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了皇上的模样
清朝的皇上对自个儿的身体那叫一个在意,其实宫里他有 很多御医,御医那也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清朝的规矩是,在考科举的各省生员中,选了解医书,通晓京语者(那年头就注意普通话了),可通过面试,录用为肄业 生,三年期满,礼部考试,通过者为医士。每季度都有考试,三年一大考,都由礼部主持。
每逢寅申年,更要大考,除御医外全部人员参加,考试过程和今天高考相似。
考试规章严格,考试当天,在黎明时所有考生集合,然后入座,考题按照正大光明四个字来分类,卷纸交到考生手里,考生就是一通狂写,一直考到日落交卷,这里面当然还有很多的要求,比如涂抹的字不许超过一百个等。
考到了一等,这肄业生才有机会做恩粮生,然后再考,一级级地往上升。还要被派出去看病,各地有瘟疫等时候,经常的出差。
您看看,这当个御医容易吗?
当就是这样,皇帝们对御医还是很不满意,估计皇帝们的想法儿是:今儿个得病,明儿个就好那才过瘾呢,所以一旦御医治疗的慢了,就就免不了是要挨训的。
比如说在康熙四十五年,康熙派御医治疗正黄旗护军参领莫尔洪之痢疾,由于这位痢疾太重了,治疗得慢了点儿,康熙就在奏折里批示到:“尔等皆因医学粗浅之故,所以往往不能救人。”
瞧瞧,人家康熙说话一点都没客气,说手下的御医医学粗浅,显然很是不爽。
同年,康熙还派太医院院使和御医治疗正黄旗内大臣颇尔盆病,这位是痔漏复发,那叫一个严重,已经溃烂得窜至左右臀,内通大肠,这病情可够严重的,估计此时御医治疗得没有多大效果,康熙感觉很是恼火,在奏折里批示:“庸医误人,往往如此。”
瞧瞧,直接管御医叫庸医了。
在奏折里尚有“用心治”,“快快的治”等语,可见对御医很是不耐烦。
又有一次,康熙派御医去给正黄旗侍卫布勒苏诊病,这位侍卫当时是胡言乱语,说有人要来拿刀枪杀他,说有人要谋害他,御医诊断为“狂病”,就是说疯了,康 熙对此很不满意,朱批到“此劣等大夫们知道什么?”在康熙的心目里,我们满人怎么能疯呢?你们这帮汉人大夫实在是劣等大夫,居然说我的手下疯了?我看是你 们疯了!
到了乾隆朝也没好到哪儿去,乾隆二十年,乾隆派太医院院使治疗侍卫大臣伤寒发疹,结果病势严重,康熙在手下呈递的奏折中批示:“交给他们一个病就治坏了,你提防着点,着他去守着看,钦此。”
您看看,这对御医是已经很不放心了,还要派人去盯着,跟看着贼似的。
可见,能让皇上看上眼的医生还真不多。
宫里的御医皇帝们不满意,于是他们就把目光投向九州大地,他们心里也琢磨,这天下都是我的啊,怎么精通医术的人不能都来到我的身边呢?
于是,皇帝就命令太医院也接受各地方官员推荐的当地名医。由京外大臣保奏准其带子弟一人进京,这种让地方官员保奏名医的诏书,各位皇帝都下过,说明他们 为自身考虑得很仔细,还经常叮嘱要好言抚慰,不要威逼等,态度特温柔,进京路费全部由官家支付。入京后由礼部考试。著名医学家徐灵胎就曾经被推举入京,光 绪皇帝后期治病的几乎都是推举入京的人员。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吧,让我们来看看雍正皇帝的谕示:“倘遇缘访得时,必委曲开道,令其乐从方好。不 可迫之以势,厚赠以安其家。一面奏闻,一面着人扶侍送至京城,朕有用处,竭力代朕访求之,不必存疑难之怀,便荐送非人,朕亦不怪也。朕自有试用之道。”此 朱谕雍正皇帝亲笔工工整整地连写八道,您一看就知道了,这可绝对不是一般的重视,连语气都那么的体贴。
但是您以为皇帝傻吗?他这么温柔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健康,那么,他们说的尽管让各地官员推荐,他们自有测试的办法,到底是什么办法呢?
