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贴——淞沪抗战与“忠义救国军”的形成(六)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战士有了,学生有了,戴笠面临着一个大问题——缺乏训练有素的中下级军官。[/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这件事情,戴笠又交给了文强。此时的文强,身兼三职:[/FONT][FONT=宋体]公开身份是“三极电所”的所长;秘密身份是特务处驻上海办事处的上校处长——为了便于文强开展工作,戴笠特地保举文强晋升为上校军衔。另外,苏浙行动委员会成立以后,戴笠又令文担任人事科长。[/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在戴笠的指挥下,文强做了四件事情:[/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第一,电南京黄埔毕业生调查处负责人黄雍,要求输送军校毕业同学“尉、校级资历者”600人来沪报到,并要注意考核,宁缺毋滥,按资历分批安置为各级干部。[/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第二,电南京中央警官学校,选拔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并受过警官正科训练的学员100人来沪报到,分批安置于各中队,担任政治指导员。[/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第三,电南京特务处本部人事科长李肖白,抽调200名以上中、高级干部来沪报到,负责“别动队”的政治工作。[/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第四,对于最难于解决的班长一级的人才问题。文强回忆说:“培训来不及,且非久战之兵不能胜任,乃向负浦东防守之责的第八集团军总司令张发奎求援,请在部队中商调六百名具有班长、副班长能力的军士级人才到别动队服务。此事命我亲自到浦东南桥总部向张将军办妥的。”[/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人是找齐了,进入租界又成了问题,这么多的军事人员,租界当局根本不允许进。这件任务,戴笠交给了王兆槐,王曾当过[/FONT][FONT=宋体]淞沪警备司令部侦察大队大队长,又是青帮弟子,上海滩上的事,没有他“兜不转”的。文强回忆说:“[/FONT][FONT=宋体]当时在南市白云观上海警备司令部侦察大队的楼上,专有两个房间办公,解决了报到干部进入租界的困难问题。这是戴笠给王兆槐大队长一道手谕办通的。”[/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就这样,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文强为“别动队”配齐了全部干部,他后来自己都不得不佩服自己一下,感觉这是了不起的效率。[/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戴笠、文强做的事情,杜月笙插不上手,这不是他的强项。[/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杜月笙的强项是什么?[/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钱![/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杜月笙传》说:“自八一三战幕揭开,他便步入一生中最繁忙紧张的一段时期每天从早到晚,由晚入夜,他有数不清急于晤面的访客,也有无其数的事物在等待他决定和处理。别动队的成立和编训急如星火,救国公债的幕集也势同燃眉,抗敌后援会里百事如麻,从脑满肠肥,日进斗金的大老板,到三餐不继,形容枯槁的黄包车夫,他们人人踊跃输将,个个争先捐献,黄金美钞,法币铜板,医药用品,毛巾肥皂,把所有的后援会办公地点堆成了五花八门,无所不有的百货公司。这许多慰劳物品和金钱,都必需逐日统计公布,并且送上前线。”[/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苏浙行动委员会别动队成立以后,武器装备成了大问题。按老蒋的指示,[/FONT][FONT=宋体]被服装具,一律自备,武器弹药,则由当地驻军拨给。在这样的指示下,87师拨给别动队一批“二手枪”,杜月笙又想办法,征用民间所存的各种武器,其间以各保卫团的捐献为最多。[/FONT][FONT=宋体]最后,杜月笙个人出资,购买了5000支[/FONT][FONT=宋体]“快慢机”发给大家,即便这样,也没有做到人手一枪。[/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8[/FONT][FONT=宋体]月下旬,张治中的指挥部进驻真如,杜月笙前去“劳军”,二人“[/FONT][FONT=宋体]晤谈甚欢”,临别,杜月笙问:[/FONT]
[FONT=宋体]前面说过,戴笠在“别动队”中,发现有许多青年学生,感到让他们去上战场,实在太过可惜,不如单独训练他们做特务。文强说:[/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FONT][FONT=宋体]戴笠在组建新军的名册中,发现所属各部队中,有很多是经章乃器先生以及其他爱国人士介绍的失学失业知识青年,另外还有原上海公民训练联队(陶一珊是这个联队的总队长)中的不少大专学校出身的青年,作为普通列兵使用,不能发挥所长。于是他灵机一动,首先调余乐醒负责筹办青浦技术干部训练班,不到十天之后,又调谢力公负责筹办松江技术干部训练班。两个班所任命的负责人为副主任,戴笠自兼主任。这是他一贯的手法,不如此,不能造成以他为首的特殊势力。”[/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这就是“青训班”和“松训班”的由来。[/FONT]
