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依赖雪胎,雪胎就是个传说!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Patio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滑动摩擦力大于滚动摩擦力:p:p

所以大家如果不深入研究的话,照经验就会认为车轮抱死拖动的刹车距离比以临界的最低速度滚动的刹车距离短,但那是错的:drink:
 
老基能否帮忙找一下:p

我也挺懒的。课本应该还在,只是不知道放在地下室的哪个角落了:blowzy:

静摩擦的摩擦系数最大,过渡到滑动摩擦之后摩擦系数锐减。刹车踩下、车轮抱死之前,轮胎和路面之间的摩擦力归静摩擦系数管--老潘别不信,静摩擦系数。一旦抱死,它们之间就是动摩擦了。

所以,刹车,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控制作用在车轮上的刹车力,让它无限接近轮胎和路面之间的最大摩擦力--也就是摩擦力/位移曲线上的那个峰值。过了这个点,就是动摩擦了。

实际上,这种控制是没法实现的。退求其次,就有了ABS,它是个动态的东西,在最大摩擦力前后晃荡。
 
兄弟,错啦,错啦!

让你画个图你就是不肯。把摩擦力/位移曲线画出来,包你立马明白我在说什么。我当年就是拿这根线吓唬学生的,足足四年呀:D

别吓唬我,我又不是你学生。:D

在正常情况下,滚动摩擦系数要小于滑动摩擦系数,有人说滑动之前还在滚动的那个临界点的摩擦系数最大,就算是承认这个理论是对的,就算ABS在一秒钟内“点刹”200次,那在这200次以外的时间里造成的“损失”,与这200次临界点“收获”相比,谁大谁小,在许多情况下是不同的。所以,认为ABS可以使刹车距离大大缩短,绝对是一大误解。

学机械的朋友占我这边就行了。:D
 
别吓唬我,我又不是你学生。:D

在正常情况下,滚动摩擦系数要小于滑动摩擦系数,有人说滑动之前还在滚动的那个临界点的摩擦系数最大,就算是承认这个理论是对的,就算ABS在一秒钟内“点刹”200次,那在这200次以外的时间里造成的“损失”,与这200次临界点“收获”相比,谁大谁小,在许多情况下是不同的。所以,认为ABS可以使刹车距离大大缩短,绝对是一大误解。

学机械的朋友占我这边就行了。:D

兄弟,哪个学机械的要是敢往你那儿站,嘿嘿,他多半不愿意让他的老板知道:D

ABS远比这复杂。在200次(实际上是六次)以外,ABS也没闲着。我刚才说了,它的制动力是在临界点两边晃荡。

在硬路面上抱死刹车,即便是单从刹车距离的角度考虑,也是错的。说理论太过麻烦,找个地方试一脚,也许是最直观的办法。

ABS能在多数情况下缩短刹车距离,有时候还能大幅度缩短刹车距离,这可不是误解,是定论。ABS的麻烦在于,它用不变的模式处理多变的路况。
 
摩擦系数与面积无关,摩擦力怎么会与面积无关?:confused::cs:

按简化的理论模型,老潘是对的,R = f P。f是摩擦系数,P是压强。可实际上,f不是个定值,而是多少和P有点瓜葛。所以轮胎的附着力和轮胎的尺寸、胎压都有关系。
 
静摩擦的摩擦系数最大,过渡到滑动摩擦之后摩擦系数锐减。刹车踩下、车轮抱死之前,轮胎和路面之间的摩擦力归静摩擦系数管--老潘别不信,静摩擦系数。一旦抱死,它们之间就是动摩擦了

您要是这么给学生讲课,会不会有误人子弟的嫌疑呀?:D:D

摩擦系数只跟发生摩擦的两个界面的材质有关,你转着占点“便宜”,我也不追究了,咱算个平手。可我们抱轮用的劲儿可比你大,按能量守恒,你也得让我先停不是。

你要不拿出点测量的数据来?是静摩擦还是动摩擦不能您随口一说就算吧?
 
我个人的体会是: 雪胎对雪地比较有效,但是对冰面,效果不好,前几天是冰雨。
 
您要是这么给学生讲课,会不会有误人子弟的嫌疑呀?:D:D

摩擦系数只跟发生摩擦的两个界面的材质有关,你转着占点“便宜”,我也不追究了,咱算个平手。可我们抱轮用的劲儿可比你大,按能量守恒,你也得让我先停不是。

你要不拿出点测量的数据来?是静摩擦还是动摩擦不能您随口一说就算吧?

平手?您客气了。煞车片那一头儿总是赢家,因为它能抱死,可是轮胎和路面之间不能。

简单说,在公路工程这个课上谈刹车,先要考虑车和路面之间的力。这就是所谓”隔离体“的概念。路面作用在这个隔离体上的力越大,刹车效果就越好--说穿了就这么点事儿。

再说整个系统。要想增加刹车力,系统的瓶颈在哪儿?不在煞车片和刹车盘(鼓)之间的摩擦力,因为那个力是可以在设计的时候和驾驶的时候控制的,在咱们关心的范围里面,你让它有多大它就能有多大。瓶颈在不可控制、或难于控制的那个部位,也就是轮胎和路面之间。

现在就该清楚要做什么了。控制刹车片/盘这一头,来将就轮胎/路面那一头。前面说了那么多,根子都在这儿。

我说的这些都不是我琢磨出来的,是背出来的。更详细的,我也背不上来了,得翻书。毕竟是十多年没再碰过那些玩意儿。

其实我比教练还懒。
 
"ABS offers improved vehicle control and decreases stopping distances on dry and especially slippery surfaces for many drivers, but on loose surfaces like gravel and snow-on-pavement it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braking distance, while still improving vehicle control. "

http://en.wikipedia.org/wiki/Anti-lock_braking_system
 
平手?您客气了。煞车片那一头儿总是赢家,因为它能抱死,可是轮胎和路面之间不能。

简单说,在公路工程这个课上谈刹车,先要考虑车和路面之间的力。这就是所谓”隔离体“的概念。路面作用在这个隔离体上的力越大,刹车效果就越好--说穿了就这么点事儿。

再说整个系统。要想增加刹车力,系统的瓶颈在哪儿?不在煞车片和刹车盘(鼓)之间的摩擦力,因为那个力是可以在设计的时候和驾驶的时候控制的,在咱们关心的范围里面,你让它有多大它就能有多大。瓶颈在不可控制、或难于控制的那个部位,也就是轮胎和路面之间。

现在就该清楚要做什么了。控制刹车片/盘这一头,来将就轮胎/路面那一头。前面说了那么多,根子都在这儿。

我说的这些都不是我琢磨出来的,是背出来的。更详细的,我也背不上来了,得翻书。毕竟是十多年没再碰过那些玩意儿。

其实我比教练还懒。

越说越复杂,要不您给我们上节力学课?:D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