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老飞:“统一”的生活

同学们 同稚们 网游们
我很负责任的说
你们
实在是台布后到了
阿飞 友
已在统一的生活里 叠得很惨 基本没有再爬出来的可能
几成肉酱了
你们却还在 使劲的 挤 兑
于心何忍
好在 阿飞 友
还在力挺
数分钟后
又是一条好汉
:flaming:
 
达·芬奇的肖像画,翻译为《蒙娜丽莎》或《蒙娜丽莎的微笑》的都有。

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也好看。朱莉娅·罗伯茨的笑,同蒙娜丽莎的微笑同样可爱。:blowzy::p:D

喜欢这个电影。还有部更早期的电影叫《死亡诗社》(Dead Poet Society)和这部的主题很相似,不同的是它讲述的是一位男老师和男子学校里的学生的故事。

飞老就是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好老师给他启蒙,以至于他落下了教条式的审美观。;):p
 
蒙娜丽莎也欣赏不了,不知美在何处,阴气大重,缺柔美,眉骨和上眼敛也连在一起了,还略显凶相。:blowzy:

<WBR> <WBR> <WBR> <WBR> <WBR> 这幅肖像,花了达·芬奇近四年(1503-1506)的时间来完成。

<WBR> <WBR> <WBR> <WBR> <WBR> 人们一直谈论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不同的人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象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揶揄。(摘自网络)​

 
飞老,不能因为木兰说“没有用“美”来形容过这两幅画”您就确认这幅画是“丑画”。您从一幅画感觉到不爽,但您要对这感觉有一个提升,要将您的明智和您的感觉统一起来,您就能看到一种叫做艺术的美。光有感觉是不行的,因为感觉毕竟是狭隘的和更多动物性的(primitive)。当您的问题是您有您脱离了您的感觉的明智,因此,您的这个明智就不能让您的明智统一您的感觉--您实际上一个简单的唯心主义者。唯物主义者至少知道不会将本能感觉与明智隔离。

要看懂这幅画,您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艺术或美术。托尔斯泰在他的一个著名论文中(What Is Art)曾说:art must create a specific emotional link between artist and audience, one that "infects" the viewer。

这幅画的艺术就在于它成功地将您感觉到不舒服的东西展现在您的面前。木兰的贴子的艺术水平同样展现出了那些否认自己感觉而强行将自己的感觉与非基于实际的形而上学意愿统一从而异化自己感觉的丑陋。这就是艺术的美。相信头脑清醒的观众都能欣赏到这个贴子展开的艺术水平。
哎呀,上升到理论高度就是不一样啊:cool:
在下只是朴素地赞叹木澜帖子的才华,老辣同学这么一升华一概括,这个帖子不光是火了,更是活了:D:D:D
 
达·芬奇的肖像画,翻译为《蒙娜丽莎》或《蒙娜丽莎的微笑》的都有。

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也好看。朱莉娅·罗伯茨的笑,同蒙娜丽莎的微笑同样可爱。:blowzy::p:D
喜欢更早期的 Julia Roberts 和 Hugh Grant 的 Notting Hill, 两人相得益彰的表演,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的混合,优美的插曲,配角们展现的幽默及人之间的美好,百看不厌:D

Notting_Hill_album_cover_300.jpg
 
Julia Roberts is my dream sweetheart! :blowzy::p:D Pretty Woman和Step Mom也好看。

[ame="http://www.youtube.com/watch?v=Jr59MNeF-Ak"]YouTube- TOP 15 JULIA ROBERTS MOVIES[/ame]

喜欢更早期的 Julia Roberts 和 Hugh Grant 的 Notting Hill, 两人相得益彰的表演,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的混合,优美的插曲,配角们展现的幽默及人之间的美好,百看不厌:D

Notting_Hill_album_cover_300.jpg
 
喜欢更早期的 Julia Roberts 和 Hugh Grant 的 Notting Hill, 两人相得益彰的表演,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的混合,优美的插曲,配角们展现的幽默及人之间的美好,百看不厌:D

给你推荐一部电影,这几个要素也都有:The Holiday (恋爱假期)。
 

附件

  • U1171P28T3D1349015F326DT20061129171718.jpg
    U1171P28T3D1349015F326DT20061129171718.jpg
    25.4 KB · 查看: 125
改谈电影艺术了? :-)
 
改谈电影艺术了? :-)

不是要回归大众路线么?再说了,画也基本谈完了,再谈就变成和老飞一样的“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了。:p
 