[FONT=宋体]战士有了,学生有了,戴笠面临着一个大问题——缺乏训练有素的中下级军官。[/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这件事情,戴笠又交给了文强。此时的文强,身兼三职:[/FONT][FONT=宋体]公开身份是“三极电所”的所长;秘密身份是特务处驻上海办事处的上校处长——为了便于文强开展工作,戴笠特地保举文强晋升为上校军衔。另外,苏浙行动委员会成立以后,戴笠又令文担任人事科长。[/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在戴笠的指挥下,文强做了四件事情:[/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第一,电南京黄埔毕业生调查处负责人黄雍,要求输送军校毕业同学“尉、校级资历者”600人来沪报到,并要注意考核,宁缺毋滥,按资历分批安置为各级干部。[/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第二,电南京中央警官学校,选拔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并受过警官正科训练的学员100人来沪报到,分批安置于各中队,担任政治指导员。[/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第三,电南京特务处本部人事科长李肖白,抽调200名以上中、高级干部来沪报到,负责“别动队”的政治工作。[/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第四,对于最难于解决的班长一级的人才问题。文强回忆说:“培训来不及,且非久战之兵不能胜任,乃向负浦东防守之责的第八集团军总司令张发奎求援,请在部队中商调六百名具有班长、副班长能力的军士级人才到别动队服务。此事命我亲自到浦东南桥总部向张将军办妥的。”[/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人是找齐了,进入租界又成了问题,这么多的军事人员,租界当局根本不允许进。这件任务,戴笠交给了王兆槐,王曾当过[/FONT][FONT=宋体]淞沪警备司令部侦察大队大队长,又是青帮弟子,上海滩上的事,没有他“兜不转”的。文强回忆说:“[/FONT][FONT=宋体]当时在南市白云观上海警备司令部侦察大队的楼上,专有两个房间办公,解决了报到干部进入租界的困难问题。这是戴笠给王兆槐大队长一道手谕办通的。”[/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就这样,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文强为“别动队”配齐了全部干部,他后来自己都不得不佩服自己一下,感觉这是了不起的效率。[/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戴笠、文强做的事情,杜月笙插不上手,这不是他的强项。[/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杜月笙的强项是什么?[/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钱![/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杜月笙传》说:“自八一三战幕揭开,他便步入一生中最繁忙紧张的一段时期每天从早到晚,由晚入夜,他有数不清急于晤面的访客,也有无其数的事物在等待他决定和处理。别动队的成立和编训急如星火,救国公债的幕集也势同燃眉,抗敌后援会里百事如麻,从脑满肠肥,日进斗金的大老板,到三餐不继,形容枯槁的黄包车夫,他们人人踊跃输将,个个争先捐献,黄金美钞,法币铜板,医药用品,毛巾肥皂,把所有的后援会办公地点堆成了五花八门,无所不有的百货公司。这许多慰劳物品和金钱,都必需逐日统计公布,并且送上前线。”[/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苏浙行动委员会别动队成立以后,武器装备成了大问题。按老蒋的指示,[/FONT][FONT=宋体]被服装具,一律自备,武器弹药,则由当地驻军拨给。在这样的指示下,87师拨给别动队一批“二手枪”,杜月笙又想办法,征用民间所存的各种武器,其间以各保卫团的捐献为最多。[/FONT][FONT=宋体]最后,杜月笙个人出资,购买了5000支[/FONT][FONT=宋体]“快慢机”发给大家,即便这样,也没有做到人手一枪。[/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8[/FONT][FONT=宋体]月下旬,张治中的指挥部进驻真如,杜月笙前去“劳军”,二人“[/FONT][FONT=宋体]晤谈甚欢”,临别,杜月笙问:[/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总指挥这边还需要些什么?”[/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张治中说:“现在军中最需要的是交通通讯器材,譬如电话机,机器脚踏车一类的传令工具。”[/FONT]
[FONT=宋体][/FONT]
[FONT=楷体_GB2312]按:“机器脚踏车”即摩托车,8月9日,擅闯虹桥机场的大山勇夫骑的就是一辆“机器脚踏车”。[/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杜月笙没有二话,说:“请总指挥放心,我们今天回去,一定尽快的送来。”[/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回到抗敌后援会,杜月笙马上对手下说:“火速去买一门电话总机,十架分机,还要四部机器脚踏车,派人连夜送到张总指挥那里。”[/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手下人当时问:“是不是用会里收到的捐款?”[/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杜月笙:“这是我自家要捐的,跟会里不生关系。”[/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不久,派出去采买的人打电话回来说,电话总机市面缺货,无论花多少钱也买不到。杜月笙一听就急了,“当时命人到处打电话,征购电话总机,事实证明无法搜购是实情,杜月笙唯恐前方需要殷急,又怕自己轻诺寡信”,于是吩咐说:“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先把我中汇银行的电话总机拆下来,送到真如去。中汇银行总机不生关系,前方实在是需要得急。”[/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说着,杜月笙就打电话到中汇银行吩咐拆电话,正在这时,手下满头大汗的跑了回来,说:“好不容易找到西门子洋行有一架电话总机,结果又是不行,西门子洋行说是人家定的。”[/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杜月笙一听是西门子洋行,马上抓起电话,打给他的谋士杨志雄。[/FONT]
