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贴——淞沪抗战与“忠义救国军”的形成(二十一)
[FONT=宋体]晚上,张炎元找到一间阅览室,准备睡觉。“没有铺盖,好容易找到了一点稻草,我们把稻草铺在地板上,和衣睡下,上面再盖上稻草,稻草上面,再盖上一本一本的线装书。这批线装书是很大很长的,里头的字也特别大,这一定是很名贵的版本。这批名贵的书,在战争中,可能也已遭到劫数了。实际上天气十分寒冷,尤其将天亮的时候,冷到打颤,无论如何也睡不着。”[/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第二天,喻耀离等继续随张发奎的司令部行动,张炎元则于当晚转往苏州。他说:“我们什么交通工具也没有,只好走路,黄昏的时候上路,路上的人很多,我们整整走了一晚,天亮的时候,我们到达苏州。”[/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在苏州,张炎元找到了一家苏州花园饭店。他说:“这是一家很大的旅馆,可是没有老板,也没有伙计。我们很疲倦,找到了房间,被盖都很完整。我们第一重要的就是睡觉,上床就睡,这一天是十月十二号。敌机轮番的在苏州投弹。每次投弹,房屋都剧烈的震动,震动过后,知道自己没有被炸中,继续的睡。一直睡到下午,精神恢复了,才起身找东西吃。”[/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当晚,张炎元乘船去了镇江,接着又改乘火车,终于安抵南京。张回忆说:“在南京时我看见大批部队,由下关往城里进发,但同一时候,又看见老百姓像潮水似的往下关逃走。下关江边的行李,奸像小山似的一堆一堆的排列在码头附近,男男女女大大小小,在码头上徘徊等候。”[/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回到南京,张炎元先回“娘家”特务处报到,接待他的是郑介民。[/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一见面,张就说:“南京不能守。”郑问何以见得,张说:“新来的军队看见老百姓逃亡的情形,士气受了重大影响,所以不能守。”[/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整整两个月之后的12月13日,果然南京失守。张炎元说:[/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我小时读屈原的《哀郢》,记得以下几句‘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而流亡。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乡之日远。’在退出南京时,常常想起这些辞句。”[/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此后,张炎元随宪兵司令部政训处离开南京,步行到芜湖,再由芜湖乘车经贵池转乘轮船到达武昌。在这里,张炎元终于见到了久违的戴笠。张回忆说:“我在汉口时晋谒戴先生,他指示我说:我们今后要准备长期作战,他更坚定的说,我们有一天会回到南京去的。”[/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抵南京后,当夜晋谒张总司令,奉谕归还建制。即回招商局。后奉戴先生电令,就近请示交通部俞部长飞鹏,适新成立后方勤务部,由俞兼任部长,当奉手谕,编为后勤部警卫大队,即日 开赴南昌,并奉命留一个分队拨交南京卫戍总司令部,为唐生智之卫士。但因情势急变,俞部长没有拨往,随交通部最后撤退人员归返建制。我于十二月五日到达南昌,晋谒戴先生,报告沿途情况与本队工作经过,承蒙奖励,发特别费五百元。在南昌收容整训十天,奉命赴长沙,再由长沙随后勤部经桂林至贵阳。”[/FONT]
[FONT=宋体]晚上,张炎元找到一间阅览室,准备睡觉。“没有铺盖,好容易找到了一点稻草,我们把稻草铺在地板上,和衣睡下,上面再盖上稻草,稻草上面,再盖上一本一本的线装书。这批线装书是很大很长的,里头的字也特别大,这一定是很名贵的版本。这批名贵的书,在战争中,可能也已遭到劫数了。实际上天气十分寒冷,尤其将天亮的时候,冷到打颤,无论如何也睡不着。”[/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第二天,喻耀离等继续随张发奎的司令部行动,张炎元则于当晚转往苏州。他说:“我们什么交通工具也没有,只好走路,黄昏的时候上路,路上的人很多,我们整整走了一晚,天亮的时候,我们到达苏州。”[/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在苏州,张炎元找到了一家苏州花园饭店。他说:“这是一家很大的旅馆,可是没有老板,也没有伙计。我们很疲倦,找到了房间,被盖都很完整。我们第一重要的就是睡觉,上床就睡,这一天是十月十二号。敌机轮番的在苏州投弹。每次投弹,房屋都剧烈的震动,震动过后,知道自己没有被炸中,继续的睡。一直睡到下午,精神恢复了,才起身找东西吃。”[/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当晚,张炎元乘船去了镇江,接着又改乘火车,终于安抵南京。张回忆说:“在南京时我看见大批部队,由下关往城里进发,但同一时候,又看见老百姓像潮水似的往下关逃走。下关江边的行李,奸像小山似的一堆一堆的排列在码头附近,男男女女大大小小,在码头上徘徊等候。”[/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回到南京,张炎元先回“娘家”特务处报到,接待他的是郑介民。[/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一见面,张就说:“南京不能守。”