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科技工作者研究佛法的报告 (转载) -------转贴自/deqin

   欧美人看到我国和尚的生活,往往认为是非人的生活。这是因为他们只懂得向外界的物质探求真理,而不懂得向他们的内心去探求真理。佛教认为心物本来不能分为二个体,但以心求物,那末心劳而物性失真。如果先净自心,使自心不参加扰攘的外境,那末对于一切事物,方能如理观照。非但能了知它的真相,而且可以尽其大用。
 
   佛教何尝不讲求物质文明呢,诸佛国土,如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都是黄金为地,七宝为树,楼阁庄严,备极壮丽,衣食服用,俱臻胜妙。但向外探求而得的,他的心既然不净,必至累心而生贪嗔淫杀之毒;如果向内探求而证知灵光独耀,那末他的自心起清净妙用,物不累心,心能转物,乃有慈悲喜舍之乐。
 
   所以持戒是佛家治心的初步方法,它在物质方面作种种助缘的工具,则又有钟、磬、鱼、鼓、幢、幡、香、花,以及伟大庄严的佛像,清静的禅堂斋堂,那些无非帮助治心的工具。正像化学实验室中有试验管、煤气 灯、滤水纸等各种仪器工具,也无非供实验之用,并不是像一般人所想象,以佛像为偶像,为崇拜祈福之用的。至于和尚自身的衣服用具则减至极少,只留三衣一钵,所食亦只蔬菜淡饭,仅足果腹,因为恐衣食丰美会引起贪痴等心所,容易妨碍其实验的工作。以上是我对于佛教戒律的认识。
 
(B)禅定——这是佛教心理实验的主要工作。在严持戒律之后,身心上已减轻了不少障碍,乃进而静坐入定,作种种观察,使得亲身体验到佛说的真如本体是怎么一回事。世人都以为日常思虑推测的心就是我们的心体,就是科学家推求事物真理,也只是用这个心;可是佛则排斥这个心,认为是前尘分别影事,并不是真心,而且是一个坏东西,把它譬喻为劫宝物的盗贼,非舍弃不可。在世人看来,以为一经舍弃,就没有心可用,将同木石一般,怎么再能研究学问。佛则以为不舍弃这个心。那你的常住妙明的真心就无从显发;一旦舍弃,非但不是无心可用,而且对于事事物物,都能正确的明了,不被妄心所欺,亦不受一切的束缚,生老病死的苦痛,都可以摆脱。
 
  佛教的修学,本来分三个步骤,叫做戒定慧三学,由戒生定,由定发慧,所以持戒习禅只是求慧的手段。这个慧与一般科学家哲学家所用的智慧不同,世间的智慧总离不了意识的分别,和随同意识而起的‘思'、‘想'二心所,只有从定所生的慧,才能对事物作如理的观察,得到它的真相。所以禅定是学佛者必经的途径。我国高僧往往起初不识“之”、“无”,到后来禅定功深,一旦豁然开悟,讲经说法,头头是道,甚至世间技艺像诗词书画,也超然出尘,自成一家,不特古代是这样,即使在近代也是这样,像诗僧八指头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因此,作者认为静坐习定,不但适用于佛学,任何学者也都可采作训练心智的方法。如能实行,那学问进度必能加速.例如工程学学生学习投影几何时,有许多想像力薄弱的,往往不能理解,绘不出正确的图形,如果能闭目静坐,注心作观,那末专心一志,思想集中,对于各种投影和截面的形态,必能观察清楚,像亲自见到一般。以上是作者特为科学家介绍的一个实用的方法。
 
  (C)密宗和净土宗——大家对于密宗,往往误认为含有神秘的意义,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其实所谓密,并不像普通的秘密会社,只让内幕中人知道,而不使外间人知道。佛说法原是很明显的,但是讲到真如本体,除了实证之外,总是说不明白的,连表达意思的工具——语言文字都无法可施,于是释迦卑尼佛又特创一种不显说的密教,只教人依法实施,结果也同样可以亲证真如。
 
  密宗的修法,是教人口诵咒,手结印,心作观,身口意三业相应,自然能使人明心见性。在上文已经讲过,一个人的心念有变成能力、变成物质的可能,再根据依他缘起的道理,三业结合,当然会发生某种精神或物质的效果,所以密宗也无所谓神秘,不过这是一种把理论来具体化的一种修法。又如我国唐宋时代盛极一时的禅宗,是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这样离开文字,心心相印传下来的,也带着密的意义,不过一个是三业相应,一个是直指人心,方法有些不同罢了。
 