[FONT=楷体_GB2312][/FONT]
[FONT=楷体_GB2312]按:杨志雄是杜月笙的重要智囊之一,与杨度、杨管北一起被称为杜月笙的“三阳开泰”。[/FONT]
[FONT=楷体_GB2312][/FONT]
[FONT=楷体_GB2312]杨志雄是浙江宁波人,毕业于吴凇商船学校(即今上海海事大学的前身),后留学德国。回国后在交通部任职,并兼任原由张骞创办的大达轮船公司监督,该公司总经理即他的搭档杨管北。[/FONT]
[FONT=楷体_GB2312][/FONT]
[FONT=楷体_GB2312]1929[/FONT][FONT=楷体_GB2312]年,[/FONT][FONT=楷体_GB2312]时任交通部航政司船务科长[/FONT][FONT=楷体_GB2312]的杨志雄奉交通部长[/FONT][FONT=楷体_GB2312]王伯群之命[/FONT][FONT=楷体_GB2312]复办[/FONT][FONT=楷体_GB2312]吴凇商船学校[/FONT][FONT=楷体_GB2312],并任副校长,后接任校长。[/FONT]
[FONT=楷体_GB2312][/FONT]
[FONT=楷体_GB2312]杨志雄同时担任西门子洋行的总顾问。[/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杜月笙在电话中说:“杨志雄,你做过西门子的总顾问,我现在有桩事体托你……”[/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杜月笙传》说:“取销别人的定货,买下正在缺货的这门总机,此一交涉不但颇费周章,而且十分难办。不过经过杨志雄的快马加鞭,奔走谈判,总算不负所托,顺利买下。杜月笙耐心的等了好几个钟头,然后亲自目送诸物齐备,夤夜运往真如前线。”[/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不久,张发奎抵达浦东督战,杜月笙马上派代表去拜访、慰问,同时征询有何所需。[/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张发奎说:“我的部队,一切军需齐备并不需要后方任何供应,只要多来几位朋友,给弟兄们打打气就好。”[/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杜月笙听了,便去和吴开先商量:“张总司令的豪爽坦白,真正令人钦佩。他说他们不要物品供应,只是欢迎我们多去几个人鼓励士气,不过,站在老百姓的立场,跑去几个人,空口说白话,什么慰劳品都不带,似乎不太隆重。所以我想总归还是要送点东西过去,现在问题是张总司令不开口,我不晓得送什么东西好了。”[/FONT]
[FONT=宋体][/FONT]
[FONT=楷体_GB2312]按:吴开先,[/FONT][FONT=楷体_GB2312]1898[/FONT][FONT=楷体_GB2312]生,江苏青浦人。[/FONT]
[FONT=楷体_GB2312][/FONT]
[FONT=楷体_GB2312]吴开先是CC系的重要分子,也是杜月笙的好友,后面我们还会说到他。[/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吴开先说:“上海市民送到后援会的毛巾、香烟、罐头、食品堆积如山,我们爽性多运一点去,让张总司令部下的官兵,一人分到一件,大家欢喜欢喜,杜先生你看如何?”[/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杜月笙听了说:“好是好,不过光送这些,彷佛还是不够庄重,我晓得张总司令作战勇敢,他总是不避危险,经常出入第一线。他是国家堂堂的大将,他的安全非常要紧,因此我想买一部装甲保险汽车送给他,他坐装甲汽车在前线指挥,不是可以保险得多了吗?”[/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吴开先听了,认为这样好是好,但有个问题:“后援会存的捐款虽多,但是装甲汽车也是市面缺货,买一部可能要花一万多。尤其车子是送给张总司令私人的,就怕引起物议,反而不美。”[/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杜月笙大笑,说:“哎呀,我只不过问你老兄赞不赞成罢了。你既赞成,买装甲汽车的铜细我自会得出,我出铜细买了来,再用后援会的名义,送给张总司令。”[/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说到这里,让人不由得不再一次慨叹,人生的路都是自己走的,而走什么样的路,要看他的认识水平。即以黄金荣、杜月笙和张啸林这所谓上海滩的“三大亨”而言,以杜月笙比之黄金荣,多了些是非观念;而以张啸林比之杜月笙,则少了些民族意识。[/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人跟人相比。其实差的就是这点东西。[/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后来,张发奎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驻桂林。1943年,吴开先赴桂林公干,张发奎来接他,还特意提醒说:“吴先生还记得这部车子吗?就是民国二十六年,你们上海抗敌后援会送给我的啊。”[/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