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潜伏》话“军统” (三百一十七)
次日凌晨,戴笠回到住处,随即召集陈、方、王三人开会。
陈恭澍说:“戴先生为了说明此行的任务,他首先提示了汪兆铭(精卫)背离重庆的经过概略,并特地寻出一份二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汪某指使林柏生等在香港所发表的那一通‘艳电’的剪报,给我们几个人看。惟独对于汪某在离渝出走之前,就与日本方面有所勾结的情形,却绝口不谈。”
陈恭澍是“职业特工”,属于“埋头拉车”的人,因此,对汪精卫的事情,琢磨的不多。他后来回忆说:
“说起来也很难令人置信,在此以前,不知道方、王他们二人对汪精卫这件事了解多少,单以我个人来说,顶多在耳朵旁边刮到一点点,根本上就没有加以特别的注意。这倒是很简单,基本上自己已经有了许多做不完的工作,实在无暇旁顾;其次是我们在沦陷区,距离太远了,有些消息也够不到;还有,那就是像我这般职位的工作者,如果说在问题没有明朗之前,关心国事到那么高的层次,也是不经之谈。”
后来,陈恭澍以军统的基本干部而竟然落水当汉奸,与他这种“埋头拉车不看路”思维方式,应该是有一定关联的。
当夜的所谓“开会”,其实是大家听戴笠唱独角戏——凡戴老板在场,别人就不要想有开口的份。轮不着你说话,老老实实听着就行了。
讲完了国际国内形势,戴笠接着说:“我们这一次到河内来,就是为了这件事!目前,汪某仍在不断的与日本方面保持接触中。最近这两天,我虽然和此地的几个关系人碰过面,也多少了解到一些实际情况,可是总觉得还不够充分。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务求发挥我们的工作效能,以不负上峰对我们的期待。”
说到这里,戴笠顿了一下,看了陈恭澍一眼,接着说:“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不但要好好的掌握,也应该做出表现,否则,我们将死无葬身之地!”
陈恭澍在回忆中说:“我懂,这是说给我听的。当然也是说给大家听的。话里,含有责备和告诫的意味,指的是我在平津工作的不力;最少也对我的工作成绩不大满意。另外,他要在交赋任务之前,为利便工作的进行,而在无形之中加重我们的责任感,同时也有意暗示在座的同志能同心协力,服从指挥。”
戴笠接着说:“希望大家能体认到这件事的特殊性和严重性,这不是一件普普通通的工作,假如我们处置失当,将会惹出麻烦,甚至产生反效果;你们可要特别小心谨慎。”
这“会”开了半天,戴笠也没有说出各所以然来,到底此行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陈恭澍依然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说:
“他(指戴笠)的话说说停停似乎是言不尽意。我和炳西、鲁翘交换过眼色,谁也不明白问题的中心究竟在什么地方。其实,只要耐心的听,他一定有个明确指示的,像这么重要的事,岂能单凭臆测。他之所以说得这么婉转,想必也是一种领导方式;要不那就是事态尚未明朗,还不便畅所欲言。”
