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尘
“一聲佛號一聲心”
- 注册
- 2015-01-20
- 消息
- 170
- 荣誉分数
- 140
- 声望点数
- 53
【我作佛時。十方佛剎諸菩薩眾。聞我名已。皆悉逮得清淨
。解脫。普等。三昧。諸深總持。住三摩地。至於成佛。定中常
供無量無邊一切諸佛。不失定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四十
四、普等三昧願。四十五、定中供佛願。
第四十四普等三昧願。願文是:「我作佛時……至於成佛。」從本願起
,這五願都是指他方世界聞名得益的情況。他方淨土中人都是斷見思惑、
發菩提心的大心行者,都是菩薩,沒有凡小,所以願文直呼為「十方佛剎
諸菩薩眾」。只要一聞彌陀的名號,「皆悉逮得」,逮是追的意思,跟上的
意思,也就是跟著就得,得到清淨、解脫、普等這三個三昧(《宋譯》是
「應時證得」,正與「皆悉逮得」同義)。清淨是什麼意思呢?沒有疑、垢
、染著。阿彌陀佛又號無量清淨佛。在本經中,行人如能達到「一念淨心
」、「一念淨信」,求生極樂淨土,都可如願。可見清淨十分重要。正定在
清淨之中,就叫清淨三昧。現在很多人,入定時稍有一點淨境,得到一點
輕安就喜歡,這就是染著,就要走上錯路了。稍微用一點功的人都知道世
間的樂不算什麼,與法樂是沒有法子相比的。應知清淨三昧是無染無著的
三昧。「解脫三昧」是離開一切纏縛、自由自在的三昧。聽到一句不順耳
的話就生氣,你就被動得很,你被捆住了,他一扯你,你就跟著跑,哪能
自由自在,到了解脫三昧你就拴不住我了。所以什麼叫善知識?善知識只
是給人解粘去縛,哪個地方粘住了,撥一撥;哪個地方捆住了,解一解。
所以禪宗說「我此門中實無一法與人」哪。第三個「普等三昧」。普等,「
普」就是普遍,「等」就是平等。不要小看普遍平等這四個字,一切東西
你普遍都能平等了,這什麼境界!這就到了不二法門。所以《維摩詰經》
就是要入不二法門。不平等就是二,邪和正是二,善和惡是二,佛和魔是
二,種種種種的二。世間的二就更多了,男人女人也是二。一切都沒有差
別,才是平等。普遍沒有差別,就普等了。普等三昧是很深的三昧。「諸
深總持」。總持我們講過,總持就是陀羅尼。「住三摩地」,就是安住在正
定正受(現在許多練功,不是正定,由於邪定引發邪通,走入了邪道,最
後墮落,所以欲昇反降,越練越壞)。因聞名得普等三昧是本願正意。於
是自然得到種種甚深總持,安住在正定,最後果滿功圓「至於成佛」。願
文中三個三昧,《會疏》說:清淨三昧、解脫三昧、普等三昧,都是念佛
三昧。因為念佛三昧稱為寶王三昧,寶王三昧是一切三昧中之寶、一切三
昧中之王,就具足了一切三昧的功德。既然具足了一切三昧中的功德,當
然它也具有一切三昧的名號。念佛三昧具有清淨三昧、解脫三昧、普等三
昧以及種種其他三昧的名稱,所以最後是他方佛國的菩薩一聞佛名就得殊
勝三昧至於成佛。聞名所得之益超於以前各願,這就因為聞名的是菩薩,
已經斷了見思惑,正在斷除塵沙與無明,惑障已輕,易與菩提相應。就像
垢鏡已經打磨,自然易顯來照者之形。一句佛號,因果同時,具有寶王三
昧一切功德,亦即一切三昧功德,他方菩薩聞名相應,同契入寶王三昧、
普等三昧、一切三昧,並具足一切三昧功德。
第四十五定中供佛願。「定中常供無量無邊一切諸佛。不失定意」。他
方菩薩由於聞名住於正定,在定中常供一切諸佛。雖在廣興供養,正處於
繁忙的功用之中,可是「不失定意」,所以本願叫做定中供佛。這是甚深
的上地菩薩境界。《會疏》認為他方初發心菩薩,因為聽到佛名,頓登上
地,得諸三昧,所以能定中供佛。《論注》說:「八地以上菩薩,常在三昧
