONT][FONT=宋体]下午,杨虎城又将王惟之叫到自己下榻的半岛酒店,再一次叮嘱说:“明天,我就动身了,你送她们母子(指杨夫人谢葆真和其幼子杨拯中)回去,在上下飞机和旅途中,对拯中要多加关照,不要让其乱跑。我到南昌后,就有电报给你们。”[/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此时,王建议杨虎城“在港多住几天,看看情形再说”,杨说:“我已给蒋和戴笠复电,说明天起飞,所以不能再缓了。”并说:“我是奉派出国考察的,既然回来了,就得先去南昌汇报,回西北大后方去,那只能放在第二步了。”[/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王又与杨虎城谈及带谁前去南昌,因原秘书[/FONT][FONT=宋体]亢维恪的父亲病重,需要回老家照顾,陪不了杨虎城了。[/FONT][FONT=宋体]于是杨说:“同王根僧去最适宜,因为他是江西人,在南昌人地都熟,他去比较方便。”[/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然而,王根僧的机票还没有落实。据王回忆,11月30日,杨虎城等一行来到机场,“宋子文给杨将军一张长沙飞机票。当时香港的飞机票,局外人不易购得,不得已由我向宋子文一再要求,勉强再给一张。”[/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王惟之回忆:“起飞时间快到时,杨乃和王根僧先后登上飞机,站在舱口又频频向前来欢送的人们挥手告别。当时人群中高呼‘欢送杨将军北上抗日’的口号。他的幼子杨拯中也在人群中挥着小手,大声喊道:‘祝爸爸一路平安!’飞机起飞了,时正十一点四十分。”[/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后面发生的事情,就只有王根僧知道了。[/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据王说:“是日(1937年11月30)日午前十一时三十七分由九龙乘欧亚机十七号起飞,午后二时百十分抵长沙。当陪送杨将军至六国饭店休息后,我按地址去找戴笠,得悉戴相候一日已返武昌,但曾留便条嘱杨将军转赴武昌。午夜十二时二十分由长沙乘湘鄂段粤汉车赴武昌。”[/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戴笠倒不是故意不等杨虎城,兹事体大,他怎么敢放松,但他是在是等不了。[/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从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一开始,戴笠就没闲着,始终奔波于南京、上海两地。殆淞沪抗战失败,戴笠又忙着跑南昌、祁门,忙着指挥收容被打散的[/FONT][FONT=宋体]“苏浙行动委员会别动队”。这当中,戴笠还跑了一趟香港,告诉当地的特务,今后香港的地位非比寻常,要他们做好工作,并将因西安事变的发生,而代人受过、已经关了近一年“禁闭”的王新衡放了出来,担任香港站站长。[/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此时,特务处的三位首脑,一个是戴笠,忙得不可开交。第二个是副处长郑介民,全部精力都放在参谋本部第二厅第五处少将处长的兼职上,对特务处的事能不管就不管。第三个是幕僚长——书记长梁干乔,这倒是个干才,但是早就给戴笠派出去了。[/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早在淞沪抗战正紧的时候,戴笠以上海行将不保,于是未雨绸缪,对华北的潜伏预作部署,派梁干乔为华北办事处主任,前往平汉线郑州一带部署潜伏工作。[/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据乔家才回忆,“十月十日梁干乔到达郑州,作为华北办事处的工作地点,十三日抵达洛阳,十四日抵顺德(邢台),然后沿铁路徒步往南走,十五日抵沙河,再到邯郸。十六日抵磁县,十七日到丰乐,十八日到安阳,十九日到新乡,二十日返回郑州。各地都建立了组织,必须潜伏当地工作,不得随军队撤退。”[/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按乔家才的说法,梁干乔在十天之内,在9个城市布置了9部秘密电台,不能说不是惊人的效率。但是,这也是梁干乔在特务处的“绝唱”了,不久以后,梁就被调任军委会总政治部第二厅副厅长。[/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几个头头都不在,南京特务处本部几乎没人管了,因此,直到11月24日,特务处本部的150多名内勤特务,才在秘书刘启瑞的带领下撤离南京,于11月29日,辗转到达武汉。[/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刘启瑞是特务处的“第一支笔”,特务处每年年底给蒋介石的报告,只有刘启瑞来写,戴笠才能放心。[/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150[/FONT][FONT=宋体]多个人一下子跑到武汉,吃没地儿吃,住没地儿住,试问戴笠怎么可能踏踏实实地在长沙等杨虎城。[/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况且,戴笠还要对扣押杨虎城预先做出安排。[/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这件事情,戴笠交给了特务处江西站站长王立生。[/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王立生,1903年生,江西万安人。原共产党员。[/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想当年,王立生曾是江西学生运动的先行者,早在1919年前后,他就在万安与曾天宇、张世熙等组织起“万安青年学会”。并办了一本杂志《万安青年》。同一时期,南昌女师的刘和珍则组织了“觉社”,并办起了《时代之花》周刊。到1921年,以这些组织为基础,李立三在安源煤矿建立起了江西的第一个团支部——社会主义青年团安源支部。