村长明鉴,我从来就没有用“美”来形容过这两幅画,我只说它们是有思想深度的好作品。<!-- / message -->



我说了,这个贴只谈艺术,所以你的民主论、集中论那部分内容我就不回贴了。

如果按你的说法,一幅画的色调不明快就会让人觉得丑,那么中国的水墨画又怎讲?这种画的画面上一般都只是深深浅浅的黑,墨竹就不说了,连荷花都有只用黑墨画出的,为何仍有“美”的佳作?如果你看过《蒙娜丽莎》的真迹,你会发现,那幅画的色调其实也谈不上明快。所以仅以色调来论画的美丑,未免偏颇了。另外,我贴的两幅画中,第二幅的色调虽谈不上“明快”,但也至少不晦暗。

至于说人的表情会影响到画的美丑,那就更是“笑话”了。西施捧心蹙眉也仍是美人,贵妃醉酒的样子入画来还是美图,有哪个画家画她们的时候一定要画出笑脸来?至于说你那20个小笑脸,是统一,但还谈不上“高度”,因为没有张画那种力度。它们看起来不丑,但也谈不上美。最重要的一点,这堆笑脸算不上艺术品。

呵呵,本来就是一个政治画,还奢谈艺术,笑煞人也。:D
不过先不抽你的杆子,看看还能怎样爬,那咱就专谈艺术。

先谈色调,中国的水墨画重在写意,描绘一种意境,丑和美的背后都有意境,对否?这里不谈意境,专注与美丑。常言道童言为真,如果你拿一副灰暗的水墨莲花图和另一幅彩色明亮的莲花摄影图,问问他/她哪一幅美,答案不是很明显吗?

再说表情。蒙娜丽莎图,本人确实在卢浮宫看过,色调确实不是很明亮,但是她色彩丰富,层次非常分明,再加上那抹神秘的微笑,倾倒无数世人。这点不正是证明了我的第二点嘛,那就是人物画中人物的表情至关重要,是画者要表达的重点。而你竟然认为是笑话,真是可笑之人笑天下,天下皆笑之啊。

最后,再论艺术。如用艺术的眼光来看,艺术无处不在,一花一草一木皆艺术。这笑脸比起那张所谓著名艺术家的作品一点也不差。
images.jpg
 
哎呀,上升到理论高度就是不一样啊:cool:
在下只是朴素地赞叹木澜帖子的才华,老辣同学这么一升华一概括,这个帖子不光是火了,更是活了:D:D:D

这马屁拍得钢钢的
images.jpg
 
呵呵,本来就是一个政治画,还奢谈艺术,笑煞人也。:D
不过先不抽你的杆子,看看还能怎样爬,那咱就专谈艺术。

先谈色调,中国的水墨画重在写意,描绘一种意境,丑和美的背后都有意境,对否?这里不谈意境,专注与美丑。常言道童言为真,如果你拿一副灰暗的水墨莲花图和另一幅彩色明亮的莲花摄影图,问问他/她哪一幅美,答案不是很明显吗?

再说表情。蒙娜丽莎图,本人确实在卢浮宫看过,色调确实不是很明亮,但是她色彩丰富,层次非常分明,再加上那抹神秘的微笑,倾倒无数世人。这点不正是证明了我的第二点嘛,那就是人物画中人物的表情至关重要,是画者要表达的重点。而你竟然认为是笑话,真是可笑之人笑天下,天下皆笑之啊。

最后,再论艺术。如用艺术的眼光来看,艺术无处不在,一花一草一木皆艺术。这笑脸比起那张所谓著名艺术家的作品一点也不差。
浏览附件166057

开头说“政治画,奢谈艺术,笑煞人”,末尾却说“用艺术的眼光来看,艺术无处不在...”,好一个“我的矛无所不穿,我的盾无矛能穿”,的确是“可笑之人笑天下,天下皆笑之。”

我的本意,墨荷墨竹一样可以是美的,所以色调不是影响一幅画美或丑的决定性因素,你偏要拿墨荷和莲花摄影作品比,并且用儿童的眼光来做评判标准,如此,是否要说明水墨画没有存在的必要了,都用摄影取代好了?

《蒙娜丽莎》是我用来说明色调不明快也可以是“美”画 的例子,你既见过真迹,也承认其色调不明亮,那么说明我的论据成立,论点没错,所以,色调一说,无需再辩。
至于你用《蒙娜丽莎》来证明你的“表情论”,不是不可以,但你和我不一样,我是提“反证”,所以只需举一个例子就可以推翻你的论点,同时证明我的论点的正确性,而你要守住你的论点的话,仅仅找一个例子远远不够。所以,一幅《蒙娜丽莎》不足以证明你的“画美与不美取决于人物表情是否有笑容”这一观点。显然你参观过卢浮宫,请问,那里面的成千上万幅人物画作,有多少是人物面带笑容的?

你自认你那堆笑脸不比张晓刚的作品差,此等自信令人佩服。可是光有自信不够,还要有实力。所以你这话说得似乎早了点,也不说伦敦、巴黎的美术馆了,起码也该等到你把它们拿到渥太华美术馆成功地展出再来说这话也不迟。在此之前,我看我再和你谈什么才是“奢谈”吧。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