原来,办法之一就是派招来的医生到大臣那里去看病,就跟我们以前讲过的徐灵胎似的,这让大臣也感激涕零,以为皇上真的这么照顾我,其实皇帝有自己的小心眼。
皇上当然还有另外的方法,比如我们的黄元御就遇到了。
在黄元御写完了书以后,不知道是哪位当官的多事儿,就把黄元御给推荐了,可见当时黄元御在山东已经很有名气了。
当时大家也没有把进宫给皇上看病当成坏事儿,所以黄元御就来到了北京。
估计一开始黄元御也不知道是要给乾隆看病,所以当乾隆召见的时候,黄元御也吃了一惊。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乾隆恰巧有病,于是就招外来的医生黄元御前来诊视。
黄元御也很担心,自己的容貌有问题啊,自己是一只眼睛残疾了,容貌有些吓人,这皇帝能受得了吗?回头别看到了,吓了一跳,再怪我惊吓了皇上?
于是就黄元御就跟来请的太监说了:“我是一个草民,这模样长得也有点儿问题,如此进宫,恐怕要吓到皇上啊。”
这太监就把这个情形回禀给乾隆了,乾隆倒是很不在意,说:“这有什么啊,能看病就成啊,着他入宫,见面就正面行四叩首,不必行君臣大礼!”
同时,乾隆还让太监带着绫罗绸缎和一些银子为礼,宣黄元御入宫。
就这样,黄元御跟着太监来到了宫里。
当时乾隆心里也在琢磨,这位医术到底行不行啊?我可要试试他。
这皇上的招法多去了,他让一个手脚粗壮的宫女,躲在不透光的帐子里,伸出一个手,等到黄元御进宫以后,就对黄元御说这是皇上,让黄元御给这位宫女诊脉。
可怜的黄元御那里知道皇上这么多心眼啊?就对着宫女四叩首,然后上前诊脉。
诊了一会儿,退下来了,冲里面再叩头,然后就往外走。
乾隆马上派下面的人问:“皇上到底是什么病啊?”
黄元御很是沮丧,说:“龙得凤脉,无药可医,估计怕是不久于人世了。”
这话是什么意思啊,是说皇上应该是个男的啊,我怎么诊出个女的脉来了,这样的情况是不好的啊。
皇上一听,嘿!这位还真厉害啊,居然给诊出来了,于是就再次让黄元御诊自己的脉。
您说这皇上的心眼有多少?
估计此时黄元御同志的心里一定是百感交集,有种被恶搞后的失落。
但是皇上的病还要好好看啊,于是就再次认真地给乾隆诊脉。
诊完以后,乾隆问:“朕患的这是什么病啊?”
黄元御回答:“皇上您不要担心,您这是小病,本来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由于服药错误,所以本来只有三分病,现在加上七分药毒,所以才病倒了,我先给您开两付解毒的药,把前面误服的药毒解去,然后再治疗您的那点儿小病。”
乾隆一听,言之有理,我本来就怀疑这些御医们开的方子不对路,果然如此啊!
各位您可要记住了,黄元御说的这些话就得罪了御医,我们只消看看后来事情的发展过程就可以明白了。
于是黄元御就给乾隆按照自己的思路治疗,结果,没两天,乾隆皇帝的病就好了。
这下可把乾隆给乐坏了,朕可终于找到名医了!
皇上是谁啊?天下老大啊,他觉得这个人对自己有用,那就要留下,于是乾隆皇帝下旨,把黄元御同志借调到太医院工作,让他做个御医。
同时,乾隆还在高兴之余,干了件让其它太医很是不爽的事情,乾隆觉得自己的字儿特好,就写了一个匾额,上面的字是“妙悟岐黄”,让人就直接给挂到了太医院的门口。
这皇上高兴,喜欢怎么干就怎么干,可他就没顾及下面人的感受,您说,这黄元御初来乍到的,一下被空降到太医院了,还赐了块匾额,这让其它的御医很没面子啊。
而且,黄元御还在殿上说皇上的病是七分药毒,三分病,这也太不给大家面子了?这不等于说我们在给皇上下毒吗?