。以三昧力,身不動本處,而能遍至十方,供養諸佛,教化眾生。」聞名
頓登上地,佛號功德不可思議,彌陀願力不可思議。
。解脫。普等。三昧。諸深總持。住三摩地。至於成佛。定中常
供無量無邊一切諸佛。不失定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四十
四、普等三昧願。四十五、定中供佛願。
第四十四普等三昧願。願文是:「我作佛時……至於成佛。」從本願起
,這五願都是指他方世界聞名得益的情況。他方淨土中人都是斷見思惑、
發菩提心的大心行者,都是菩薩,沒有凡小,所以願文直呼為「十方佛剎
諸菩薩眾」。只要一聞彌陀的名號,「皆悉逮得」,逮是追的意思,跟上的
意思,也就是跟著就得,得到清淨、解脫、普等這三個三昧(《宋譯》是
「應時證得」,正與「皆悉逮得」同義)。清淨是什麼意思呢?沒有疑、垢
、染著。阿彌陀佛又號無量清淨佛。在本經中,行人如能達到「一念淨心
」、「一念淨信」,求生極樂淨土,都可如願。可見清淨十分重要。正定在
清淨之中,就叫清淨三昧。現在很多人,入定時稍有一點淨境,得到一點
輕安就喜歡,這就是染著,就要走上錯路了。稍微用一點功的人都知道世
間的樂不算什麼,與法樂是沒有法子相比的。應知清淨三昧是無染無著的
三昧。「解脫三昧」是離開一切纏縛、自由自在的三昧。聽到一句不順耳
的話就生氣,你就被動得很,你被捆住了,他一扯你,你就跟著跑,哪能
自由自在,到了解脫三昧你就拴不住我了。所以什麼叫善知識?善知識只
是給人解粘去縛,哪個地方粘住了,撥一撥;哪個地方捆住了,解一解。
所以禪宗說「我此門中實無一法與人」哪。第三個「普等三昧」。普等,「
普」就是普遍,「等」就是平等。不要小看普遍平等這四個字,一切東西
你普遍都能平等了,這什麼境界!這就到了不二法門。所以《維摩詰經》
就是要入不二法門。不平等就是二,邪和正是二,善和惡是二,佛和魔是
二,種種種種的二。世間的二就更多了,男人女人也是二。一切都沒有差
別,才是平等。普遍沒有差別,就普等了。普等三昧是很深的三昧。「諸
深總持」。總持我們講過,總持就是陀羅尼。「住三摩地」,就是安住在正
定正受(現在許多練功,不是正定,由於邪定引發邪通,走入了邪道,最
後墮落,所以欲昇反降,越練越壞)。因聞名得普等三昧是本願正意。於
是自然得到種種甚深總持,安住在正定,最後果滿功圓「至於成佛」。願
文中三個三昧,《會疏》說:清淨三昧、解脫三昧、普等三昧,都是念佛
三昧。因為念佛三昧稱為寶王三昧,寶王三昧是一切三昧中之寶、一切三
昧中之王,就具足了一切三昧的功德。既然具足了一切三昧中的功德,當
然它也具有一切三昧的名號。念佛三昧具有清淨三昧、解脫三昧、普等三
昧以及種種其他三昧的名稱,所以最後是他方佛國的菩薩一聞佛名就得殊
勝三昧至於成佛。聞名所得之益超於以前各願,這就因為聞名的是菩薩,
已經斷了見思惑,正在斷除塵沙與無明,惑障已輕,易與菩提相應。就像
垢鏡已經打磨,自然易顯來照者之形。一句佛號,因果同時,具有寶王三
昧一切功德,亦即一切三昧功德,他方菩薩聞名相應,同契入寶王三昧、
普等三昧、一切三昧,並具足一切三昧功德。
第四十五定中供佛願。「定中常供無量無邊一切諸佛。不失定意」。他
方菩薩由於聞名住於正定,在定中常供一切諸佛。雖在廣興供養,正處於
繁忙的功用之中,可是「不失定意」,所以本願叫做定中供佛。這是甚深
的上地菩薩境界。《會疏》認為他方初發心菩薩,因為聽到佛名,頓登上
地,得諸三昧,所以能定中供佛。《論注》說:「八地以上菩薩,常在三昧
。以三昧力,身不動本處,而能遍至十方,供養諸佛,教化眾生。」聞名
頓登上地,佛號功德不可思議,彌陀願力不可思議。