净土宗就是现在通行的念佛法门、从外表看来,好像是带着迷信的,可是细细考究,却正合着色空空色,依他缘起的道理。阿弥陀佛犹如磁,念佛众生犹如铁,铁遇磁就被吸而往生极乐。铁是因缘,磁是增上缘;念佛的心是因缘,佛的愿力是增上缘。磁的力量,是从铁分子依次序排列而生,念佛到了纯熟的时候,就是将心念依次排列,当然也能发生吸引力,被佛吸往极乐世界。铁成磁,铁量无增减,众生成佛,佛性也无增减。再说,极乐世界不离一心,是阿弥陀佛与念佛众生共同心力所造,和上文所言概念可变物质的理相合。因此,用科学的理可以证明净土法门的正确。
 
   佛教修心的方法为数无量,任便选择一法,都可明心见性,譬如数学问题,可用许多方法解答,方法虽然不同,而所得的答案是一样的。如果明白这个道理,那未对于禅、净、律、密,自然不生优劣高下之想,因为这些都是佛教作心理实验的方法。作者纯从科学客观的观点,来把这几种方法考查它是不是合理,并不参杂任何主观。所可惜的,作者还没有用佛教方法亲自实验,所以个中详情,不能奉告,因为没有亲身体验,是不能随便臆说的。现在只能根据各种佛典所载的事实,略述在后面,以供读者参考。
 
五、佛教的实验效果
(七)佛教的实验效果

   依佛教的理论来讲,人人皆具佛性(也叫做真如)都有无限妙用,只因众生为烦恼所障,不能显现,如果能解脱烦恼,则一切通达无阻。便得六种通: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例如我们的眼睛只能看数十里的距离,所能见到的光波只限于红色到紫色。紫以外、红以内的光线,和波长较长的无线电波,我们都无法看到。
 
  如果有天眼通的就不受这种限制了。而且看的时候、也不一定用眼,用任何一根都可以的。例如《楞严经》载,阿那律陀双目失明,后成罗汉、观阎浮提,如观掌中庵摩罗果,就是说,他看地球好像看手里的一个水果一样。又如观世音菩萨能观十方众生音声,救其苦难,这就是天耳通。《阿弥陀经》所指“彼国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械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这就是神足通。菩萨能知六道众生各各心念,明了无遗,这叫做他心通。能知自身一世、二世、三世乃至百千万世宿命,和所做的事,也能知六道众生各各宿命必所做的事,这叫做宿命通。断贪等惑,不受三界生死,这叫做漏尽通。
 
   这六种神通,除漏尽通外,并不是学佛者所求的目标,譬如制造工业,目的在制造甲,但同时有副产品乙附带出产。神通等于副产品,如能断惑证真,那神通自然而有的。神通有大有小,全视所除的惑障程度而定。我在《高僧传》上看到很多有神通的高僧,我既有理由相信神通的可能,也就有理由相信这种记载是不会虚构的。
 
   佛教的实验目标在明心见性,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解脱生死烦恼种种束缚,获得绝对的自由,真正平等的地位,享受不与苦对待的快乐。不特自己要这样。而且要世界上所有人类和动物都能如此。佛教徒对这个目标的祈求,可以四弘誓愿来表明:“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佛教的宗旨,既这样的纯正伟大,所用的方法,又是这样的合理而严密,我相信由此获得的效果,一定与这个目标相符。
 
  六、研究佛经的结论
(八)研究佛经的结论

——我研究佛经的动机、纯粹是为了“求知”,并不像有些人是因为受了严重的刺激,为求得精神上的安慰而信佛的。我并不是说这种信佛的动机完全不对,但受刺激后的神经,不免失去平衡,因而对佛教的各部门,反不能获得客观的观察,我是学科学的,对于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是信仰很坚定的,要是见到佛教的理论与科学发生矛盾的时候,我是宁舍彼而就此的。我的研究佛经,是纯粹属于科学的探讨工作,预备把这探讨的结果真诚坦白的贡献于我科学家之前。研究佛经的目的,我已在第一节里说明,现在只就下列三点作个结论: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