[/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刘和珍于[/FONT][FONT=宋体]1923[/FONT][FONT=宋体]年[/FONT][FONT=宋体]考入北京女高师,并于1926年3月18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被枪杀,同时被难的还有她的同学、湖南湘阴人杨德群。[/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与此同时,王立生则考上了江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并担任共青团南昌地委书记。1929年12月,时任江西省委赣东巡视员的王立生被捕叛变。后王立生投入南昌行营调查科,并随调查科一起转入特务处。[/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王是江西人,负责江西省站的工作,人地相宜。[/FONT]
[FONT=宋体]对于此次归国的前景,杨虎城并非没有一点防备,因此,在他启程之前,已经派自己的随从金闽生、樊雨农两人先期回国,打个“前哨”,“了解一下国内政情,并迅速征询友好的意见,随时电告,以便途中应变。“[/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据[/FONT][FONT=宋体]亢维恪回忆,[/FONT][FONT=宋体]11[/FONT][FONT=宋体]月24日[/FONT][FONT=宋体],“杨虎城接金闽生由国内来电,大意说,樊雨农于二十三日赴陕。他二十四日飞汉转京。蒋介石派陈质平参议来港迎接杨将军。”[/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1937[/FONT][FONT=宋体]年11月26日[/FONT][FONT=宋体],杨虎城一行结束了5个月的出洋考察,于上午11时抵达香港九龙。[/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亢维恪说:“[/FONT][FONT=宋体]一靠近码头,一个身着军便服的人,自称代表蒋介石来迎接杨将军。这人四十多岁,少言寡语,此后一直紧紧跟着我们。杨将军在九龙半岛旅馆住定后,一天,我随杨将军到香港山上拜访何东爵士时,他也未经通知竟坐在杨将军的小汽车前面。我当时寻思:莫非他是蒋介石的特务,来监视杨将军的行动?也许人家看我们在这里人地生疏,派员来作向导吧?总之,杨将军回到香港,南京竟未派任何‘要员’前来迎接,而只是这个‘小卒’左右跟踪,的确令人怀疑。”[/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亢维恪的怀疑是对的,[/FONT][FONT=宋体]陈质平,我们前面已多次讲过,正是戴笠手下的特务,常驻香港。[/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杨虎城在香港逗留了5天,期间杨游览了香港市容,与香港的一些高层人士会面,并与宋子文进行了会晤。据杨说,宋是他专门请到香港来会面的。[/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11[/FONT][FONT=宋体]月29日[/FONT][FONT=宋体],杨虎城对王根僧说:“昨接蒋介石由南京来电嘱至南昌相见,并派戴笠迎接。同时并接戴笠电约至长沙会同赴赣。”[/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王根僧,1898生,江西兴国县人。[/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王根僧于[/FONT][FONT=宋体]1920[/FONT][FONT=宋体]年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韶关分校。1925年任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生队中队长。后经辗转到了杨虎城手下,1931年任西安绥靖公署参谋处处长。十七路军改编为38集团军以后,王任177师副师长。[/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王是杨虎城的爱将,故177师师长李兴中特地派他到香港来迎接杨虎城。据王回忆,他是11月24日由西安飞抵香港的,另外,“十七路军同仁王菊人、申明甫、王炳南、王惟之等亦先后来到。”[/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其中,王惟之是西安绥靖公署军需处处长,据王惟之回忆,11月28日晚,杨虎城对他说:“蒋有电来,叫我去南昌见面,并派戴笠迎接。戴亦有电来,约在长沙见面后同去南昌。因此,我打算就去,你如果不再去上海,在我走后,可把我的家眷送回西安去,飞机票由梁参议代办。” [/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11[/FONT][FONT=宋体]月29日[/FONT][FONT=宋体]下午,杨虎城又将王惟之叫到自己下榻的半岛酒店,再一次叮嘱说:“明天,我就动身了,你送她们母子(指杨夫人谢葆真和其幼子杨拯中)回去,在上下飞机和旅途中,对拯中要多加关照,不要让其乱跑。我到南昌后,就有电报给你们。”[/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此时,王建议杨虎城“在港多住几天,看看情形再说”,杨说:“我已给蒋和戴笠复电,说明天起飞,所以不能再缓了。”并说:“我是奉派出国考察的,既然回来了,就得先去南昌汇报,回西北大后方去,那只能放在第二步了。”[/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王又与杨虎城谈及带谁前去南昌,因原秘书[/FONT][FONT=宋体]亢维恪的父亲病重,需要回老家照顾,陪不了杨虎城了。[/FONT][FONT=宋体]于是杨说:“同王根僧去最适宜,因为他是江西人,在南昌人地都熟,他去比较方便。”[/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然而,王根僧的机票还没有落实。