这时,戴笠站起来开了一瓶酒,每人倒了一杯。陈恭澍说:“想是边喝边说,好把凝结住的气氛冲淡一点,而且夜深了,也该提一提精神。这杯酒,在灯光照耀之下,黄澄澄的金光闪烁,煞是好看;端起来闻一闻,有一股怪怪的气味冲鼻子;先用舌尖舔舔,不甜不辣,实在形容不出是什么味道。这种酒从前没有喝过,我猜大概是一种很普通的水果酒吧?酒的味道既差,像这种喝法,也非常的不自然。”
“大家勉强喝了一杯”,这时戴笠开始交代任务:“我今天上午七点半的飞机就要赶回重庆,这里的事,由××兄负责处理,我在短期之内是否能够回来,此刻还不一定,希望炳西兄和鲁翘尽心尽力的协助××兄。”
按:“××兄”即指陈恭澍。对承担方面责任的下级,无论是说话、写信、发电,不论对方岁数大小,戴笠一律称之为“兄”,以示尊重。但对于王鲁翘这样的小字辈、或者是级别极低的下级、或者是各类特训班学员出身的,戴笠就直接叫名字了,显得亲近。
为表谦逊,陈恭澍在回忆录的行文中,略去“恭澍“二字。
戴笠明确指示说:“在任务方面,我现在可以决定的有两点:第一、严密监视汪某的行动;第二、要多方注意汪派份子的活动。此外,我回到重庆之后,当会随时有电报来。电台和报务人员,日内即可赶到,马上就通报。我们经常保持联络。”
接着,戴笠又对陈恭澍说:“××兄,希望能集中全副精神主持这件工作,有关一般事务,可由炳西兄去办,无须分心;鲁翘的工作,看将来情况需要,由你来分派。我很了解实际中的困难,等我回去之后,会立即抽调得力同志,火速前来协助,一切放心好了。”
说到这里会议结束,戴笠又叫陈恭澍到他房间里去单独谈话。陈恭澍回忆说:
“其实,我有一肚子的话,已经憋了好几天,早就想找个机会问问他了。而且他就要离去,有必要再和他多订规几句,无论在公在私,心里也好有个准则。”
于是陈问道:“对汪的工作,除了刚才所指示的那两点之外,是否还需要作进一步或是应变的准备?”
陈是杀手出身,他的意思是问,对于汪精卫,必要的时候,是不是会走到“制裁”的那一步。
陈说,当时“戴先生两眼望着我,但不作答”,于是陈又问:“是不是把天津的王文他们调来?”
戴笠想了想,说:“发电报、候船期、办手续,耽搁太多,无法控制时间,我看不必了。等我回去之后,我会作适当的人事调排。”
陈恭澍忍不住又问:“此地的工作告一段落后,我是否还回天津去?”
作为一个特工来讲,该问的问,不该问的不问,当晚,陈恭澍的话已经问得太多了。果然,戴笠不高兴了,他没有回答陈的问题,反而谈起另一件事:“你结婚为什么不照规定报告团体许可?”
陈恭澍心想:“这又从何说起?事实上那已经是五年前的事了,孩子都生了两个,怎么到现在还提这些?”
想到这里,陈恭澍也生气了:“既然答非所问,索性就什么话都不说了。”
整个军统,高级干部当中,最不怕戴笠的,除了他的六期同学乔家才,好像就属陈恭澍了,不知道是不是被戴笠“惯”的,还敢给戴老板“脸子”看。
陈恭澍回忆说:“他也看得出我的态度不自然,于是他又展开一丝笑容,鼓励我认真工作,等到告一段落,一定会考虑今后的出处,在有所决定之前,也会征求我的意见。至此,我们又把话题引回到当前的实际工作上去。”
戴笠拿出一张名片,交给陈恭澍说:“这几天接触到一位对我们大有帮助的人,他的地位非常特殊,我已经和他约好,指定由你亲自和他联络,不能交由第三者去找他。最主要的,是他可以提供高级情报,同时也可以供给我们行动线索。”
陈看了看名片,问:“这就是那个人?”
