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丽莎也欣赏不了,不知美在何处,阴气大重,缺柔美,眉骨和上眼敛也连在一起了,还略显凶相。:blowzy:
哎呀,上升到理论高度就是不一样啊飞老,不能因为木兰说“没有用“美”来形容过这两幅画”您就确认这幅画是“丑画”。您从一幅画感觉到不爽,但您要对这感觉有一个提升,要将您的明智和您的感觉统一起来,您就能看到一种叫做艺术的美。光有感觉是不行的,因为感觉毕竟是狭隘的和更多动物性的(primitive)。当您的问题是您有您脱离了您的感觉的明智,因此,您的这个明智就不能让您的明智统一您的感觉--您实际上一个简单的唯心主义者。唯物主义者至少知道不会将本能感觉与明智隔离。
要看懂这幅画,您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艺术或美术。托尔斯泰在他的一个著名论文中(What Is Art)曾说:art must create a specific emotional link between artist and audience, one that "infects" the viewer。
这幅画的艺术就在于它成功地将您感觉到不舒服的东西展现在您的面前。木兰的贴子的艺术水平同样展现出了那些否认自己感觉而强行将自己的感觉与非基于实际的形而上学意愿统一从而异化自己感觉的丑陋。这就是艺术的美。相信头脑清醒的观众都能欣赏到这个贴子展开的艺术水平。
喜欢更早期的 Julia Roberts 和 Hugh Grant 的 Notting Hill, 两人相得益彰的表演,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的混合,优美的插曲,配角们展现的幽默及人之间的美好,百看不厌
![]()
喜欢更早期的 Julia Roberts 和 Hugh Grant 的 Notting Hill, 两人相得益彰的表演,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的混合,优美的插曲,配角们展现的幽默及人之间的美好,百看不厌![]()
村长明鉴,我从来就没有用“美”来形容过这两幅画,我只说它们是有思想深度的好作品。<!-- / message -->
我说了,这个贴只谈艺术,所以你的民主论、集中论那部分内容我就不回贴了。
如果按你的说法,一幅画的色调不明快就会让人觉得丑,那么中国的水墨画又怎讲?这种画的画面上一般都只是深深浅浅的黑,墨竹就不说了,连荷花都有只用黑墨画出的,为何仍有“美”的佳作?如果你看过《蒙娜丽莎》的真迹,你会发现,那幅画的色调其实也谈不上明快。所以仅以色调来论画的美丑,未免偏颇了。另外,我贴的两幅画中,第二幅的色调虽谈不上“明快”,但也至少不晦暗。
至于说人的表情会影响到画的美丑,那就更是“笑话”了。西施捧心蹙眉也仍是美人,贵妃醉酒的样子入画来还是美图,有哪个画家画她们的时候一定要画出笑脸来?至于说你那20个小笑脸,是统一,但还谈不上“高度”,因为没有张画那种力度。它们看起来不丑,但也谈不上美。最重要的一点,这堆笑脸算不上艺术品。
呵呵,本来就是一个政治画,还奢谈艺术,笑煞人也。
不过先不抽你的杆子,看看还能怎样爬,那咱就专谈艺术。
先谈色调,中国的水墨画重在写意,描绘一种意境,丑和美的背后都有意境,对否?这里不谈意境,专注与美丑。常言道童言为真,如果你拿一副灰暗的水墨莲花图和另一幅彩色明亮的莲花摄影图,问问他/她哪一幅美,答案不是很明显吗?
再说表情。蒙娜丽莎图,本人确实在卢浮宫看过,色调确实不是很明亮,但是她色彩丰富,层次非常分明,再加上那抹神秘的微笑,倾倒无数世人。这点不正是证明了我的第二点嘛,那就是人物画中人物的表情至关重要,是画者要表达的重点。而你竟然认为是笑话,真是可笑之人笑天下,天下皆笑之啊。
最后,再论艺术。如用艺术的眼光来看,艺术无处不在,一花一草一木皆艺术。这笑脸比起那张所谓著名艺术家的作品一点也不差。
浏览附件166057
多谢推荐,找机会看,看完后写观感给你推荐一部电影,这几个要素也都有:The Holiday (恋爱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