郑问何以见得,张说:“新来的军队看见老百姓逃亡的情形,士气受了重大影响,所以不能守。”[/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整整两个月之后的12月13日,果然南京失守。张炎元说:[/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我小时读屈原的《哀郢》,记得以下几句‘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而流亡。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乡之日远。’在退出南京时,常常想起这些辞句。”[/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此后,张炎元随宪兵司令部政训处离开南京,步行到芜湖,再由芜湖乘车经贵池转乘轮船到达武昌。在这里,张炎元终于见到了久违的戴笠。张回忆说:“我在汉口时晋谒戴先生,他指示我说:我们今后要准备长期作战,他更坚定的说,我们有一天会回到南京去的。”[/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与张炎元不同,特务处在上海的多数人都坚持到了最后,比如与张一同撤离青浦的喻耀离,就一直与张发奎的司令部在前线。[/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11[/FONT][FONT=宋体]月9日[/FONT][FONT=宋体],松江失守,上海全境沦陷已成不可逆转之势,蒋介石见事已不可为,无奈下令撤退。对此,张发奎评论说:[/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从整个战略上着眼,敌人强渡苏州河以后,退却已是无可疑义而不能再迟延的事。这虽需要最高统帅部作困难的决定,须当机立断地即下决心,但指导大军作战者,其最困难的条件也就在此。当时,前敌总指挥陈诚将军来到我的指挥部,他亦同意我的意见,可是最高统帅都却仍迟迟未决,等到情况已到了最危机之际,才于九日下达退却命令。但这时机已不适切了,当我接到命令时,部队已陷于极端紊乱状态,各级司令部亦已很困难掌握其部队了,因而演成了最后一幕原可避免而终不能避免的大悲剧!”[/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所谓“大悲剧”即撤退中的混乱造成的惨重损失,郭汝瑰说:“[/FONT][FONT=宋体]敌人登陆成功后,继续向前推进,几天以后,就占领了松江、青浦。蒋委员长这一下就慌了手脚,立刻下达撤退命令,一声令下,前线数十万军队,顿时如排山倒海似的退了下来。在一条铁道线上和一条公路上到处都是溃退的士兵,加之敌机轰炸、人马践踏,秩序更乱。”[/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喻耀离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随军撤离的,他说:“当时情况混乱,时间急迫,本队工作地区,纵横几百里,一时自难集合。只有各自为政,临机独断。因情况变化太大太快,前一个钟头的命令,到后一个钟头,便无法执行。如总司令部撤退时之命令,系向安亭移动,及总部人员出发,安亭失守,却无所悉。”[/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其实,此时的安亭还不能说是失守,只是有点“状况”而已。郭汝瑰说:[/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FONT][FONT=宋体]敌人占领青浦后,又派出一支小部队夜袭安亭,并捣毁了薛岳的军团部。薛岳泅水逃脱,我们撤退路过安亭时正与其相遇,见他冻得缩成一团,狼狈不堪。霍揆彰(进攻罗店时已任五十四军军长,但仍只指挥一个十四师,所以他仍在十四师),忙将自己大衣脱下给薛岳披上。”[/FONT]
[FONT=宋体]郭继续说:“[/FONT][FONT=宋体]薛岳的司令部被敌人打垮后,士兵们不知敌人虚实,一个个闻风而逃,公路上的十几个师远远望见安亭起火,也以为敌人大部队至此,又都横朝铁路线上乱跑。简直是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恰巧又遇一座铁路桥,一匹马四只脚落入枕木空隙里。既把它推不下河,又把它弄不起来。挑子、马匹全都过不去。后面的人又拼命往前挤,不少士兵便被挤下河去淹死了。幸喜撤退部队中,有一个连长,来到安亭后,命他的部队侧击夜袭安亭之敌。事实上,这里只有敌人的侦察分队,所以很快将其打退,我们所有部队又才安全后撤。”[/FONT]
[FONT=宋体]喻耀离的逃亡之路,比张炎元又曲折得多了。他说:“本队船舶过松江时,几为敌军所截获。然其它单位之人员辎重被截者,不计其数。敌机跟踪追击,轰炸扫射,被击伤炸毁之大小船舶数以干计。我是死里逃生,本队伤五六人,撑船的亦受伤,幸士兵中有撑船熟手,起而代之。驶至中途,闻安亭已于晨间失守,改驶苏州,但河流纵横,几经弯转辨认,始抵苏州。”[/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一到苏州,喻耀离就去找他的“临时”长官张发奎报到。此时的张总司令,亦已狼狈不堪,“因总部官兵均已冲散,仅总司令与副官及卫士三人。” 喻等来得正是时候,张令他们“担任警卫及传达任务”。[/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喻说:“当晚交下紧急命令十八件,令即刻派兵送往。在此混乱中,十八件命令仅送达桂永清、胡宗南、王耀武三件。命令发出后,张总司令漏夜乘车赴南京,本队亦向京转进。”[/FONT]
[FONT=宋体][/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