可以想见,大家对黄元御的态度一定不是很好。
乾隆题匾的事儿可就不是传说了,这是真的,而且,黄元御确实就此就成了让乾隆信任的御医,但是,由于工作环境太恶劣了,他才干了几个月,就受不了啦。
清朝的皇上对自个儿的身体那叫一个在意,其实宫里他有 很多御医,御医那也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清朝的规矩是,在考科举的各省生员中,选了解医书,通晓京语者(那年头就注意普通话了),可通过面试,录用为肄业 生,三年期满,礼部考试,通过者为医士。每季度都有考试,三年一大考,都由礼部主持。
每逢寅申年,更要大考,除御医外全部人员参加,考试过程和今天高考相似。
考试规章严格,考试当天,在黎明时所有考生集合,然后入座,考题按照正大光明四个字来分类,卷纸交到考生手里,考生就是一通狂写,一直考到日落交卷,这里面当然还有很多的要求,比如涂抹的字不许超过一百个等。
考到了一等,这肄业生才有机会做恩粮生,然后再考,一级级地往上升。还要被派出去看病,各地有瘟疫等时候,经常的出差。
您看看,这当个御医容易吗?
当就是这样,皇帝们对御医还是很不满意,估计皇帝们的想法儿是:今儿个得病,明儿个就好那才过瘾呢,所以一旦御医治疗的慢了,就就免不了是要挨训的。
比如说在康熙四十五年,康熙派御医治疗正黄旗护军参领莫尔洪之痢疾,由于这位痢疾太重了,治疗得慢了点儿,康熙就在奏折里批示到:“尔等皆因医学粗浅之故,所以往往不能救人。”
瞧瞧,人家康熙说话一点都没客气,说手下的御医医学粗浅,显然很是不爽。
同年,康熙还派太医院院使和御医治疗正黄旗内大臣颇尔盆病,这位是痔漏复发,那叫一个严重,已经溃烂得窜至左右臀,内通大肠,这病情可够严重的,估计此时御医治疗得没有多大效果,康熙感觉很是恼火,在奏折里批示:“庸医误人,往往如此。”
瞧瞧,直接管御医叫庸医了。
在奏折里尚有“用心治”,“快快的治”等语,可见对御医很是不耐烦。
又有一次,康熙派御医去给正黄旗侍卫布勒苏诊病,这位侍卫当时是胡言乱语,说有人要来拿刀枪杀他,说有人要谋害他,御医诊断为“狂病”,就是说疯了,康 熙对此很不满意,朱批到“此劣等大夫们知道什么?”在康熙的心目里,我们满人怎么能疯呢?你们这帮汉人大夫实在是劣等大夫,居然说我的手下疯了?我看是你 们疯了!
到了乾隆朝也没好到哪儿去,乾隆二十年,乾隆派太医院院使治疗侍卫大臣伤寒发疹,结果病势严重,康熙在手下呈递的奏折中批示:“交给他们一个病就治坏了,你提防着点,着他去守着看,钦此。”
您看看,这对御医是已经很不放心了,还要派人去盯着,跟看着贼似的。
可见,能让皇上看上眼的医生还真不多。
宫里的御医皇帝们不满意,于是他们就把目光投向九州大地,他们心里也琢磨,这天下都是我的啊,怎么精通医术的人不能都来到我的身边呢?
于是,皇帝就命令太医院也接受各地方官员推荐的当地名医。由京外大臣保奏准其带子弟一人进京,这种让地方官员保奏名医的诏书,各位皇帝都下过,说明他们 为自身考虑得很仔细,还经常叮嘱要好言抚慰,不要威逼等,态度特温柔,进京路费全部由官家支付。入京后由礼部考试。著名医学家徐灵胎就曾经被推举入京,光 绪皇帝后期治病的几乎都是推举入京的人员。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吧,让我们来看看雍正皇帝的谕示:“倘遇缘访得时,必委曲开道,令其乐从方好。不 可迫之以势,厚赠以安其家。一面奏闻,一面着人扶侍送至京城,朕有用处,竭力代朕访求之,不必存疑难之怀,便荐送非人,朕亦不怪也。朕自有试用之道。”此 朱谕雍正皇帝亲笔工工整整地连写八道,您一看就知道了,这可绝对不是一般的重视,连语气都那么的体贴。
但是您以为皇帝傻吗?他这么温柔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健康,那么,他们说的尽管让各地官员推荐,他们自有测试的办法,到底是什么办法呢?