据王回忆,11月30日,杨虎城等一行来到机场,“宋子文给杨将军一张长沙飞机票。当时香港的飞机票,局外人不易购得,不得已由我向宋子文一再要求,勉强再给一张。”[/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王惟之回忆:“起飞时间快到时,杨乃和王根僧先后登上飞机,站在舱口又频频向前来欢送的人们挥手告别。当时人群中高呼‘欢送杨将军北上抗日’的口号。他的幼子杨拯中也在人群中挥着小手,大声喊道:‘祝爸爸一路平安!’飞机起飞了,时正十一点四十分。”[/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后面发生的事情,就只有王根僧知道了。[/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据王说:“是日(1937年11月30)日午前十一时三十七分由九龙乘欧亚机十七号起飞,午后二时百十分抵长沙。当陪送杨将军至六国饭店休息后,我按地址去找戴笠,得悉戴相候一日已返武昌,但曾留便条嘱杨将军转赴武昌。午夜十二时二十分由长沙乘湘鄂段粤汉车赴武昌。”[/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戴笠倒不是故意不等杨虎城,兹事体大,他怎么敢放松,但他是在是等不了。[/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从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一开始,戴笠就没闲着,始终奔波于南京、上海两地。殆淞沪抗战失败,戴笠又忙着跑南昌、祁门,忙着指挥收容被打散的[/FONT][FONT=宋体]“苏浙行动委员会别动队”。这当中,戴笠还跑了一趟香港,告诉当地的特务,今后香港的地位非比寻常,要他们做好工作,并将因西安事变的发生,而代人受过、已经关了近一年“禁闭”的王新衡放了出来,担任香港站站长。[/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此时,特务处的三位首脑,一个是戴笠,忙得不可开交。第二个是副处长郑介民,全部精力都放在参谋本部第二厅第五处少将处长的兼职上,对特务处的事能不管就不管。第三个是幕僚长——书记长梁干乔,这倒是个干才,但是早就给戴笠派出去了。[/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早在淞沪抗战正紧的时候,戴笠以上海行将不保,于是未雨绸缪,对华北的潜伏预作部署,派梁干乔为华北办事处主任,前往平汉线郑州一带部署潜伏工作。[/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据乔家才回忆,“十月十日梁干乔到达郑州,作为华北办事处的工作地点,十三日抵达洛阳,十四日抵顺德(邢台),然后沿铁路徒步往南走,十五日抵沙河,再到邯郸。十六日抵磁县,十七日到丰乐,十八日到安阳,十九日到新乡,二十日返回郑州。各地都建立了组织,必须潜伏当地工作,不得随军队撤退。”[/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按乔家才的说法,梁干乔在十天之内,在9个城市布置了9部秘密电台,不能说不是惊人的效率。但是,这也是梁干乔在特务处的“绝唱”了,不久以后,梁就被调任军委会总政治部第二厅副厅长。[/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几个头头都不在,南京特务处本部几乎没人管了,因此,直到11月24日,特务处本部的150多名内勤特务,才在秘书刘启瑞的带领下撤离南京,于11月29日,辗转到达武汉。[/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刘启瑞是特务处的“第一支笔”,特务处每年年底给蒋介石的报告,只有刘启瑞来写,戴笠才能放心。[/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150[/FONT][FONT=宋体]多个人一下子跑到武汉,吃没地儿吃,住没地儿住,试问戴笠怎么可能踏踏实实地在长沙等杨虎城。[/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况且,戴笠还要对扣押杨虎城预先做出安排。[/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这件事情,戴笠交给了特务处江西站站长王立生。[/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王立生,1903年生,江西万安人。原共产党员。[/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想当年,王立生曾是江西学生运动的先行者,早在1919年前后,他就在万安与曾天宇、张世熙等组织起“万安青年学会”。并办了一本杂志《万安青年》。同一时期,南昌女师的刘和珍则组织了“觉社”,并办起了《时代之花》周刊。到1921年,以这些组织为基础,李立三在安源煤矿建立起了江西的第一个团支部——社会主义青年团安源支部。[/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刘和珍于[/FONT][FONT=宋体]1923[/FONT][FONT=宋体]年[/FONT][FONT=宋体]考入北京女高师,并于1926年3月18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被枪杀,同时被难的还有她的同学、湖南湘阴人杨德群。[/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与此同时,王立生则考上了江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并担任共青团南昌地委书记。1929年12月,时任江西省委赣东巡视员的王立生被捕叛变。后王立生投入南昌行营调查科,并随调查科一起转入特务处。[/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王是江西人,负责江西省站的工作,人地相宜。[/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