戴笠摇摇头,说:“你只要拿这张名片去找他,他一定会接见你,你和他洽商一切就行了。以后如何连系,你们自行约定就是。”
戴笠特别提醒陈恭澍:“请你留意,他不是我们的工作同志,对他要有礼貌,也要保持分寸。”
戴笠的意思,陈恭澍明白,“有礼貌”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说话要留神,不要泄露了机密。
最后,戴笠再一次叮嘱陈恭澍“千万可不能轻举妄动”,随即赴机场离开河内,陪同的,依然是方炳西。
几天之后,戴笠果然做出了“适当的人事调排”——令陈恭澍打死也想不到的是,戴笠派给他的两位助手,居然是余乐醒和岑家焯。
次日凌晨,戴笠回到住处,随即召集陈、方、王三人开会。
陈恭澍说:“戴先生为了说明此行的任务,他首先提示了汪兆铭(精卫)背离重庆的经过概略,并特地寻出一份二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汪某指使林柏生等在香港所发表的那一通‘艳电’的剪报,给我们几个人看。惟独对于汪某在离渝出走之前,就与日本方面有所勾结的情形,却绝口不谈。”
陈恭澍是“职业特工”,属于“埋头拉车”的人,因此,对汪精卫的事情,琢磨的不多。他后来回忆说:
“说起来也很难令人置信,在此以前,不知道方、王他们二人对汪精卫这件事了解多少,单以我个人来说,顶多在耳朵旁边刮到一点点,根本上就没有加以特别的注意。这倒是很简单,基本上自己已经有了许多做不完的工作,实在无暇旁顾;其次是我们在沦陷区,距离太远了,有些消息也够不到;还有,那就是像我这般职位的工作者,如果说在问题没有明朗之前,关心国事到那么高的层次,也是不经之谈。”
后来,陈恭澍以军统的基本干部而竟然落水当汉奸,与他这种“埋头拉车不看路”思维方式,应该是有一定关联的。
当夜的所谓“开会”,其实是大家听戴笠唱独角戏——凡戴老板在场,别人就不要想有开口的份。轮不着你说话,老老实实听着就行了。
讲完了国际国内形势,戴笠接着说:“我们这一次到河内来,就是为了这件事!目前,汪某仍在不断的与日本方面保持接触中。最近这两天,我虽然和此地的几个关系人碰过面,也多少了解到一些实际情况,可是总觉得还不够充分。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务求发挥我们的工作效能,以不负上峰对我们的期待。”
说到这里,戴笠顿了一下,看了陈恭澍一眼,接着说:“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不但要好好的掌握,也应该做出表现,否则,我们将死无葬身之地!”
陈恭澍在回忆中说:“我懂,这是说给我听的。当然也是说给大家听的。话里,含有责备和告诫的意味,指的是我在平津工作的不力;最少也对我的工作成绩不大满意。另外,他要在交赋任务之前,为利便工作的进行,而在无形之中加重我们的责任感,同时也有意暗示在座的同志能同心协力,服从指挥。”
戴笠接着说:“希望大家能体认到这件事的特殊性和严重性,这不是一件普普通通的工作,假如我们处置失当,将会惹出麻烦,甚至产生反效果;你们可要特别小心谨慎。”
这“会”开了半天,戴笠也没有说出各所以然来,到底此行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陈恭澍依然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说:
“他(指戴笠)的话说说停停似乎是言不尽意。我和炳西、鲁翘交换过眼色,谁也不明白问题的中心究竟在什么地方。其实,只要耐心的听,他一定有个明确指示的,像这么重要的事,岂能单凭臆测。他之所以说得这么婉转,想必也是一种领导方式;要不那就是事态尚未明朗,还不便畅所欲言。”