原来,办法之一就是派招来的医生到大臣那里去看病,就跟我们以前讲过的徐灵胎似的,这让大臣也感激涕零,以为皇上真的这么照顾我,其实皇帝有自己的小心眼。
皇上当然还有另外的方法,比如我们的黄元御就遇到了。
在黄元御写完了书以后,不知道是哪位当官的多事儿,就把黄元御给推荐了,可见当时黄元御在山东已经很有名气了。
当时大家也没有把进宫给皇上看病当成坏事儿,所以黄元御就来到了北京。
估计一开始黄元御也不知道是要给乾隆看病,所以当乾隆召见的时候,黄元御也吃了一惊。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乾隆恰巧有病,于是就招外来的医生黄元御前来诊视。
黄元御也很担心,自己的容貌有问题啊,自己是一只眼睛残疾了,容貌有些吓人,这皇帝能受得了吗?回头别看到了,吓了一跳,再怪我惊吓了皇上?
于是就黄元御就跟来请的太监说了:“我是一个草民,这模样长得也有点儿问题,如此进宫,恐怕要吓到皇上啊。”
这太监就把这个情形回禀给乾隆了,乾隆倒是很不在意,说:“这有什么啊,能看病就成啊,着他入宫,见面就正面行四叩首,不必行君臣大礼!”
同时,乾隆还让太监带着绫罗绸缎和一些银子为礼,宣黄元御入宫。
就这样,黄元御跟着太监来到了宫里。
当时乾隆心里也在琢磨,这位医术到底行不行啊?我可要试试他。
这皇上的招法多去了,他让一个手脚粗壮的宫女,躲在不透光的帐子里,伸出一个手,等到黄元御进宫以后,就对黄元御说这是皇上,让黄元御给这位宫女诊脉。
可怜的黄元御那里知道皇上这么多心眼啊?就对着宫女四叩首,然后上前诊脉。
诊了一会儿,退下来了,冲里面再叩头,然后就往外走。
乾隆马上派下面的人问:“皇上到底是什么病啊?”
黄元御很是沮丧,说:“龙得凤脉,无药可医,估计怕是不久于人世了。”
这话是什么意思啊,是说皇上应该是个男的啊,我怎么诊出个女的脉来了,这样的情况是不好的啊。
皇上一听,嘿!这位还真厉害啊,居然给诊出来了,于是就再次让黄元御诊自己的脉。
您说这皇上的心眼有多少?
估计此时黄元御同志的心里一定是百感交集,有种被恶搞后的失落。
但是皇上的病还要好好看啊,于是就再次认真地给乾隆诊脉。
诊完以后,乾隆问:“朕患的这是什么病啊?”
黄元御回答:“皇上您不要担心,您这是小病,本来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由于服药错误,所以本来只有三分病,现在加上七分药毒,所以才病倒了,我先给您开两付解毒的药,把前面误服的药毒解去,然后再治疗您的那点儿小病。”
乾隆一听,言之有理,我本来就怀疑这些御医们开的方子不对路,果然如此啊!
各位您可要记住了,黄元御说的这些话就得罪了御医,我们只消看看后来事情的发展过程就可以明白了。
于是黄元御就给乾隆按照自己的思路治疗,结果,没两天,乾隆皇帝的病就好了。
这下可把乾隆给乐坏了,朕可终于找到名医了!
皇上是谁啊?天下老大啊,他觉得这个人对自己有用,那就要留下,于是乾隆皇帝下旨,把黄元御同志借调到太医院工作,让他做个御医。
同时,乾隆还在高兴之余,干了件让其它太医很是不爽的事情,乾隆觉得自己的字儿特好,就写了一个匾额,上面的字是“妙悟岐黄”,让人就直接给挂到了太医院的门口。
这皇上高兴,喜欢怎么干就怎么干,可他就没顾及下面人的感受,您说,这黄元御初来乍到的,一下被空降到太医院了,还赐了块匾额,这让其它的御医很没面子啊。
而且,黄元御还在殿上说皇上的病是七分药毒,三分病,这也太不给大家面子了?这不等于说我们在给皇上下毒吗?
可以想见,大家对黄元御的态度一定不是很好。
乾隆题匾的事儿可就不是传说了,这是真的,而且,黄元御确实就此就成了让乾隆信任的御医,但是,由于工作环境太恶劣了,他才干了几个月,就受不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