这时,戴笠站起来开了一瓶酒,每人倒了一杯。陈恭澍说:“想是边喝边说,好把凝结住的气氛冲淡一点,而且夜深了,也该提一提精神。这杯酒,在灯光照耀之下,黄澄澄的金光闪烁,煞是好看;端起来闻一闻,有一股怪怪的气味冲鼻子;先用舌尖舔舔,不甜不辣,实在形容不出是什么味道。这种酒从前没有喝过,我猜大概是一种很普通的水果酒吧?酒的味道既差,像这种喝法,也非常的不自然。”
“大家勉强喝了一杯”,这时戴笠开始交代任务:“我今天上午七点半的飞机就要赶回重庆,这里的事,由××兄负责处理,我在短期之内是否能够回来,此刻还不一定,希望炳西兄和鲁翘尽心尽力的协助××兄。”
按:“××兄”即指陈恭澍。对承担方面责任的下级,无论是说话、写信、发电,不论对方岁数大小,戴笠一律称之为“兄”,以示尊重。但对于王鲁翘这样的小字辈、或者是级别极低的下级、或者是各类特训班学员出身的,戴笠就直接叫名字了,显得亲近。
为表谦逊,陈恭澍在回忆录的行文中,略去“恭澍“二字。
戴笠明确指示说:“在任务方面,我现在可以决定的有两点:第一、严密监视汪某的行动;第二、要多方注意汪派份子的活动。此外,我回到重庆之后,当会随时有电报来。电台和报务人员,日内即可赶到,马上就通报。我们经常保持联络。”
接着,戴笠又对陈恭澍说:“××兄,希望能集中全副精神主持这件工作,有关一般事务,可由炳西兄去办,无须分心;鲁翘的工作,看将来情况需要,由你来分派。我很了解实际中的困难,等我回去之后,会立即抽调得力同志,火速前来协助,一切放心好了。”
说到这里会议结束,戴笠又叫陈恭澍到他房间里去单独谈话。陈恭澍回忆说:
“其实,我有一肚子的话,已经憋了好几天,早就想找个机会问问他了。而且他就要离去,有必要再和他多订规几句,无论在公在私,心里也好有个准则。”
于是陈问道:“对汪的工作,除了刚才所指示的那两点之外,是否还需要作进一步或是应变的准备?”
陈是杀手出身,他的意思是问,对于汪精卫,必要的时候,是不是会走到“制裁”的那一步。
陈说,当时“戴先生两眼望着我,但不作答”,于是陈又问:“是不是把天津的王文他们调来?”
戴笠想了想,说:“发电报、候船期、办手续,耽搁太多,无法控制时间,我看不必了。等我回去之后,我会作适当的人事调排。”
陈恭澍忍不住又问:“此地的工作告一段落后,我是否还回天津去?”
作为一个特工来讲,该问的问,不该问的不问,当晚,陈恭澍的话已经问得太多了。果然,戴笠不高兴了,他没有回答陈的问题,反而谈起另一件事:“你结婚为什么不照规定报告团体许可?”
陈恭澍心想:“这又从何说起?事实上那已经是五年前的事了,孩子都生了两个,怎么到现在还提这些?”
想到这里,陈恭澍也生气了:“既然答非所问,索性就什么话都不说了。”
整个军统,高级干部当中,最不怕戴笠的,除了他的六期同学乔家才,好像就属陈恭澍了,不知道是不是被戴笠“惯”的,还敢给戴老板“脸子”看。
陈恭澍回忆说:“他也看得出我的态度不自然,于是他又展开一丝笑容,鼓励我认真工作,等到告一段落,一定会考虑今后的出处,在有所决定之前,也会征求我的意见。至此,我们又把话题引回到当前的实际工作上去。”
戴笠拿出一张名片,交给陈恭澍说:“这几天接触到一位对我们大有帮助的人,他的地位非常特殊,我已经和他约好,指定由你亲自和他联络,不能交由第三者去找他。最主要的,是他可以提供高级情报,同时也可以供给我们行动线索。”
陈看了看名片,问:“这就是那个人?”
戴笠摇摇头,说:“你只要拿这张名片去找他,他一定会接见你,你和他洽商一切就行了。以后如何连系,你们自行约定就是。”
戴笠特别提醒陈恭澍:“请你留意,他不是我们的工作同志,对他要有礼貌,也要保持分寸。”
戴笠的意思,陈恭澍明白,“有礼貌”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说话要留神,不要泄露了机密。
最后,戴笠再一次叮嘱陈恭澍“千万可不能轻举妄动”,随即赴机场离开河内,陪同的,依然是方炳西。
几天之后,戴笠果然做出了“适当的人事调排”——令陈恭澍打死也想不到的是,戴笠派给他的两位助手,居然是余乐醒和岑家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